电子报
电子报

第三届中欧基础教育课程发展论坛在我校召开



△论坛开幕式会场


  本报讯 3月27日上午,第三届中欧基础教育课程发展论坛在我校育才校区田家炳教育书院报告厅开幕。来自荷兰、法国、芬兰、瑞典等8个欧洲国家的代表,国内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专家和中小学校长、教育管理者和教师代表以及广西高中新课改专家共400余中欧课程专家、管理者和实践者济济一堂,将围绕“中国和欧洲基础教育课程发展:下一个十年”的主题,分享彼此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深入讨论共同关心的话题,进一步增进中欧课程界已有的理解与友谊。
  开幕式由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朱慕菊主持。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田慧生、广西教育厅副厅长白志繁、荷兰王国驻广州总领事罗安怡女士、荷兰国家课程发展与研究中心主任JanvandenAkker、我校校长梁宏出席开幕式并分别致辞。
  申继亮在致辞中说:课程改革的话题是世界性的,因为对象都是青少年儿童,课程的主要内容都来自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这决定了世界各国基础课程专家有对话的共同基础。中欧基础教育课程发展论坛的举办,充分证明课程改革国际对话是必要的,也是卓有成效的。未来十年,我们希望世界上特别是欧洲发达国家的课程改革理念、改革成果不断地走入中国,中国的课程改革也不断地走向世界。他回顾了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年来的成就,并阐述了在未来的工作中要着力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白志繁在致辞中感谢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和荷兰国家课程研究与发展中心的高度信任和直接指导。他说,这次论坛得以如期、顺利地在广西师大召开,也得益于广西师大长期以来在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改革发展中所做出的前瞻性的开拓和取得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系列成果。
  梁宏校长在开幕式上介绍了我校基本情况,特别是我校在培养基础教育师资和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与创新实践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开幕式之后是大会发言,当天下午开始分组宣读论文,本次论坛共设“教师专业发展”、“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共同体”、“学校和地方课程建设”、“学业质量绿色指标体系”和“基于证据的课程研究和课程能力建设”6个分论坛。
  我校党委书记王枬主持了第一阶段的大会发言,并在当天下午的分论坛上宣读了题为《基于新课程改革的学习共同体构建》的论文。
  论坛会期三天。开幕式前,欧洲代表团参观访问了我校附属中学,桂林市第一中学,考察了桂林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论坛期间,还参观了广西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兴华科学探究馆和教育科学学院。
  论坛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与荷兰国家课程研究与发展中心指导,我校主办,教育部广西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我校教育科学学院承办,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我校教师教育学院协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欧洲教育发展研究机构联合会给予特别支持。
  该论坛正在成为中欧课程界在课程政策、课程研究、课程实践等方面具有标志性的、最高水平的会议。论坛提供了中欧在基础教育方面进行对等交流的平台。通过交流,中欧专家相互间更深入地了解课程改革在国家和地方政策、教师培养、课程实施等层面的情况,建立起良好的专业互助关系。据悉,此前的两次论坛曾先后于2007在荷兰海牙和2010年在中国北京举办。
  适逢广西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学科教学指导组工作会议在桂林召开,全区157名课改专家也参加了本届论坛。我校罗星凯教授说:“本次论坛中外课程专家云集,给我们广西基础教育搭建了一个与区外和国外进行课程专业对话的高端平台,对广西已经启动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宣传部:刘亚辉、张婷婷、赵晋凯;大学生记者:陈元、祁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