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九,我想起他们
200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报纸上知道了一个23岁的年轻小伙儿,但他所经历的苦难却远远超越了他的年龄。2000年,18岁的他满怀希望地踏进大学的校门,但心中的天却突然塌了:妈妈患了脑瘫,生活逐渐不能自理,家里没有了收入。之后他休学了,外出打工,可他又不愿把妈妈一人留在家,于是他背起妈妈回到大学所在的城市,边打工边自学。他做过搬运工、装卸工,和妈妈住在工地厂房。过度劳累使1米83的他体重只有92斤!他自学,在六个学期的考试中,有五个学期得过一等奖学金;在河南省税务系统公务员考试中,他获得笔试第一名;大家都称他“当代孝子”,他感动了中原,他的故事被拍成话剧,各地也掀起了向他学习的浪潮!这个让所有人敬佩和感动的年轻人叫“张尚昀”———我校学生。
2009年,又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网上看到一段视频,她被评为“感动吉林”人物、“感动中国”候选人。她是一位90后女大学生,她从山里走出来,她每周末要倒三次车赶回山里,来回花费5、6个小时,那里有20多个孩子在等她上英语课,三年多来她都按时上课,从不间断,而支撑她一直这么做的就是心中那份坚定的信念———要用自己的力量回报家乡,不要让家乡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让无数人动容的女大学生叫“张爽”———我校学生。
2011年,当我第一次踏入这个让我感动、让我向往的大学时,我又认识了一个人,她戴着简单的黑框眼镜,梳着利落的马尾辫儿,说起话来眯着眼睛,与我们一样在象牙塔享受着平凡却美好的时光。后来,她只身前往南非支教,没有语言、地域、国家的界限,只有一份鼓足了的勇气。她跨越海洋陆地,去开普敦教孩子们知识,去了解异国的风土人情,并骄傲地向他们传播祖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她被称为“南非支教第一人”。这个美丽的女孩儿叫“王星”———我校学生。
或许,曾经是张尚昀一个人在这条艰难的道路上行走,但现在这条路已不再孤单,因为有我们这些被他感动和震撼的人也在继续前行,青春的我们知道了什么叫永不放弃———不放弃尽孝,不放弃追求,不放弃理想,不放弃生命;一个人的爱,感动一群孩子,又让一群人的力量凝聚到一起,使原本一个人做的事,变成了一个集体的行动,一个18岁的女孩儿做到了;在异国他乡,她扬起了祖国的五星国旗,扬起了吉林财经大学志愿者的旗帜,告诉他们她来自中国,这是一种何等的幸福!他,她,她,他们,是年轻人的骄傲,也是身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又是一年“12.9”,我想我是多么的荣幸才能听到财大学子这些让人刻苦铭心的故事。当我真正踏着财大的土地,呼吸着财大的空气,我知道,我是真的很幸运。因为我是一个财大人,我更要像他们一样,一起铸财大的魂。只有一个国家能够拥有那些懂得感恩的年轻人,能够敢于担当的年轻人,能够始终不放弃梦想和追求的年轻人,只有一个民族拥有这样美好品质和心灵的年轻人,我们才能说,我们祖国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