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用毕生的执着追逐梦想——读《最高职责》有感





  编者按:
  为积极开展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努力创建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个人。“3·8”节期间,我校开展了书香满校园(好书大家读)征文评比活动。活动开展后,我报收到不少校内女职工的投稿,来稿以读后感、书评等形式,写下了读书心得。从这些来稿中,我们看到了飞院女职工们有着充裕的精神食粮和正确的价值取向。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在我校创建学习型校园,文明校园的“大道”上,女职工们已经迈出了积极的一步。
  本期,编辑特从众多来稿中选出了优秀的征文刊登在本版,以供广大女职工们学习、品读。
  “凯莉很小的时候曾问我:‘世界上最好的工作是什么?’我给她的回答是:
  ‘就是你心甘情愿去做的工作。’对人们来说,找到适合他们能力和爱好的工作非常重要。对于自己喜爱的工作人们会更加投入,更善于处理工作中复杂棘手的情况,更好地服务社会。”
  什么是最好的工作?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多么朴素的真理。
  毫无疑问,萨伦伯格机长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他具有飞行员所需要的性格特质:沉稳、内敛、谦虚谨慎、细致负责,循规蹈矩却又不乏冒险精神。如果当初没有选择飞行而是从事了艺术创作,萨伦伯格机长恐怕很难取得今天的成就吧!
  有多少人至今还坚持着儿时的梦想?小时候,大家都有这样那样的理想,而成长的过程中,现实往往和理想背道而驰,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我们不得不接受现实,放弃最初的梦想。
  现实中,有许多人从事着自己不情愿的工作。工作对这些人来说,不过是赖以谋生的手段,养家糊口的途径。在理想和现实的对抗中,青春和激情渐逝,工作也就变成了煎熬,越来越讨厌目前的工作,却又越来越缺乏追逐梦想的勇气。试问,这样的工作有何乐趣可言,这样的人生有何幸福可言?
  萨伦伯格机长的这番话意味深长,一份工作,无论待遇多么优渥,前景多么广阔,如果不适合自己,终将成为事业发展的死胡同。而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才能在那个岗位上发光发热,尽情发挥聪明才智,并最终实现理想,收获成功。
  “对我来说,幸运的是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发现了自己在飞行方面的激情,而且是激情伴随着我的每一天……”
  从某种意义上说,萨伦伯格机长是个幸运的人———他的人生一直按照自己设定的目标进行着。5岁的时候他树立了要成为一名飞行员的理想,此后的十几年中,他从未对这个理想产生过踌躇和动摇,人生的轨迹也从未偏离航向。
  然而,通往理想的道路并非坦途。命运并没有对萨伦伯格机长格外垂青,年轻的时候,他曾经被建议去西点军校,而当他从军队中退役后,又面临转业的困境;生活中,他还要面对不能生育孩子以及难以陪伴家庭的难题。但是,这一切并没有成为他执着追逐梦想的绊脚石。他早早地踏上飞行这条道路,并在成长过程中享受着飞行带来的快乐;他在军队中培养了严谨的作风和认真的态度,在转业投身民航飞行事业后,他用这种军人所特有的气质驾驶着每一班飞机。
  当飞行员驾机在蓝天上翱翔时,许多人只看到了他们的潇洒,却很少了解他们在地面学习时所付出的种种努力。繁重的训练,枯燥的生活,巨大的压力,没有特别的执着和热情,很难坚持到最后。也正因为这份执着和热情,才使萨伦伯格机长在这样高危的职业中,能够心平气和地面对战争与和平,并且在飞机双发停车的时刻,临危不惧,沉着冷静,将飞机成功迫降于哈得孙河上,保证了机上一百多名乘客和机组人员的生命安全,从而缔造了“哈得孙河奇迹”,成为美国人民的英雄。
  “我为我承担的责任感到光荣,我将为此奋斗终生。”
  萨伦伯格机长谦虚地把功劳归功于管理体制,归功于规范操作,归功于航空界的安全文化。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他始终把保障飞行安全作为自己的最高职责。哈德逊河迫降并不是每个飞行员都能做得到,但对于成功迫降以后,牢记自己的职责,坚守自己的岗位,这只是个人职业素养问题。萨伦伯格机长在迫降后并不急着逃离险境,而是巡视整个机舱,确认乘客已经完全逃出机舱后才撤离的。这他的伟大之处———真正的英雄,不仅仅体现于危难时刻的壮举,也体现在平凡中的坚守。在汶川大地震时置学生于不顾而率先逃跑,还把理由说得冠冕堂皇、振振有词的“范跑跑”,不知道他看到这本书时又会作何感想?
  我们并非为自己一个人而活着,人生在世,总是要承担各种各样的责任的。勇于承担责任,并为之奋斗终生,这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
  诚如萨伦伯格机长所说:“我为我承担的责任感到光荣,我将为此奋斗终生。”□广汉分院蒋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