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化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创建研究型大学的必由之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我校国际化发展现状以及推动高校国际化发展的内、外部动力机制,在学校、学院和教师三个层面上提出了有效提升我校国际化水平的对策。
认清形势 寻找差距——对我校国际化程度评价
本研究借鉴陈昌贵和曾满超等人在《中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调查及评估指标构建》中建立的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对我校国际化程度进行系统评价。本研究通过收集我校5年间(2005-2009年)17个二级指标上的数据,通过乘以得分系数并加权求和的方法来计算我校的国际化分值。
经过计算,我校的国际化程度得分为74.5分,在国内被调查的26所高校中的排名为第17位。基本上判定我校国际化程度位于被调查的17所“985工程”(研究型大学)之后,在9所“211工程”(准研究型大学)之前,从总体上看,我校的国际化状况与“985工程”(研究型大学)还有一定差距。大致判断我校的国际化程度在国内高校中所处层次,有利于我校认清形势,找准位置,客观地对待我校目前的发展阶段,既要正视过去已经取得的成果,更要找出差距,发现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下一个阶段的工作。
通过将我校国际化数据与“985”大学在17个二级指标上的横向比较,可以更深入和细致地了解我校与其它高校在国际化发展方面的差距。通过比较发现,首先,在“国际化机构设置和人员投入”方面我校与“985”大学是基本持平的。其次,在“教师和学生国际化”方面我校与“985大学”有些微差距。最后,在“教学国际化”与“成果交流国际化”方面我校与“985大学”存在较大差距。
深入分析国际化动力机制 发挥推进国际化的主观能动性
本研究在评价我校国际化程度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推动大学国际化进程的动力机制。我们发现,推动大学国际化的动力可以分为外部和内部动力机制两种类型。其中外部动力主要是受政府推动的,因此称之为政府诱导型动力机制。大学内部的推动主要是受学校内部各种因素国际化发展的自然属性和强烈诉求来实现的,我们称之为自然原动力机制。外部动力包括政治推动力、经济推动力和文化推动力三个方面。内部动力包括知识发展推动力、人的发展推动力和高校自身发展推动力三个方面。内部动力机制和外部动力机制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共同推进大学国际化发展。外部动力作为一种外在环境而存在,而自然原动力则是大学国际化的内在动因。通过对大学国际化动力机制的分析,发现我校国际化在人员交流与学术交流两个方面都与“985”高校有很差距,其原因在于,当前大学国际化是由政府推动占主导,大学国际化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资助,而政府对“985”大学的投入以及国际化专项经费都要比“211”大学多,导致了“985”高校的国际化水平普遍要高于“211”大学。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高校会逐渐变成国际化的操作主体,政府则退居次要地位,政府所起的作用主要通过立法、政策等途径进行宏观指导,大学作为操作主体的地位日益凸显。因此,我们要重视内部推动力对国际化的影响,极大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来推动国际化进程。在推动大学国际化的内部动力(学术交流、人员交流、教学及管理质量提高)当中,基于三者的所占的权重以及我校在三个方面的情况来分析,当前我校最应该大力度解决的是学术交流和人员交流两个方面,特别是人员交流。
发挥优势 体现特色——努力提升我校国际化水平
推进大学国际化进程是实现大学跨越式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加速学校发展的助推器。应该在学校、学院、教师及学生层面制定相应政策和措施来提升我校国际化水平。首先,在学校层面上,应该将国际化内化于学校办学理念,突出“特色国际化”办学理念。要逐渐把国际化战略融入到学校的办学理念中,在学校的“四大战略”中增加国际化发展战略,以适应当前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模式和治校方法的新变化。每所学校的历史、文化都各不相同,推进大学国际化进程也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克服“同质化”倾向,我校的国际化之路也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并且将国际化理念内化于学校各项制度当中,纳入学校教学工作评价体系。我校应该在船海核传统优势领域或新兴交叉学科领域,选取一个专业进行重点孵育,使之率先实现国际化,并以此为龙头,带动我校整体国际化水平的提升。其次在院系层面,要把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心下移至学院,在学校搭建的国际交流平台和框架下,重心下移,充分调动院系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积极性,由院系和科研单位实施具体的合作交流活动,院系的国际化程度提高了,学校的国际化程度自然提高。最后在教师和学生层面,我校应该加强培训,提高广大教师、学生的外语水平和能力,增强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信心。我校要迈向国际化,师资成为转型的关键,我校目前只有14.2%教师具有长期出国经历。另外可以选择资助教师带本科生到国外学习的方式来增加学生出国交流数。
国际化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创建研究型大学的必由之路,是我校办学的活力所在。学校应积极推动国际化办学和发展战略,在校园内形成积极向上的一种文化、一种风气、一种氛围,一种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