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这些天,我们一起关注的全国“两会”


  全国“两会”在我校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广大师生充满期待,纷纷通过电视、网络、报纸、校园大屏幕、微博、校园广播等多种渠道了解“两会”盛况。下面,我们就和大家一起回味一下这些天,我们一起关注的“两会”。教育公平:阳光成长共蓝天“同在蓝天下,共同进步成长”,是温家宝总理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寄语,也是对教育均衡的深深期冀。而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是今年教育改革发展的两大重点任务,显示了国家推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决心,给全社会以很大的鼓舞。
  恰河南大学百年校庆之际,这个年份更给了河大人更多期待。采访中,大家纷纷借机建言,认为河南作为人口大省,省内名牌高校少之又少,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短缺,希望国家将河南大学列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作为百年校庆特别大礼。而探讨异地高考等问题的帖子也成为我校论坛中的焦点,这些“过来人”细数艰辛,以亲身体会献计献策。教育是国家发展之大计,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也是我国未来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保障。而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和延伸,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有力工具。全国人大代表、我校党委书记关爱和做客新华网时就表示:“人人享受教育平等的权利,应当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个基本权利。在目前优质教育资源分布还不是十分均衡的情况下,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尤其是河南这个地区。河南大学要做到我们能做到的事情,并愿意在这方面做出我们的贡献。”全国政协委员、校长娄源功、副校长宋纯鹏也积极建言献策,建议促进教育公平,将优质教育资源向中原经济区倾斜。就业压力:老生常谈建新言就业问题是在校大学生最关注的问题,也是历届“两会”讨论的热点。“今年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680万”,在今年“两会”关于“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新闻发布会上,这个数字也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感到了压力。社会上长期以来的思想观念和大学生接受的高等教育,让他们难以放下身段去从基层做起,相对应的,政府和社会也没有给他们提供这样的政策温室和生长土壤。人大代表张晶川说:“所说的就业难,就是我们现在的大学生对就业的期望值高,都想干好活,干巧活。”这句话是否准确,需要大家扪心自问,相信会有一个公正答案。
  就业,常常是大学生对“两会”关注的终极目标,围绕它衍生的话题更是难以理清逻辑,就因为这是关系我们未来的首要问题,而以此为主线并热播的青春剧《奋斗》、《北京爱情故事》等都是对这个群体的细致刻画。对此,有委员建议大学生“蜗居”大城市不如到中小城市发展,不同的是可以将其作为一个曲线的途径还是无奈的选择。人生,我们不能设计,工作又何尝不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什么可以一步到位,除了咱们的脚后跟。面对毕业,谁都有过迷茫,并一直延续到你目标清晰的那天。曾经幻想着可以纸上谈兵,测测自己的性格,找到对应的职业,现在看来何尝不是儿戏呀。自己的未来,只有亲身体会中才能校正坐标,工作的好与坏也只有自己尝试了才会知道。就像“两会”,我们看它更多的是会议召开的盛况和代表委员的荣耀,也许等你走近了才能看到他们忠实履行职责时的辛劳。
  这些天关注的教育,这些天关注的就业,曾以为离我们好遥远,但现在才发现,靠近生活点点滴滴全部都是你:微博热门话题、食堂新闻联播、报纸栏目专刊、身边大谈小议。发稿的路上,看着招聘会场拥挤的人群,感慨又是招聘季,随意一件小事,都让我们又回想起这些天,我们一起关注过的“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