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毕业季来临,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面临着择业就业等一系列毕业问题。为使毕业生了解更多的就业知识和相关政策,本报毕业生教育专栏《就业风向标》再次和大家见面。本栏目将联系我校实际情况,结合国家和学校有关毕业生的政策,为毕业生提供需求信息、择业标准、求职思想和技术等


  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80万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然十分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还不少。我校贯彻落实教育部毕业生政策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1、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明确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部队建功立业。统筹实施好“西部志愿者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项目。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进一步拓宽毕业生基层就业渠道。
  2、全面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力争实现创业人数进一步增加,全面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基地建设。以课程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为重点,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和咨询指导,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加强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和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就业指导队伍专业化水平。
  3、重点帮扶,对特殊困难群体实施有效的就业援助。认真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工作,重点开展对高校就业困难的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帮扶和援助。
  4、加强就业管理,提高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做好毕业生签约和就业统计工作,引导和规范学生及用人单位诚信签约。
  5、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切实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我校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系统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生动有效的思想教育和宣传工作,大力宣传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先进典型,努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做好毕业生离校前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定期开展就业工作检查,及时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改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