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高晓松能否再当评委,谁来决定


  11月8日,也就是记者节这天,高晓松出狱了。在结束了因酒后驾车被判处罚款4000元、六个月拘役后,他再次成为了舆论的话题,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同时“中国达人秀”表示有意向让他再次担任评审,一时引起了社会上的各方讨论。
  大家讨论的焦点在于,高晓松是否有资格继续担当评审。一方是支持论者,以法学专家迟夙生为代表,“我们一直在努力让刑满释放的人不要受到社会的歧视,高晓松也不能永远背上包袱。”迟夙生认为,高晓松在庭审时态度诚恳,同时也已经受到了相应的刑事处罚,“大家又喜欢他,为什么不可以呢,所有的人都可以谅解”。反对者则质疑说;“他继续做评委,对成人来说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对青少年来说,会出现道德价值判断的混乱。”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宗春山认为,成人世界的价值取向是多元的,可能容易理解“犯错者继续点评”是市场的一种游戏规则,而青少年不会这么想,因为他们所受的教育中好坏是非是分明的,“他会想这样的一个人,还能成为一个为世人所瞩目的,甚至评价和影响他人的一个人,他们会有点混乱,究竟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甚至不好也无所谓。”
  在笔者看来,高晓松还是可以继续担任评委的。首先,不存在法律上的障碍,高晓松他并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也没有法律禁止他去当“达人秀”的评审。其次,再从认罪态度上看,他在判刑前就多次表示过对事故承担全部责任,并对受害者积极补偿。在审判当中,他就多次打断自己辩护律师,拒绝为自己辩护,而且写下了“永不醉驾”四个字。再者,从受害人的角度看,他们对高晓松的诚恳,对他的认罪态度都表示接纳,那么其他人还有什么理由不去认可、接受他呢?然而在狱中受刑期间,他读书、翻译、谱曲、悔过,和其他犯人一样的生活,没有任何的特殊。他还说过“我曾经以为喝酒能够自由,却不知因为喝酒我失去了自由”,这句话就是对自己的反思,也是对广大民众的提醒。无论从认罪态度还是补过行为上来看,他都做到了一个公众人物应有的担当。
  青少年成长专家宗春山则提出:高晓松应先向孩子道歉,再去当评委。因为他只有在大家面前做个正式的道歉,做个正确的引导,才能让大家有理由相信他的公信力,才可能在“达人秀”的舞台当评审。这就暗示在他们看来高晓松只需完成自己正面形象的树立就完全有资格担当评委。
  能否重返评审席,最终的决定权还在大众。每个人心里都有杆秤,每个人的天平倾斜度都不是一样的。高晓松已经为他的行为悔过道歉了,也接受了法律的惩罚。大众终会宽容地选择原谅,接受他还是有很大可能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