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助力优良学风养成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 任传波
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有着较好的院风传统和学风积淀,多年来一直把学风建设作为学院学生工作的核心常抓不懈,通过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师教风来带动学风,保持了我院教学工作和学风建设的良性互动,形成了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
近年来,学院在学校组织的教学工作评估中已经连续4次获得一等奖,学生考研上线率已经连续4年超过50%,学生实际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学院毕业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认真的学习工作态度也得到了深造学校和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随着2009年我校招生制度改革和生源特点的变化,我院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和自觉性受到了一定影响,学生班级的学习氛围和学生学习成绩出现了一些问题。
正当我们分析研讨如何加强低年级学生的学风养成时,2010年4月,学校发布《山东理工大学学风建设行动计划》,着力推进学风建设。为此,学院积极响应,迅速行动,着眼于建立全员参与的学风建设工作机制,按照不同年级学生实际和学习任务,分别确定了学习习惯养成、巩固专业思想、锻炼动手实践能力、加强考研就业指导等不同学风建设的工作重点,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成效。一是我们在全院学生面上开展了考风考纪工作调研,以期从更深层面上探究学生作弊的动因,系统思考教育学生自觉杜绝作弊的工作对策和方法,以考风促进学风;二是我们坚持成绩分析制度,分学期对各级部学生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保证课堂出勤、集中晚自习、控制玩电脑等措施,出台了一系列工作制度,靠制度保障学风;三是坚持典型带动,与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在全院师生面上组织了学风建设先进集体和个人评选活动,树立了一批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典型,以典型带动学风;四是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和教学过程管理,探索实施低年级班级导师制,强化教师教书育人责任,提升教师业务水平,靠教风引领学风。
下面,我按照会议要求,重点将我们学院低年级班级导师制的实施情况向大家作简要汇报,以便相互交流启发。
一、班级导师制的缘起———搭建师生交流的新平台我们通过对学院2009级学生成绩的认真统计分析认为,缺少师生的专业交流与思想教育,学生学习内动力不足是导致学生出现大面积不及格的重要原因。随后,我们着手采取了加强入院教育、专业教育报告、集中晚自习、学长助推等一系列举措,推进2009级学生学习风气转化。为进一步搭建新平台、促进师生交流、优化学风建设,在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的直接参与和推动下,2010年10月,我们拟定出台了《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本科生班级导师制暂行办法》,明确实施班级导师制的宗旨是为了帮助学院低年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了解热爱本专业,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专业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力所能及的科技和文化创新活动,推动师生沟通互动。同时,《办法》对班级导师的任职条件、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以及班级导师的选配聘任和考核等作了详细的规定,成为班级导师制顺利实施的制度依据和重要基础。
二、班级导师制的落实———丰富师生交流的新内涵2010年11月,我们首批选聘了29位老师,分别担任2009、2010级班级导师。首次聘任的29位班级导师严格按照专业对口的原则配备,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学位,其中教授11人,博士学位17人,既有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也有思想活跃、热爱学生的青年教师,他们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育人意识强,治学严谨,教学水平高,有较强的专业指导能力。启动仪式后,在短短2周时间内,受聘导师均与所带班级学生见面。各班级导师围绕学习辅导、生活帮助、心理疏导、生涯规划、科技引导、专业指导等内容,通过召开主题班会、班干部会议、座谈会、个别谈心谈话、电子邮件往来等方式,加强师生交流,对学生悉心地关怀、耐心地指导,努力为学生排忧解难,答疑解惑,开展积极的启发与诱导,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督促导师们的工作,我们每个学期对班级导师工作进行总结检查,同时将导师所带班级学习成绩、科技创新活动、班级建设等情况进行反馈沟通,使班级导师工作与学院学生工作系统紧密衔接,共同助力学生成长发展。2011年9月,结合2011级新生入院教育活动,我们进行了第二轮班级导师聘任工作,刚刚卸任2009级班级导师的14位老师又接过了2011级的工作接力棒。
三、班级导师制的成效———开启学生发展的新空间班级导师的到来,到底能给学生们带来什么?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广大同学。在工作推进过程中,我们注意收集广大同学对这项措施的反馈信息。最初同学们担心导师制会不会是形式大于内容,走走过场而已。当自己的导师一次次走进班级,同学们才真正相信,平日里感觉与自己相距甚远的校院领导、知名教授,就实实在在在同学当中,与自己零距离接触。而且,当班级或同学自己存在的问题、疑惑被导师指导解答后,同学们心里感觉亮堂了,方向明确了,劲头自然也就足了。导师们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许多班级导师在专业课程的教学和研究中,通过让同学参与自己课题研究的方式,加强对同学们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引导与指导,有的甚至拿出自己的课题经费资助同学们探索创新,不仅使同学们在专业知识学习和动手实践能力上有所收获,同时在合作交流中与导师加深了了解、增进了感情……导师辛勤的付出、精心的指导,已经在所带班级、学生面上,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对学生个人来讲,用同学们的话说,不仅在学习上获得了有效指导,学习成绩提高了,更重要的是在心理上有了依靠,自己的方向感更强了;对学生班级来讲,班级学习氛围日渐浓厚,不及格率明显下降,同学们团结亲密、积极向上,班风得到进一步优化;对导师来讲,随着和学生交流的增多,发现“90后”大学生身上有很多闪光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更有针对性了,师生关系更加和谐,促使自己更加自觉地落实“爱心”和“用心”的工作要求,导心导学导行动,助力学生成长发展。
目前,我们正在进一步深化、完善班级导师制建设,积极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努力使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得益彰、互相促进,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更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