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密的安排。
结合“巴伐利亚地区职业学校先进的建筑理念和规划”这一主题,考虑到代表团的人员组成,基金会选取的访问单位非常具有代表性,既有“双元制”职业学校,又有师傅学校;既有老校舍改造,又有现代化的新学校,同时又充分考虑到与我校专业的衔接对口。仅在行程安排上我们就充分感受到了德国人工作的严谨和效率。
(二)对“双元制”的再认识。
通过考察,我们对德国的教育体系和“双元制”的教学模式有了亲身体验和进一步的认识,企业的深度参与是“双元制”成功的必要条件,学校为企业培养具有熟练专业技能的操作能手,企业为学校带来敬业爱岗、懂得担当、遵守规则,具有公民意识的学生。典型的表现在学校的环境优美,实验实训室的整洁有序,教室的桌椅、墙面无涂鸭。
(三)教师有较强的自我提升意识。
德国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及师资培训中心接受培训,早已内化为教师自觉的行为,成为教师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动力。教师通过培训能及时接受到企业、行业最新的技术、工艺及教育教学等理论培训,学校、政府在资金和时间上给予充分的支持。这样师资培训方式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把培训内化为个人的需要,而非强制的任务。
(四)教师深度参与实验实训基地和理实一体化教室建设。
专业实验室建设的主体是教师。在实验室建设中,专业教师必须对专用设备仪器的配置、摆放、水电气及弱电线路要求进行详细规划,与设计师一起商讨完成实验室总体设计。卡尔-皮特-迈尔学校将他们学校建设的工程图纸公示于学校大厅,将基建工作定性为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工作。同时三种形式的理实一体化教室符合相应的专业特点(教室中间上理论,周围做实训;教室前面上理论,后面做实训;教室上理论,对面做实训)。
(五)建筑设计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人本意识。
学校空间设计充分考虑到教师、学生的使用,设计围着学生转。城市信息职业技术学校教学楼进口的开敞空间及多功能转换,增加了学生的活动空间、交流空间和集会空间。多个学校设有教师阅读 交流室和吧台,增强了教师间的相互交流,有利于和谐教师团队建设。!(六)校园建设中企业文化和专业文化氛围浓厚。
工业电子学校将电子工具箱及空心砖制作成通透灵动的文化墙;建筑职业学院的走廊既有学生实训作品的艺术展示中心,也有专业用各类材料的展示,以及用一件作品展示完整的工艺过程;卡尔-皮特-迈尔学校将汽车发动机零件巧妙悬挂等等,都充分体现了专业、建筑与艺术的自然融合,反映了对专业内涵的理解,更提高了学生对从事本行业、专业的自豪感,对即将从事的职业的尊重和热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七)学校建筑设计简洁明了。
学校建筑设计集实用、教育、多功能、美观于一体,处处体现人性化设计和精细化管理。城市信息技术职业学校通过外墙涂料色彩变化体现学校的专业特色及现代感;管线露明,排列有序并进行标记,便于学生了解水电等的来源;多所学校的教室可以调节大小,便于分班教学;学生的桌椅样式简单,既可单人使用,又可以通过不同组合进行小组学习;每个会议室、实验实训基地配有移动的纸质白板、布告栏,城市信息技术职业学校的吸音黑板的多功能应用,都充分考虑到简洁实用。
(八)建筑设计中的环保节能理念。
考察中我们充分感受到节能环保的意识深入人心,并实实在在地得到体现和应用。手工业行会师傅学校的旧楼改造,节约了投资,节约了资源。我们所住旅馆一楼的采光设计,多所学校的走廊高窗,体现了对自然光和照明光源的控制。城市影视媒体学校和城市信息技术职业学校对新技术的应用随处可见:建筑物上的太阳能板全方位的接收太阳能,使用地下储能系统,从地下抽取热能/冷量供给各类建筑,充分利用自然风场、自动遮阳系统、自然透光、屋顶绿化等,极大减少了建筑能源消耗。
德国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国家。走在慕尼黑,能看到他们的城市当中处处体现着历史和文化,他们有很多优质的古老建筑保留下来,这些建筑的建造质量、建造水平都非常之高。从表象上看,国家的历史文化得以传承,而在本质上则是展现了欧洲高超的设计、良好的建筑材料、一流的技能型人才,以及绿色节能的环保意识。南京高职校考察团全体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