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
这一学期有幸听取了周长城教授讲授的专业课程《汽车理论》,一种“摆脱常规、突破传统、勇于创新”的感觉深深地根植于我的心里。
记得周老师第一堂课作自我介绍时说:“原先大学本科学的是农业机械专业,《汽车理论》课程是我第一次讲,从今天开始我和大家一起学习该课程,希望我认真讲,你们认真学,把这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学好。”周老师给我们上的每堂课都精彩动人,并通过基本理论的分析使我们掌握汽车理论中的难点问题。很多同学说:“周老师是我遇到的讲课最精彩动人的大学老师。”老师的课讲得精彩,学生学得带劲,由于课时计划少,就请求老师给我们班加了2周的课。能得到学生如此高的评价,这与老师的人格魅力和治学态度密不可分。周老师第一次讲授的课都如此生动、精彩,给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也是对我们的鼓励和鞭策,并相信自己一定能学好。
“四年博士,三年通宵”你是否难以想象?这是一种怎样的非常人的求学毅力和意志,但是我的老师周长城教授却完美地做到了。在北京理工大学读博期间,他秉承着勤奋、刻苦钻研的求学精神,研究建立了阀片变形“长城系数”及解析计算理论,并获得了优秀博士论文奖。他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还极度负责任地以高标准要求和感染自己的学生。在教学工作中,他认真负责,每次上课都会提前到教室做课前准备,这也给同学们与老师沟通创造了空间。在教授专业知识的时候,他用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引导我们理解汽车运行的各种性能,更加注重启迪我们对问题切入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与科研创新理论思维方法相结合,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为了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老师常常以诙谐幽默的方式将课堂授课与文化教育、学术培养相结合,让平时感觉无趣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这种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让我们的学习效率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老师生动的授课及我们在学习上取得的进步,都与老师课下秉灯夜烛的辛勤劳动息息相关。有次我到周老师办公室交流问题时,发现老师的备课笔记居然比我们的课本厚三倍,翻开一看,老师对所授课的每个章节都做了自己的总结和扩充,总结和归纳每个章节的重点、难点、关键和灵魂、逻辑顺序,扩充自己的科研内容及实例分析,即使是课本上的一个简单公式和图,老师都做理论分析、推导及编程绘制。老师说:“认真备课是确保所讲解理论正确,扩充内容是为了丰富课堂,总结和归纳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纸质备课是为了防备教室停电。”老师这种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懂得了每件事情都要认真做到最好,在他的身上真正验证了他曾经说过的话———“教学是我的天职,人才培养质量是我的责任,科研是我的生命,我就是为汽车减振器而生的”,这不是简单的口号,而是坚定的信念和切实的实践。
作为当今的大学生,社会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的老师周长城教授教会我们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并用完美“创新”方程式表达了这样的理念,“长期思考+灵感+顿悟=创新”。该“创新”方程式深深地触动了我。“必备的知识是创新的重要因素,爱心是创新的心理基础,长期思考是创新的积累,灵感是创新的催化剂,顿悟是创新的必要条件,自信是创新的内在动力,人格魅力是才能充分发挥的前提,创新数学是创新的工具,创新数学思维是创新的过程。”这是周老师经常对我们说的话,每个字都是老师的切身感受,也是老师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这种精神和理念一直启迪着我,激励着我不断超越自我。从他身上我不仅学到了严谨的求学态度,还懂得了灵活多变、举一反三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让学有所悟、悟至所精的理念贯穿于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同时,通过老师的教育,我们懂得要怀着一颗仁爱之心。正如老师爱我们,就像是爱自己的孩子,爱学校就像是爱自己的家,爱事业就像是爱自己的生命。他用一颗爱心指导我们,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是给予我们鼓励和支持,让我们明白做人要诚实正直,要懂得感恩。
周长城老师以他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着我,以他的智慧启迪着我,同时他那勤奋努力、刻苦钻研的精神更是深深地激励着我。他以对学生的关爱负责、对事业的热爱认真、对知识的执着追求、对科研的深入研究、对问题的敏锐分析,向我们诠释了理工大学的人文精神,给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周老师的课将文化教育人、学术培养人、魅力感染人和思维启发人融入课堂,让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和思维方法,更让我们懂得了做人与处事的道理,并用他的人格魅力感染和激励我们不停地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相信,有这样勤奋、睿智和有爱心的老师,我们学校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