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经贸人共叙经贸情
本报讯 (学生记者 殷晶晶) 九时许,体育馆内已经挤满了校友。有的校友鬓发花白,激动地拥抱着多年未见的同学;有的校友紧紧地握着老师的手,聊着当年的趣事。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校友在一名志愿者的搀扶下沿着会场两侧的背景墙,仔细地欣赏每一张照片,时不时地伸手去抚摸,那宁静而安详的神情好像欣赏一件件精美却又易碎的工艺品。这位老校友叫胡旭成,今年81岁高龄了,曾在我校经济学院经济数学系教授管理学和市场学课程,在首经贸学习工作了30余年,现已退休。
胡老师家住在红庙校区,今天一大早就出门了,赶校车过来参加联谊会。说起首经贸的历史,胡老师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五十多年了,我经常过来看看,每次变化都特别大。”当志愿者为胡老师介绍到我校“十二五”规划图的时候,胡老师神情激动地念叨起来“真好,真是太好了,你们赶上了好时候啊。”
看着他们一老一少,志愿者年轻、充满活力,胡老师经历了岁月的雕琢慈祥而精神矍铄。他们边走边聊,从首经贸的“历史”走向“现在”和“未来”,正如新一代首经贸人将秉承着老一辈的光荣传统,不断努力,为首经贸的发展添砖加瓦,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老墙”前细数母校发展史
本报讯 (学生记者 杨甜甜) 校友联谊会场两侧的背景墙上是我校从1956年建校以来到今天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发展规划的图片,大家把这两面背景墙称为“老墙”和“新墙”。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校友在“老墙”前久久伫立,仔细地凝望着墙上一幅幅照片。
这位老人是78级的校友。“当时能上学非常不容易,我们班年龄最大的和最小的相差有16岁。”提起当年的求学经历,老人感慨万千。“我学的是财政专业。那时候学校只有一栋教学楼,一个食堂,中间是一个小操场,过一条马路才有一幢宿舍楼。”
虽然已毕业多年,这位校友仍一直关注母校的发展,“我可以说是看着咱们学校一步步发展壮大到今天的”。她向记者讲述了当年在北京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北京经济学院和北京财贸学院合并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老校友对学校发展的每一个故事都如数家珍,一一道来。“刚迁来这边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荒凉,什么都没有。现在好了,都建起来了,很漂亮,真的很好。”谈到学校现在的情况,老校友赞不绝口。“毕业三十周年的时候我们回来看过,学校发展得很快。”老校友在听说记者是文化与传播学院大三的学生时说,“现在学校有传媒专业了,真好!你们真是应该珍惜机会,好好地学习,学好了为国家做贡献。”
校友与首经贸的真情记录
本报讯 (学生记者 谢烨凤) 在热闹的校友联谊会上,记者注意到一位阿姨拿着DV在不停地拍摄。经了解,这位阿姨就是校友李蕾的母亲,李蕾是首经贸2004年会计系的毕业生。
2000年,李蕾被查出是癌症晚期,当时医生说,可能熬不过两个月了。李蕾说:“感恩学校,感谢学校的鼓励与支持,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是学校给予我们内心强大的力量。我们一直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希望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回报社会、回报母校”。说到这儿的时候,李蕾的母亲有些激动,不时用纸巾擦拭眼泪。她说:“是首经贸给了我们温暖,当时学校200多位老师给李蕾捐款,还有同学们,他们常去看望、慰问李蕾,给李蕾做心理辅导。今天到场的很多老师,我都认识。要是没有首经贸,李蕾就不会有今天,就不可能还活11年,我希望我们还能参加60年、70年,甚至80年的校庆。” 李蕾的母亲一直拿着DV记录李蕾参加校庆的一举一动。记者和李蕾及其母亲约定在校庆60周年时,我们还要再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