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用期”是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出台而出现的,是指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关系还处于非正式状态,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是否合格进行考核,劳动者对用人单位是否符合自己要求进行了解的时间期限。它既是用人单位对劳动者与岗位匹配程度的一个测试阶段,同时也是求职者真切了解自身及工作岗位、工作环境的一个缓冲过程。不论是初涉职场的应届毕业生,还是跳槽的职场前辈,面对新的工作环境与人际关系,冠上公司“新人”称谓,都将面对试用期的考验。下面,先看看几位职场“菜鸟”的试用期经历。
【故事1】小王是某大学微电子专业毕业生,曾在一家通讯公司负责跑市场,联系客户。试用期合同中规定的固定工资较低,但工资的弹性较大,与争取到的业务、客户数量直接挂钩。
在小王看来,这份工作学什么的都可以干,跟他的专业并不对口。他希望工作一段时间后进入公司技术层,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因此,小王并不急于跑市场,花了大量时间呆在公司,在技术部门蹭知识,与部门负责人打交道,希望能展现自己的专业优势,也热心地参加了技术部门的一些工作。但在试用期的第一个月底,小王被解雇了。他得到的理由是,公司技术部门的人员已经饱和,目前只需要业务员,小王固然在技术层面有专业优势,但不跑市场,明显属于“不务正业”。
【分析】对一家正规的用人单位而言,试用期主要考察新人的工作能力、职业态度等,并不要求试用期内员工一定要做出某些成绩,毕竟用人单位追求的是长期效益,需要的是长期保持良好效率的员工。在试用期内,公司必定会对新员工有所保留,毕竟现在大多数年轻人怀有“骑驴找马”心理,随时准备跳槽的人是很多的,企业不得不防。
在这个双向磨合的过程里,新人要想给单位留下好印象,但不能急于表现自己,要踏踏实实地去干好自己的工作;要循序渐进,不要逞能去揽太多的活儿,以免面面俱到而又一事无成。
【故事2】小钱来公司快一个月了,为了能尽快和同事们打成一片,她可是做足了功夫。每天上午发很多有趣的邮件给周围同事,下午则不是请大家喝奶茶就是请大家吃点心,一次两次到也算了,三天两头这样,同事们可有点接受不了了。无功不受禄,小钱的行为让人理解但也多少让人反感。
【分析】其实,这就是好心办坏事。作为新人,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些举动,不仅没给自己的试用期加分,反而还弄得大家有意无意开始疏远她。新人在试用期里,一定要把握好人际关系这个度,和同事之间从陌生到熟悉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切不可急于求成,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故事3】冰冰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身材娇小玲珑,声音温和甜美。刚进部门报到那天,她着实让办公室里那些年轻小伙子们眼前一亮。但是两个多月下来,现在大家见到她是避而远之。因为她把女孩子的“优势”发挥得实在让人难以忍受。无论和谁说话都嗲声嗲气的,时不时会被一些难题弄得哭鼻子。如果对她说话稍微直接一点,她就立马满脸通红,好像饱受委屈。
【分析】冰冰属于典型的“草莓族”,经不起任何挫折和打击。团队需要的是可以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而不是可爱的洋娃娃或是需要呵护照料的花骨朵。尽快把自己看成是社会人、职业人,你所做的所表现的,不再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职场得越挫越勇,试用期不相信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