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论与实践融合中不断提高———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庆七一、学讲话、忆党史、看发展”学习考察活动有感
7月2日至7月7日,我参加了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庆七一、学讲话、忆党史、看发展”学习考察活动。活动参加下来,总体感觉很有新意,也很有创意,更深刻体会到了省委和省政府的良苦用意与美好心意。
一、认真学习领导讲话精神,共同回忆党的光辉历史学习考察期间,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成员集体学习了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的讲话和吉炳轩同志在黑龙江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的讲话。
胡锦涛同志在认真总结回顾中国共产党90年光辉奋斗历程时,精辟地概括出了中国共产党所完成和推进的“三件大事”及取得的“三大成就”;鲜明地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所应坚持的“五个必须”;着重指出了在未来前进道路上,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所应坚持的“四个坚定不移”。讲话的最后,总书记还特别语重心长地对青年人提出了殷切希望,虽然只有短短400余字,却寓意深刻、饱含深情,反映了党中央和总书记对青年人、对祖国未来的高度重视。这对担负着育人重要职能的高等学校来说,无疑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更加坚定了育人的方向———坚定理想信念、增长知识本领、锤炼品德意志、矢志奋斗拼搏,在人生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聪明和才智。
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了“五个始终坚持”,这是对黑龙江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肩负历史使命、矢志不渝奋斗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与新挑战。吉炳轩书记在讲话中,还深刻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英雄的黑龙江省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正确领导下,所取得的波澜壮阔、彪炳千秋的历史功绩,。中国共产党领导黑龙江人民光辉奋斗的伟大历史,犹如一幅生动的画卷,栩栩展现在面前,深受教育启发、更倍感亲切振奋。
二、喜看龙江经济社会美好发展,珍惜成果激发昂扬工作斗志6天来,跟随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积极深入大庆、齐齐哈尔、嫩江、农垦九三分局、农垦北安分局、黑河以及哈尔滨等地市、县区和场局,对近50个大项目进行实地学习和考察。边看、边学、边议,一路行走,一路感慨,一路思索……(一)亲身感受到我省现代化大农业的新发展。走在农垦九三分局尖山农场的“大豆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田”和“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田”里,走在农垦北安分局逊克农场的“玉米小麦种植范田”和蓝莓种植示范基地中,悠然欣赏着尺把高的大豆、抽穗儿的小麦、风中摇曳的玉米和神奇的小蓝莓,惬意感受着现代化大农业的美丽壮观,一片片绿意仿若是一幅浓郁乡村画卷,一片片金黄背后已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2010年,黑龙江省实现粮食总产超千亿斤目标。今年,黑龙江垦区为确保“千亿斤粮食巩固提高工程”实施,正致力于“万亩大豆”、“万亩小麦”、“万亩玉米”高产试验田基地,使今年垦区粮食增产40亿斤以上,实现总产超过400亿斤目标。这是我省农垦深入推广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的积极成果,并在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发展前景无限广阔。
(二)亲身感受到我省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气象。在逊克农场别墅小区,我们走进主人董国华家,得知他只花了26万元就住进这座使用面积220平方米的“洋楼”,一家三代四口在欧式别墅里过着有滋有味的小日子。而这一切得益于逊克农场与当地小镇积极推进“场镇共建”的新模式。近年来,农垦九三、北安两个大分局积极与黑河市、嫩江、双山等市县乡镇积极开展“局市共建”、“场县共建”和“场镇共建”。特别是农垦九三分局投资两个亿帮着把双山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起来。与5年前相比,双山镇农民人均收入翻了一番。该模式的最大好处就是把农民的手从地里解放出来,开店铺、做生意,腰包鼓,日子火。如今的双山镇农民住在现代化城镇里,农忙时开着轿车来种地,在九三分局已成为“农业达人”,很潮流,也很时尚。城乡一体化进程”从“润无声”到“大动静”,如火如荼的发展势头,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心目中。
(三)亲身感受到我省产业大项目推进的新成效。走进齐齐哈尔一拖东方红工业园区,我们完全被这个总投资23亿元、占地70多万平方米,5年内销售收入达百亿,利税十亿,安置就业2000多人的我国技术水平最先进、规模最大的农业装备基地项目所折服。因为该项目从洽谈到开工用了43天,从开工到完成厂区基础配套工程用了40天,创造了全国项目建设速度的奇迹,被称为“超深圳速度”的“鹤城速度”。而从这一缩影,我们看到了齐齐哈尔这个东北工业基老运动员,在人们关注的目光中,正重新焕发的新容光。此外,大庆新华08国际石油资讯中心、大庆中蓝石化有限公司50万吨/年碳4分离、大庆油田创业城、蒙牛乳业(齐齐哈尔)有限公司、齐齐哈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一批大项目,使黑龙江经济建设有了更丰富的载体、更生动的活力、更强大的后劲和更有力的抓手,有效构筑起了龙江经济腾飞崛起的新高地。
