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潜心创业功成不居 寸草春晖回馈母校———记北工大98届毕业生暨RIGOL创始人王悦、李维森、王铁军



郭广生校长与RIGOL总裁、我校校友王悦共同为“北京工业大学———RIGOL创新实验室”揭牌


  在2010年北京工业大学50周年校庆之际,“北京工业大学—RIGOL创新实验室”正式揭牌成立。或许企业为高校投资建立实验室称不上一件多么轰动的事,但你是否知道,普源精电科技有限公司(RIGOL)的创立者正是我校的三名本科毕业生———王悦、李维森和王铁军。1998年夏天他们抱着对未来的憧憬走出校园,而十二年之后,他们回到母校,为这片培育他们的故土献上了一份厚礼,价值总计124.9万元的创新实验室及相关设备。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这三个年轻人的背后,又有着与母校怎样的情缘呢?
抚今追昔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对于学习电子工程的同学来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一项再熟悉不过的赛事,很多人的理想正是从这里扬帆起航。1997年,身为大四学生的王悦等人凭借自己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在专业课老师的悉心指导下,经过层层选拔,最终荣获了全国大赛二等奖。或许你认为这次比赛是他们第一次的成功实践,但你是否知道,在此之前,他们曾参加过学校的多项活动———参与研发了实验室项目 “全MOSFET高保真功率放大器”、组建校园“宿舍音乐中心”、创建“HiFi俱乐部”、组织制作有源音箱,并且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北京工业大学作为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高校,一直致力于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正如电控学院的老教授孙景琪老师所说,作为工科的学生不仅要有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具备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也就是动手能力,要能真刀真枪地投入到第一线搞实验。为了培养动手能力,学校每年都会自发开展各种科技竞赛,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外的电子设计大赛,希望学生们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王悦等三位同学具备了这样的素质。虽然他们的学习成绩不是班里最好的,但是他们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无疑是最强的。
  1998年的夏天,即将毕业的王悦、李维森和王铁军正值青春年少,按理说电子工程系属北工大 “老三系”之一。从该系毕业的同学一般都能很容易地找到很好的工作,风华正茂的他们应该也走进科研单位去上班。然而他们选择了另一条道路———自主创业。王悦在认真思考了当前电子行业的国内外形势之后,将创业目标定位于软硬件结合的数字化产品。虽然目标已经锁定,但赤手空拳打拼出一片天地的困难和艰辛仍然是可想而知的。
怀揣理想 风雨兼程任重道远
创业初期的半年里,王悦、李维森、王铁军在北工大的实验室帮助老师调制设备。同时,设法积累自己的第一桶金,很快机会就来了。当时高校讲师所使用的无线扩音器都来自台湾厂商,回声和干扰声是这款仪器最大的问题。孙景琪老师在承接了改良产品项目的第一时间就通知了王悦等三人。而这一项目的成功,也为他们的技术和资金奠定了基础。
  之后的一段时间,他们的毕业设计导师曹小秋老师,将自己位于南磨房的一间空置两居室借给三名同学作为研发场地,老师的关心和无偿帮助给了他们莫大的支持与鼓励。1999年,他们又搬到农大的一间招待所,继续进行科研工作,也正是在这间不到10平米、四壁无窗、没有暖气和空调的房间里,第一台自主研发的RV02100系列虚拟数字示波器面世了。而后他们又陆续推出了各系列数字示波器。作为电子实验中最常用的设备之一,示波器市场一直为国外厂家所垄断,而王悦等人创造出的产品,凭借国际级的质量标准及市场的高度认可,打破了这一格局,为我国的电子科研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功夫不负有心人,RIGOL新的征程开始了。2006年,位于北京西北部的昌平区,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的RIGOL总部建成。“为客户创造价值,为人才提供发展平台,坚持不断自主创新,始终专注于测试测量行业”是RIGOL的公司理念。千招会不如一门灵,秉承着这样的理念,王悦、李维森、王铁军继续追求着自己最初的理想。
上善若水 潜心研究功成不居
时光荏苒,褪去了年少的懵懂与青涩,取而代之的是成熟与稳重。昔日的同班同学、同寝室兄弟,现在的身份已经是世界一流企业的总裁和副总裁,团结与协作、理解与包容,这也是他们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吧。提及RIGOL的现状,孙景琪老师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他告诉我们之所以感到骄傲是因为自己的学生有能力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这是很可贵也是很难得的。就目前来说,全国大部分高校和部队都在使用RIGOL公司的示波器,RIGOL无疑已经成为了中国电子仪器产业的龙头企业。
  然而,王悦等人并没有因此而骄躁,他们仍旧如往常一样踏踏实实地奋斗着。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王悦、李维森和王铁军并没有停住进取的脚步,而是继续奋战在科研的第一线。在实验室中关着门为一个项目而废寝忘食地研究好几天几乎是家常便饭。十几年来,他们仍与孙景琪老师、曹小秋老师保持着联系,一日为师终身为师,作为学生,他们随时与老师们讨论最新科研成果和生产中的技术问题。
  正是这种谦逊和低调的为人,使他们可以去挑战一个又一个的高峰。在当今这个略显浮躁的社会中,踏踏实实、稳扎稳打地研发自己的产品,取得成功也不忘艰苦奋斗,这些实属不易。他们一直洞察国际上的科研动态,始终站在学术的最前沿,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坚韧的意志渗透到整个企业文化中,使RIGOL如一棵春笋般不断发展壮大。
  显然,母校北工大良好的培养是他们成长与成功的关键之一。建校初期,学校就坚持贯彻德育为首、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孙景琪老师告诉我们,作为北工大的一名教师,自身就要具备很强的实践能力,只会发表论文的老师不是好老师,只会停留在理论阶段的教学也不是成功的教学。同时还要把教学与育人结合起来,培养高素质的、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才。
师恩如山 寸草春晖回馈母校
王悦、李维森、王铁军的成功绝非偶然,这既是来自于他们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精神,也得力于母校北工大的培养机制和老师们的关怀。无论是在创业初期场地和硬件设施上的帮助,还是创业过程中课题指导与研发方向建议,王悦等三位同学始终不会忘记这些,他们因身为工大学子而骄傲,工大也为能够培养出这样的创新性人才而自豪。他们的成功,进一步反映了工大培养人才的方向是正确的。
  正值北京工业大学建校50周年之际,三位年轻人怀着感恩之心回到母校,他们为北工大旧貌换新颜而感到振奋,同时也为这所曾培养过他们的高校带来了一份生辰礼物,那就是“北京工业大学———RIGOL”创新实验室及相关实验设备。作为现代化数字发射机的激励与应用测试实验室,这里为喜欢创新、热衷动手开发的学生设立了一个平台,提供了一个实践的机会。
  想起十几年前母校师长们的谆谆教诲,王悦等三名同学就充满了感激与眷恋,正如王悦所言:“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他们会继续努力为母校的建设锦上添花。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王悦、李维森和王铁军的创业之路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人生之路充满艰辛,我们年轻人应该将困难带来的磨砺化为宝剑,一路上披荆斩棘,在困难面前永不退步,像王悦等人一般溯游而上。当毕业之后的某一年,你也能骄傲地为母校带回自己的成果,你也能无愧地说,我为这个社会、这个国家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何静雅 高瑞 李佳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