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我们身边的推理小说家

    在博学楼安静的教室里,同学们正认真地做着笔记。大家都没有想到,眼前这位严厉的计算机老师李欣午竟然是在推理期刊、互联网上发表了《罪恶天使》系列等多篇侦探小说的午晔。李欣午的一位学生说:“当我看到在人人网上‘午晔就是李欣午’的转发时,脑子里一下就蹦出三个字‘不可能’”。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李欣午老师为同学们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一面。
“不可能”竟然是事实
      凡是上过她课的同学都认为:“李老师教得难,考得也难。” “严厉”,“不苟言笑”,“认真”是大多数同学对她的评价。李欣午的课堂以信息量大著称。同学们在她的课堂上只有十分的专心、不断地思考才能保证思路的顺畅。“理工头脑”是李欣午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印象,和推理文学一点不沾边的工作和学习背景,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李欣午竟然是一位推理小说家。
不喜欢诡计的现实主义者
      其实乍看下的惊讶,却又有着合理的解释。计算机理工学科的背景,为午晔的科学破案提供了不少帮助。不喜欢过于玄幻的悬疑心理,更爱“福尔摩斯”似的“踏实”侦探。读侦探推理时,她不喜欢看到不现实的诡计,认为“所谓诡计,其实是凶手在为自己被抓作铺垫而已。”在她的作品里,喜欢用科学去阐释案件。
      午晔的作品,是对现实生活的思考,是对周边人物的考量,如同马普尔小姐的联想破案法,她会把现实中人们的个性附加到小说人物身上,所以她的人物也带有现实主义色彩。女主角黎希颖不是一个完美、正义的人物,她有着奇特的CIA经历,竟然还曾有着杀手的身份。亦正亦邪的小说人设也是她对现实主义最好的阐释。
坚持正确的创作理念
      对于中国推理小说边缘化的处境,午晔以平和的心态接受现状,并默默努力。在国内,创作青春文学、散文的作者比比皆是,而侦探小说家却只能是小众的尴尬。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国外的读者捧内排外,国内读者则恰恰相反。但是午晔欣然接受小众这个事实,非主流也有自己独特的精彩。不会因为吸引更多的读者,而被读者牵着鼻子走。她说:“满足读者口味而写作,这是一种存有误区的想法,”这是对推理小说本身的尊重。
      不像青春文学,内容可以一题多用,推理小说要求作者博学多闻,创作“不能重复”。为了突破别人,也为了突破自己,李欣午在课余时间,除了学习自己教学专业计算机、网络的相关书籍,很大一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其他专业书籍上,甚至包括古物鉴定、植物学等方面。
热爱生活,生活也会回报你
      看到午晔的博客笔锋既调侃又可爱。她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在工会组织活动上屡屡获奖,继而感叹:“热爱推理的人,都是热爱生活的人,深爱生活,生活自然会回报你”。在李欣午看来,推理是对人性的思索,是对生活认真的态度,而对生活认真,生活也会对你认真。现在李欣午的写作心态非常平和,其实这都源于她对生活的感悟。不紧不慢的创作,平平稳稳的教书,恬静又欢快,是对李欣午此刻状态的最好描述。
         (学生记者 张琪  薛瑞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