(四)亲身感受了我省城市新区开发的新局面。在哈尔滨市学习考察期间,亲身感受到了市委提出的“北跃、南拓、中兴、强县”的发展战略;“一江居中、两岸繁荣”的发展思路;保护性建设“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的发展构想;积极打造“北国水城、工业大城、科技新城、文化名城、商贸都城”的发展目标;推动“中国云谷”、哈南、哈西、松北等新区等建设、发展湿地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以此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增加群众收入的战略新举措;深刻体会到了务实奋进的哈尔滨人民,敢于担当、敢闯新路、敢破难题、敢为先锋的勇气、魄力和豪迈气势,更提高了自己作为哈尔滨人的强烈归属感、荣誉自豪感及责任使命感。在大庆市,我同样感受到了“天然百湖之城,绿色油化之都,北国温泉之乡”的高速跨越发展,惊人的“大庆速度”已然让记忆中的石油工业之子的城市印象成功“转型”,时尚、多元、蓬勃的新大庆犹如一幅画卷,恣意舒展,渐进视野。
(五)亲身感受到我省交通网络建设的新突破。
路顺则龙江顺,路兴则龙江兴。此次学习考察让我充分体验到我省高速公路的快捷与通畅。据省交通厅有关负责人介绍:省委2009年做出公路建设三年决战决策后,公路建设突飞猛进。今年全省新建公路总里程将达3000公里,是前20年的总和。年底累计完成投资1044亿元,交工高速公路2767公里,一级公路150公里,二级公路2251公里,农村公路62800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跃升全国前列。
“公路建设向人民群众交上一份什么样的答卷,要用铺在龙江大地上纵横交错的现代化公路说话;用修成四通八达的公路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效益说话;用新修的公路给人民群众带来的便捷实惠说话。”吉炳轩书记今年3月的讲话,便是对龙江百姓的最好承诺。
公路建设三年决战走出了一条改革创新之路,创造了新时期创业的精神奇迹。与“北大荒精神”、“铁人精神”一道,被形象地概括为“交通精神”,成为激励龙江人民干事创业的不竭精神源泉。我相信,覆盖城乡的公路建设将会为全省经济发展“强筋壮骨”。
三、认真挖掘学习考察活动指导意义,努力思考对工作有效开展的深刻启示“庆七一、学讲话、忆党史、看发展”学习考察活动结束了,这是一次难得的经历、更是一笔珍贵的财富。系统总结提炼好、积极内化吸收好活动取得的成果,努力实现和工作的紧密结合,做到真学、真懂、真用,是更为重要的环节。我认为,此次学习考察活动的指导意义和深刻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积极创新组织学习的有效模式,不断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推向新的高度。
这次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改变了以往讲座报告式的传统学习方式。走出会议室和课堂,深入田间地头、工厂企业、工地现场及场馆社区,真正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既充分实现了解放思想学、深入研究学、结合实际学、交流互动学的预期目标,同时,更是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一次生动创新实践。它再一次突出强调了坚持向书本学习与向实践学习统一、政治理论学习与推动具体工作统一的深刻内涵。前者,就是既要向书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潜心向实践、虚心向群众学习先进教学经验、科研经验、管理经验、服务经验和工作经验;既要在书本学习中把握理论,又要在实践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的良性循环。后者,就是既要立足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的要求学好政治理论———当前就是要深入认真学习胡锦涛和吉炳轩同志“七一”讲话精神,深刻领会讲话精神实质,又要立足把握办学规律、人才培养规律与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要求钻研业务、学好本领,紧密结合实现学校“十二五”时期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紧密结合坚持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坚持内涵式发展这条主线,从本部门本单位实际出发,注重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突出困难,把学习效果转化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实际成效,使学习过程成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过程。
(二)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学比先进、赶超先进,努力争创一流业绩,不断将创先争优活动推向新的高度。
几天来,跟随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对我省生态环境、现代化农业、城乡一体化、产业大项目、民生工程等近50个项目进行实地考察,看到了各项建设事业如火如荼、稳步扎实推进和一派多彩多姿、喜庆祥和、奋发向上的生机与希望;感受到了基层发展实践的大手笔、大动作与多角度;展现的是黑龙江的大美与大爱;印证了八大经济区与十大工程战略的科学正确性;体会到勤劳、勇敢的龙江人民沉下身子,埋头实干、勇当一流的奋斗进取精神和创先争优活力。在龙江大地上,“闯关东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等这些赋予了鲜明地域特色的精神财富,曾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为我省发展腾飞殚精竭虑、无私奉献。今天,在“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的新号角声中,它又将成为激励龙江人民创先争优、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动力与不竭精神源泉。
与自身工作结合起来,就是要学习考察活动所激发出来的干事创业热情和群众的成功经验积极内化到日常工作中去,在认识上再提高、思想上再重视、工作上再努力,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信心、更大的勇气投入到研究型大学创建中去,投入到积极探索党员和干部教育培训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和新载体的本职工作中来,立足本岗、创先争优,坚定科学发展、深化改革创新,为把我校创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宏伟事业推向新高度贡献自己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