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志愿者在给市民做推拿 曾雯摄

图为志愿者为市民测血压 李杰摄
三月,春寒料峭,但街道边的展板、帐篷上的横幅令人心生温暖。3月4日,在湘泉步行街献血车停放点,由校团委、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社团联合会主办,共青团吉首市委、湘西州中心血站协办的“青春绽放·志愿吉首”大型学雷锋服务活动正在进行。吉首大学60余名志愿者安营扎寨,设立了义诊服务组、预防艾滋病宣传组、环保宣传咨询处、勤工俭学中心家教服务咨询处、爱心小屋募捐处、法律咨询组、针灸推拿组、义务维修处,各大阵营 “一”字排开,开展义诊、义修、法律援助、环境保护宣传等一系列服务活动。
“天气冷,快点把奶奶的衣服穿上。”一位七十五岁的老奶奶刚测完血压,义诊服务组的志愿者正忙着帮她穿上衣服,并搀扶着她离开活动场地。“我今天路过这里,看到有很多人,就过来看看。你们学生学雷锋,做好事,免费服务,我们道一声谢谢!”老奶奶步履蹒跚地走着,脸颊浮出满意的笑容。
一位叫谢安心的志愿者在义诊服务组忙了将近4个小时,他的目光几乎一直驻留在那测血压的水银柱数据上。直至两点半,他还没吃中饭。在工作中,他主要负责测血压、量血型,同时也帮助其他志愿者。人声嘈杂的帐篷里,记者找到他。此时正好没有人来找他测血压,他揉了一下眼睛,凝了凝神,脸上写满倦意。
“这样长时间的工作,你不累吗?”记者问。
“能够帮到别人,虽然有点累,但反而觉得很开心。分配到的任务,我作为志愿者应尽职尽责。”他笑呵呵地说,“工作当中发生这样一件趣事,一位老人连续五次换上不同衣服来我这里测血压。其间,这位老人吃了减压药,但血压在测试后,还是偏高,并且测出数据起伏不大。我并没有抱怨他测试的次数多,而是猜想,他是考验我做事认不认真,负不负责?”“其他志愿者大部分吃饭了,你现在饿不饿?”“你不说,我倒忘了。刚刚忙于测血压,竟然没有饿的感觉。不过,朋友帮我打饭去了,很快有饭吃了。”说完,他又进入紧张的工作中。
“怎么还没有人过来啰!”一位叫邓先悟的志愿者叹了一口气,好像有些迫不及待。他在义务维修处负责修理电器,刚花了四十多分钟修好了一个开关有问题的电烤炉,现在竟一时没有人,就觉得闲得慌!“我在这里当志愿者,当然是希望来找我修电器的人越多越好,这样我帮助的人越多,义务修理活动才有意义。还有,将旧的、坏的电器修好重新利用,一来可以省钱,二来节约资源。”他说话时眼睛总是望着不远处来来往往的人,似乎期待有人拿着要修的电器朝他这边走来。
“爷爷,要不要用手重一点?”“好!”志愿者杨晶晶娴熟的推拿手艺令老人露出了笑容。“我学的是针灸推拿专业,这样做不仅使他人的身体舒适,还能锻炼自己,为自己实习打基础。”她同记者交流时,手中的工作也没有丝毫怠慢。聊到雷锋精神,她有自己的一番理解:“学习雷锋,就是长期坚持乐于助人。现在雷锋精神渐渐被忽视,有些明星居然还不知道雷锋是何人,想想是可悲的。重新呼吁雷锋精神,对建设当代人的价值观是很必要的。”
同杨晶晶一样,还有五六位身着白色工作服的志愿者,他们的手在寒冷中冻得发红发紫,但依然不知疲惫为他人服务,脸上都挂着一抹春风般的笑靥,融化了冻结的空气。
“学校每年3月份都会开展一次这样的活动,连续十年受到省团委的表彰,在这方面一直走在全省、全国的前列。现在流行了一句口头禅‘雷锋精神没户口,三月来,四月走’,而我们吉首大学一直延续这种雷锋精神。比如每年暑期‘三下乡’、青年志愿者协会举办的关爱老人、留守儿童活动。”校团委办公室主任王永强在现场指导工作时欣然地向记者说道,“学雷锋,应该常态化,不光是放在三月份。学校在市中心举行这样的大型服务活动,是通过青年学生志愿者实实在在的行动来感染市民,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
田谷胜是吉首大学10级体育学院的学生。他静静坐在无偿献血车里,插着抽血针头的左手平摊在桌上,鲜红的血液不断流入血袋,而此时的他表情十分淡定,还摆着姿势让坐在一旁的朋友用手机为他拍照。“去献血吧,其实也不是刻意去学习雷锋精神,是因为我曾经也受过别人的帮助,献血的行为更多的是出于感恩,出于内心的冲动。我争取在大学期间,每年献一次血,希望我献的血能够被病人用上。”当湘西州血站中心的医务工作者抽掉针头时,他依旧是一脸淡然。
活动中,灰色的天空下起冰冷的雨,敞开的帐篷中袭来阵阵寒风。志愿者们虽然冷得直打哆嗦,但仍然坚守着自己的“岗位”,有的带着伞为现场的市民挡雨,有的开启电火炉供受冻的市民烤火取暖,有的热情地帮人提东西,有的……站在湘泉步行街献血车停放点,用心聆听,这里正在唱着一首动人的歌曲,“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同时,用心欣赏,那是一道美丽的青春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