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熟悉的语句响起在校园里。3月5号,又是一个青年志愿者服务日。三月,又是一年雷锋月。师大学子,在行动……
三月雷锋相伴你我
在体育中心,一条条红色横幅挂在街道两旁,还摆放着许多宣传雷锋事迹的画板。师大的老师带领学生也参与到弘扬雷锋精神的行列中。问及参加宣传的几位同学时,其中一个男孩这样说道:“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细节唤醒人们的文明意识,这不仅仅是一次宣传活动,更应该被视为一种精神和力量的传承。”红色横幅在寒风中啪啪作响,彩色画板被强风一次次吹倒,志愿者们就用冻红的手一遍又一遍地扶起,摆正。看到他们坚定的身影,我们心里不禁增添了些许温暖。
“同志,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请退到斑马线外耐心等候。谢谢!”“同志请您到安全候车区,文明排队按秩序上车。谢谢!”……在平原路上,我们看到了分布在每个公交站牌、每个十字路口的小志愿者们。他们一声声礼貌的温馨提示、一个个温暖的微笑、一张张朝气的脸庞为寒风中的街道平添了些许温暖。2011级的李培培同学是此次活动的参与者,她以前总认为交通协管员就是吹吹哨,挥挥旗。可是,半天的志愿活动下来,才真正了解交通协管员的工作是多么重要,多么辛苦。且不说顶着阴冷的天气,光是一遍一遍地重复着的动作和话语就让她精疲力尽了。
参加志愿服务使她对交通规则有了更多的了解,她开心地说:“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规范自己的行为,严格听从警察的指挥。看到其他人有不文明的行为时,我也学着大胆走出来加以劝阻。站在街上虽然很冷,但我觉得很值得。”在活动中,,她最大的收获是锻炼了自己的胆量,她说自己以前不太敢和陌生人交流,通过这次锻炼,她学着克服羞涩,勇敢地和陌生人说话。“小时候,就唱过‘学习雷锋好榜样’,这次机会能让我做些小事来服务社会,我很受触动。以后的每次志愿服务活动,我也要坚持报名参加。”在采访最后,李培培坚定地说。
三月,文明之风生机盎然,师大校园内的相关活动也铺展开来。数学与信息管理科学学院正在开展“文明守卫月”的主题活动,活动的组织者石磊洋介绍道:“我们院一直有坚持文明建设的优良传统,从大一开始我就积极参加各类活动,还去过新乡市文明办当助理呢!”雷锋活动月进行中,随着各色宣传的增多,一些流于形式的活动遭到了不少人的反感。但石磊洋一直坚信:“我们的活动绝对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参加校外活动既能增加课外知识,又获取了社会经验,在不知不觉中还扩展了人脉,对自身的发展就业都很重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学习压力的增大,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认识变得淡薄,而正是一部分人通过一次次的活动唤醒人们淡忘的意识,在一年年的坚持下,一定会有成功的一天!就像石磊洋所说:“希望我们来做文明的领路人,并且一直坚持做下去。师大存在多久,志愿服务活动就会存在多久。”
走在校园主干道上,雷锋头像的醒目宣传板、怀旧熟悉的雷锋语录、五颜六色的小纸片,是否让你驻足停留?同学们一起看一场红色电影,不是对现在大片的追捧而是对往昔岁月的怀想。老师们一起听道德模范的专题报告,不是焦头烂额于教学考试而是感动于至爱孝亲的榜样……文明精神的薪火,让你我共同接力相传。(段杏幸 摆 雪 崔翱鸽 潘丽苹)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学习雷锋好榜样……”这些耳熟能详的歌曲使我们回想到曾经学习雷锋的红火岁月,随着时间的推移,雷锋已经成为一种精神伴随我们前行。
3月5号下午,经济与管理学院举行了“寻找身边的雷锋”活动,在东校区洗浴中心前,利用小卡片写下身边的好人好事与大家分享。一张纸条上稚嫩的笔迹写着:“感谢爸爸妈妈———秦杨4岁。”活动负责人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会副主席姚海鸽告诉我们,活动当天,热闹的场景吸引来了这个四岁的小男孩,从工作人员那里听懂这是干什么后,也坚持要自己写一张卡片,说要感谢爸爸妈妈。四岁的他并不会写字,是妈妈握着他的手一笔一画完成的。
还有一个小女孩是自己过来的,她想通过这一张小卡片表达对爸爸妈妈的感激之情,让工作人员帮她写了想说的话。这两个孩子感动了很多在场的人。翻看其它的纸片,上面记载了同学们心中的好人好事:室友帮自己打水、学长帮自己修自行车链子、公交车上陌生人替没有零钱的老人付钱……问起活动的初衷,姚海鸽告诉我们:“希望这次活动能在同学们的心里留下一些触动,唤醒一些意识。”生活中,我们都在不知不觉地帮助别人,也在接受着别人的帮助,小时候我们捡到钱上交就认为是好人好事,长大后这种意识渐渐被淡忘了,但我们仍然需要温暖与感动,而带给我们感动的往往就是一些小事。去留心身边的故事,感动的同时我们也会去思考:到底什么是雷锋精神?看着卡片上那么多的好人好事,蓦然发现,其实雷锋就在我们身边。
“雷锋精神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应该是一种行动。”体育学院2009级运动训练的赵哲说道。今年体育学院举办了“雷锋精神伴我行”的系列活动,有捐赠衣物、主题征文等。3月9号晚上,如果你从西区主干道经过,会发现一面“微博墙”,那是体育学院在利用微博这种方式来宣传雷锋精神。在旁边摆着一张桌子,周围堆满了同学们捐赠的衣物等,一袋挨一袋,夜幕已经笼罩,行人渐少,但不时还有同学拎着袋子走过来问:“请问这里是捐衣物的吗?”
“活动预计截止到3月8号,因为捐赠的同学多,又延长了一天,直到9号晚上九点半才结束。”后来统计出捐助衣物392件,书籍38本,其它若干。“活动已经结束了,还是有同学要捐东西,我们只能抱歉地告诉他们活动截止到今天……”赵哲无奈地笑道。而这些同学们的爱心衣物,将会被邮寄到甘肃、青海等地,送给需要帮助的人们。在活动中,一位男孩捐出了玩具狗,一位老师看到同学们举办这样的活动拿出自己的饭票给辛勤的工作人员们……每一幕都体现了爱心和奉献。
雷锋已逝的日子里,我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怀念他,其实雷锋精神不曾远去,公交车上让座、丢失物品寻回、面对扒手别人的善意提醒,这些别人为我们做的事,我们同时也在为另一些人做,传递、分享,雷锋精神在人与人之间萌芽滋长。(刘亚浡 王荣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