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辩”万“话”欢乐多———我校第五届校园辩论大赛侧记
“比尔·盖茨和艾伦,当年看准商机,辍学创业。如果没有他们大学时代的努力,哪有今日的微软江山?还有迈克·戴尔,他大一的时候创办戴尔公司,33岁就成为拥有200亿美金的大富豪,名列全球富人榜第十,被称为‘一辆飞奔的金钱列车’。试问对方辩友,这些鲜明常见的案例难道不能证实大学生创业的利大于弊吗?”艺术学院的正方一辩情绪高昂,引经据典,场下也不时响起阵阵掌声。
看各种千奇百怪却又和时事息息相关的命题,看一位位选手沉着冷静,场上伶牙俐齿,场下功课做足,咄咄逼人的气势,滴水不漏的逻辑。“泱泱百年,思辩明见”第五届校园辩论大赛就这样在明伦校区拉开了帷幕。辩,提高自我“辩论赛,是一个可以展示自我、并充分表现团队精神的舞台,一个挑战自我的机会,一场智慧、口才和能力的较量。”参加选拔的艺术学院大一学生苗深远同学如是说。
在另一场新闻与传播学院与国际教育学院的比赛中精彩直线上升。国际教育学院步步紧逼,新闻与传播学院也寸土必争,最终国际教育学院还是技高一筹,赢得了比赛。在国际教育学院的欢呼声中,笔者采访了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一辩田启威同学,“虽然输掉了比赛,但是,通过这场比赛我学到了很多,比如赛前的准备中我学习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事,而且在筛选攻辩问题时,我们的辩论队不断地提出新问题的同时又不断地否定有漏洞的问题,这样我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实,我们今天表现还是不错的,只不过我们的对手的确很强,而且今天他们发挥得更好。我在这一场比赛中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也是一个比较大的失误。”
辩论不仅仅是为了胜利,更重要的是让人学会思考,尤其是独立的思考,是左右手互搏、层层深入的思考,并且在思考的同时对思考保持强烈的兴趣。其实真正爱辩论的人,不一定喜欢反驳,但一定有思考的习惯。吾日三省吾身,放弃思考是可以得到暂时的安逸,但长久之后却是更迷茫的痛苦。随大流是可以混在人群当中,但只有独立思考、痛并快乐着的人们,才能不断提高自我,走上成功之路。辩,精诚合作一场精彩的辩论赛,是八个人的舞台但绝不是八个人在战斗,正如法学院的二辩所言,“我们不是四个人在战斗!”站在他们身后的是一个团队、一股力量、一种精神。从领队、老师到每个学长,大家都非常重视此次辩论赛。尤其是每个辩手,是多少个不眠不休的夜晚到处查资料才能让他们在场上有信手拈来的挥洒自如?多少个激烈讨论思维火花碰撞四射的下午才成就他们在场上妙语连珠、语出惊人?“师父”们多少次辩论赛的经验都倾囊相授才帮助他们有现在防守滴水不漏、进攻势如破竹的默契配合?辩论赛一次次被观众自发的掌声打断,每当这时,大二的“师父”们也都边鼓掌边自豪地看着这些自己培养起来的新辩手。二十多天之前,他们还会因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把辩论赛弄得像吵架,他们还会因为表达不清而面红耳赤结结巴巴,而现在,他们却能如“沙场秋点兵”的大将一样在辩论赛场上挥洒自如、侃侃而谈,温文尔雅的问话比当初的声嘶力竭更能让对方哑口无言。一切的进步,除了辩手自身的努力,也是“师父”们辛勤培养的结果。
在辩论赛中,每一支队伍都是一个团队,她的每一声呐喊,都响彻云霄。只有通过一个团队的共同努力才能使这个团队的每个人都获得提高,更重要的是只有这样,辩手才真正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才能同心协力地取得胜利。辩,思辩明见“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辩论赛是以“明是非,审治乱,明同异,察明实,处利害,决嫌疑”为宗旨的一种比赛形式,此次我校组织的“泱泱百年,思辩明见”第五届校园辩论大赛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并提高自己的机会。辩论最直接的,就是锻炼口才。口才是一种语言表达的艺术,目的不是夸耀自我,更不是让人云里雾里,它的核心目的应该只有一个———更好地表达。作为辩手,他的目的不是让对手哑口无言,而是让观众心悦诚服。辩手提出的问题和回答是否能直捣对方的要害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即所谓“一语定乾坤”。
大学辩论赛更重要的意义是通过不同的辩题使我们能更多地关心国家时事、热点问题,在辩论的过程中使我们接触到很多所学专业以外的领域,让我们更能明辨是非,了解社会现状的同时也拓展了我们的表达能力。在辩论中我们用智慧碰撞出灵感的火花,辩证地思考问题,因此没有一定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储备为基础,辩论也就只能成为低层次的“口舌之争”。这就要求我们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外,还必须自觉加强学习,不断深化自己的知识积累和文化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