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道孚 扎根基层
2011年,作为首批高校共青团干部到地方挂职锻炼的一员,我来到了享有“藏民居艺术之都”称号的道孚县,挂任团县委副书记。在挂职前,我一直在学校从事共青团工作,缺乏社会经验。挂职后,我珍惜锻炼机会,积极融入当地,把道孚当作自己的家,严格自我管理,深入基层工作,并将新的工作理念带到当地,在工作实践中锻炼了群众工作能力和解决社会复杂问题的能力。
强化学习,拓展工作视野。到达道孚后,我阅读了团县委保存的相关文件资料和有关道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材料,很快融入了县域共青团工作和当地工作重心,提升了理论素养。
深入调研,创新工作方法。经过基层调研后,我跟团县委的同志们一起探索了一系列关于基层团建的措施和办法,实现了全县乡镇团组织的全覆盖,解决了农牧区团支部“空壳化”的现象。同时完成了上级团委要求的非公团建任务,而且依托道孚县驻蓉办事处建立了驻外团工委,有效的联系了广大在外务工的道孚籍团员青年。
发挥优势,做好本职工作。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负责简报、发言稿撰写、活动方案、文件起草等相关工作。根据领导的安排,我还积极协助办公室做好工作,完成了“两基迎国检”、国家级双拥模范县复查和道孚县团代会筹备相关材料的准备、汇总。同时,结合道孚的实际,以活动为载体,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团县委的日常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比如在“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活动中,组织队员参加了甘孜州党史党情知识竞赛并获得全州一等奖;联系教育局、学校、邮政局共同开展了“四川省第七届少儿书信文化活动”,向各学校征文,共选送了200份作品到省上参赛。
整合资源,促进校地合作。我主动做好学院教务处赴道孚学校进行调研协调工作,尽力为音乐舞蹈系的采风活动提供帮助。我还积极牵线搭桥,促成了四川民院团委和道孚团县委在社会实践、团干培训、顶岗实习、挂职锻炼等方面的合作。
多措并举,深化志愿活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既是共青团的日常工作,又是自己所主管的工作,因此我们开展了环境综合整治、“牧民新村文明生活倡导行动”志愿者服务活动和服务 ‘三农’志愿者金融知识培训会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有效的联系了青少年、服务了青少年、凝聚了青少年,培养了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高尚情操。
服务民生,强化团的职能。一年来,我和团县委的同事们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设备的援助,尤其以牧民定居点为依托,抓好了4个牧民定居点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设施配套建设,同时按上级部门配备标准对各点发放了电脑、电视、台球桌、乒乓球桌等设备、器材。
挂职一年来,在道孚团县委学到的知识,感受到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工作模式,操作技巧,使我受益匪浅,有些东西将终身受益。同时基层团的工作确实具有很强的地方特殊性,工作内容繁杂且头绪多。我认为,基层团干是最值得钦佩的人,在长期的基层工作中,他们充分发挥了自身创造力,形成的许多基层工作的重要成果和宝贵经验,基层团干锐意进取、勇于创造的优良作风,让自己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