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积极进取勇开拓 把握机遇谋发展———外国语学院“十一五”发展回眸









  “十一五”期间,外国语学院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积极进取,勇于开拓,把握机遇,注重实效”的工作理念指导下,抢抓机遇,大胆创新,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院的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等项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教学水平稳步提高。学院教师努力钻研业务,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以研究促进教学,在教学中探索适合理工类院校的外语教学模式,成功申报省级教改课题10项。学院现有省优秀课3门,校精品课2门,校优秀课7门,在提高教学水平的基础上,正努力打造以科技外语翻译为核心的课程群,以突出学院的办学特色。
  科研能力大幅提升。“十一五”期间,学院教师在各自的研究领域辛勤耕耘,努力钻研,同时注重团队意识,逐步形成合力,累计成功申报48项省级以上课题,发表学术论文近400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22篇,EI、CSSCI论文5篇,外刊70篇,出版专著、译著14部,编写教材20余部,获各类奖项16项,科研到款达60余万元。
  学科建设跨越式发展。学院于1998年成功申报 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下设3个方向。在“十一五”末期,经过12年的努力,学院成功申报外国语言文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下设8个研究方向,拓宽了学科研究领域,丰富了学科研究内涵,实现了学科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师资队伍日趋合理。学院教师秉承“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理念,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正在构建一支高学历、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目前,学院拥有专任教师132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36人,外籍专家9人。35岁以下青年教师获得硕士学位的比例为98%,10人在读博士学位。3人获得学校教学名师称号,9人获得校讲课标兵称号。在吉林省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中,学院教师连续四届获得一等奖。
  国际交流逐步扩大。“十一五”期间,学院的国际交流活动非常活跃,先后与美国特拉华州立大学、俄罗斯布里亚特国立大学、韩国东新大学以及日本长崎外国语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共派教师15人次赴国外进修学习,学生88人次赴国外交流,外籍教师20人次来学院任教。对外交流极大地提升了教师的学术水平,活跃了外语氛围,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人才培养质量日益提高。培养的学生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在CCTV杯英语演讲大赛、海峡两岸口译大赛、全国高校俄语大赛等赛事中成绩斐然。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连续数年学生就业率达90%以上,2010年达到96.62%。学生历年的考研率均高于学校平均值,考取“211”、“985”院校的比例逐年增加,2010年有40人考取硕士研究生,其中20人考入全国重点高校。
  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学院拥有4个多媒体语言实验室,37个专业教室配备卫星电视,用于收看专业节目、进行听力训练等。拥有 1个专业资料室,藏书近15000册,各类重要外语期刊近20种,为全院师生进行学术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学院将以“突出特色,加快发展,强化内涵,提高能力”为指导思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突出科技英语翻译特色,扩大与国际、国内同行的学术交流,努力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向建设国内知名的外国语学院的目标阔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