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信丰县偏僻农村学校慰问留守儿童。
编者按:为进一步推动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同时切实加强高校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2011年,江西省教育厅、共青团江西省委从全省高校中选派100名共青团干部,到100个县(市、区)团委开展为期一年的挂职工作,挂职岗位为各县(市、区)团委副书记。
我校选派了刘海、陈华、于成三位团干部分别到信丰县、石城县、东乡县进行挂职工作。一年来,他们深入基层,了解国情,在实践中锻炼了自我,在服务中增长了知识,他们感受颇多、收获丰硕。为交流经验、鼓励先进,本报将陆续刊出三位团干部挂职锻炼的基层事迹与工作体会,以飨读者。
在学校党政的亲切关怀下,我于2011年2月至2012年1月在信丰县团委挂职锻炼一年。挂职期间,得到各级领导的悉心关怀,也得到了团县委同事们的悉心关照和密切配合,一年的挂职让我工作充实、感受颇多,令我一生难忘、青春无悔。以下是我的几点工作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在基层中锻炼,为基层群众服务。
深入基层实践,提高基层操作能力。挂职期间,本人走访了全县17个乡镇、39个中小学、21个机关、19个企业,组织召开各类座谈会39次,义务给中小学生上课62节,撰写调研报告5篇。组织开展了“保护母亲河、建功新农村”活动。组织“两新”党建指导员、驻企业“三送”干部、企业团组织负责人讲解有关“两新”组织团建工作要求、组建工作程序、场所宣传布置、活动载体设计等内容。每周要经常到基层团组织、非公企业团建点、团建示范点开展调研1次以上,指导基层具体开展团的活动、宣传团的活动。通过调研,了解到了基层的工作格局、工作方式。争取信丰中学、信丰二中校领导支持,动员学校毕业生参加招工招聘会,通过本人与大家的一起努力,团县委推荐了197名团员青年到企业参加暑期实习,推荐59名农村青年进企业务工,超额完成县里下达招工任务168人,完成率323%,名列全县第一。
发挥资源优势,努力促进基层建设。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资源优势,主动与学校有关部门取得联系,争取人才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学校党委副书记王金平亲自带队到信丰,并送来办公设备。积极与省青少年基金会取得联系,帮助家乡,争取到了一次性希望工程项目30万元。一年来,还得到了中国合唱协会、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文化厅、江西省合唱协会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成立了信丰县合唱协会,起草了信丰县创建“中国合唱之乡”实施方案,为信丰的文化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发挥专业特长优势,增添工作活力。积极发挥专业特长优势,牵头策划组织各类文艺活动。如,举办“青春给力·紧跟党走”纪念“五四”运动92周年文艺晚会,信丰县首期“青春相约-建功信丰”青年联谊晚会等,受到广大青年的好评。利用工作业余时间,积极配合县委、县政府抓好信丰县群星合唱团训练,6月28日—7月2日,代表江西省参加由文化部、重庆市委、重庆市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华红歌会(重庆),大合唱《映山红》、《走向复兴》、《油山颂》荣获“优胜杯”,得到县领导和社会各界一直好评。在信丰首届“橙乡红歌汇”合唱节中,被授予“优秀指挥奖”荣誉称号。
发挥理念视野优势,创新工作亮点。我始终把高校团干挂职工作当作是一次绝好的学习锻炼机会,扎扎实实学理论,踏踏实实做工作。围绕全团重点工作和团市委的“1122工作目标”,通过基层调研,提出要重视搭建青年交流平台,开通了信丰县“青春相约———建功信丰”青年联谊QQ群。目前有会员300多人,先后由青年自发组织自行车游、聚会唱歌等活动7次,达400多人次。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做实“三送”活动,开展了“给力三送、幸福送礼”活动,为49名农村青年赠送价值达15万元的远能太阳能49台。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广泛联系服务青少年,组织人气旺、影响大、受欢迎的QQ群主、手机飞信群主、信丰知名网站营运商等,探索成立了信丰县青少年网络联合会。目前有各类会员53人,其中互联网类3人、QQ群类41人、飞信群5人、其他类4人,可直接或间接联系青年达6000多人。
二、在挂职工作中,做到“三要三不”。
教育厅、团省委联系组织的挂职工作倾注着团的领导机关对广大团员青年和基层团干部的殷切关怀;也饱含着团中央锤炼年轻干部,为事业发展培养有生力量的良苦用心,在挂职过程中,我始终坚持做到“三要三不”。
做好挂职工作,要“实挂”而不“虚挂”。
在一些人看来,挂职就是下来“镀镀金”的,多一份基层工作经历,为以后发展打下一些基础,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挂职干部要“实挂”而不“虚挂”,在其位、谋其政,真正发挥高校团干部在推动基层工作中的作用。
做好挂职工作,要“到位”而不“越位”。
这次我到县级团委任副书记,我时刻提醒自己要端正态度,摆正位置,做好书记的助手和参谋,工作到位、精力到位、时间到位、人员到位,不超越自己职权行事,到位不越位,帮忙不添乱。
做好挂职工作,要“融入”而不“超脱”。
“融入”,既是对工作的要求,也是对挂职干部个人的要求。一方面,我积极融入基层、深入了解群众;另一方面,认真做好调研,明确工作重点,做好资源整合文章,做好工作上的“融入”,切不可越过书记,想当然的安排工作。
基层工作能不能落实、怎么落实,工作决策如何形成等,都有赖于对群众工作的了解,对群众工作的把握,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来,到群众去,从下向上看问题,走群众路线,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