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播散火种育“青马”真理花开沁理工———校青年马克思主义学会在理论与实践中成长李俊阳 唐爽 张凯







  2007年 5月,团中央在北京启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2007年9月,响应团中央号召,长春理工大学中共党史学会成立;2009年4月,春暖花开的季节,中共党史学会更名为青年马克思主义学会;2010年上半年,长春理工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学会被评为省级青年文明号,学会会员达300人,校园中掀起了新一轮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热潮……这个被会员们亲切称为“青马”的红色自学组织,刚刚走过三年的历史,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使得这样一支理论学习型社团在校园中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力?
  “青年是希望,青年是未来。青年应当用自己的心智结晶和血肉之躯树起一面责任与担当的旗帜,在实现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这一宏伟目标的进程中发挥生力军的作用。‘青马’学会给广大学子提供了一片施展拳脚的天地,学会举办的活动已经成为校园工作中最富特色,最有吸引力的活动之一。”说出这段话的是蒋晓姝———长春理工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学会的现任会长。
  从一名普通同学到刻苦钻研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积极分子,再到传递真理与信仰的“播火人”,蒋晓姝深深地热爱着这片热土。这里哺育她成长,见证她蜕变,滋养着她的灵魂……跟随她的讲述,一幅星火燎原的壮阔图景铺展开来。
  薪火相承,这里为真理而歌唱在团中央启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大背景下,学校党团领导亲切关怀,高度重视我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长春理工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学会应运而生。它继承和发扬了我校19年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自学组织的特色和优势,始终把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在中国具体实践中继承和发展真理的马克思主义先进分子为神圣使命。过去的三年中,仅理论学习就达14场次,会员代表座谈会达25场次,社会实践7场次。
  作为一个群众组织,模范人物的加入如同注入新鲜血液,焕发了它的青春光彩。在这里有校院各级历届的学生工作骨干,有优秀共产党员,有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大赛获奖者。它充分利用阵地建设的综合性,集合各个阵地形成合力,担当起“举旗者”和“排头兵”的角色:学会设立青马总会、13个学院分会,各学院分会带领各班成立MMD理论学习小组,这样在全校范围内一大批自学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了。
  原原本本学文件,认认真真写体会。校园中兴起一股自我教育的热流,浓厚的马克思主义学习氛围传遍了每一个角落。
  每年3月,我省都会开展“百期万名大学生骨干培训班”活动,蒋晓姝参加了2010年的省级培训班:“我很感谢这次学习机会,这里作为一个特殊的课堂,是同学们学会展现个性,完善自我,熔炼团队的很好平台。”作为这股热潮中的一朵浪花,她的体会以一滴水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点点星火足以燎原,照亮天空。2010年12月9日,蒋晓姝对这个日子记忆犹新。那天,她组织并参与了“重温历史,传承‘一二·九’运动精神”的主题座谈会。“我们要将爱国热情融入心中,融入每一点每一滴小事中。”“我会铭记历史,珍惜时间,发奋学习……”一句句发自肺腑的感言,一颗颗火热赤诚的心,汇聚成一股凛然正气,在会场中激荡。
  为把理论学习推向深入,学会积极邀请老师们参与到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自学组织中来,组织“大师讲坛”、“学者周”、“桃李工程”、“天之骄子”等一系列活动。专业的辅导老师来了,关工委的老教授来了,他们熟知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坚定。讲台上满腔热情的他们让马克思主义之音响彻课堂,台下意气风发的青年学子震撼得热血沸腾。
  真理之所以历久弥新,是因为它不是死的教条,而是寓教于乐、融于生活的活的灵魂。在青马总会的带动下,青马分会、MMD小组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开展知识竞赛,编排文艺节目,举办辩论会、演讲会……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活动将深奥的理论知识融入广大同学的头脑和心灵中。2009年13个青马分会理论学习累计75场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35场次;近3年来,MMD小组更是上交思想汇报和学习心得总计24万余份,MMD小组学习达200场次,参加学生达24万余人次。
  多层次、多途径的理论学习不再枯燥无味,它们成了快乐的音符,在同学们中间闪着光,跳跃着……知行合一,这里用实践唤醒责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会继承学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传统,把个人理想和人民需求结合起来,把个人成长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与祖国共奋进与民族同发展,在与人民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把真理还原于实践,在实际工作中体味马克思主义的真谛,从而得到最真切的感染和体验。
  党的十七大前后,学会组成了“十七大学生宣传团”走进南湖社区、走进幸福乡,宣讲十七大精神。同学们认真准备,根据当地实际充分发挥广大青年学生的科技文化优势,用通俗的语言和鲜活的例子,让群众第一时间了解党的政策,让党的精神温暖人民群众的心房。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学会志愿者们笃信的精神。他们重点开展环境建设、奥运知识宣讲、奥运英语培训等志愿服务项目,组织社会志愿者积极投身到和谐社区、和谐村镇的建设中,开展了为社区做卫生清洁,给龙嘉镇杨树村、二道村捐赠图书等志愿服务活动。他们组成“践行科学发展观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以“干实事,讲实效”为准绳,结合专业优势、当地经济发展,广泛开展了科学发展观理论宣讲、初高中辅导、法律宣讲、家电维修、爱心捐助、招生宣传、社会调研、参观学习等方面的实践服务活动,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2009年初,西南爆发特大旱灾,帮助受灾农户渡过生活危机刻不容缓。青年马克思主义学会迅速在全校范围发起“春雨行动”,倡议师生伸出援助之手,帮助灾区人民。全校师生积极响应,捐款捐物迅速落实,灾区受困家庭感受到了我校师生爱心的力量,赞誉这是一场爱的及时雨。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青马学会关心国家民族命运,关注民生。2010年暑期,学会会员参加校团委组织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团”,走出象牙塔,深入吉林省辉南县和抚松县,“锻炼自我、服务社会、提高意识”从口号变成了实际行动。支教、慰问、参观,多日的实践活动有了成效。原先理论上模糊的得到了巩固,原先理论上欠缺的在实践环节中得到补偿,基本原理得到了深刻理解和消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道路取得的伟大成就更是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同,撰写出的社会实践报告获得了团省委和团市委的嘉奖。激情满怀,这里用理性思辨选择方向转眼间三度春秋已逝,会员毕业了一批又一批,学会的规模却日益扩大,一代又一代风华正茂的热血青年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在党旗下庄严地举起了右手……青年马克思主义学会是一个政治思想素质优良的群体,青年党员占 20%,发展对象占22%,入党积极分子占58%。他们处处起着模范带头作用,成为学校党团共建的主力军。
  在青马学会的宣传带动下,一批批学习骨干被培养起来了。
  王治洋是原党史学会副会长,原天文协会会长。在担任原党史学会副会长期间,他富有创新精神,把理论学习落实于实践。他和他的团队研发的《多功能便携式天文望远镜》获得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竞赛一等奖,拍摄的月球照片被中国宇航学会评为三等奖。
  理学院0701215班MMD理论学习小组也是这样一个典型代表。他们不仅认真学习理论,更是理论联系实际,深入社会,常年开展“代理妈妈”等爱心活动。该学习小组所在团支部连续两年获得校“五四红旗团支部”荣誉称号。
  其实,在青马学会几乎人人都是学习的好榜样。蒋晓姝分析了其背后的原因:“青年人需要马克思主义,而把自己培养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起来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时代赋予青年一代义不容辞的责任。”
  她在总结自己的经历时这样写道:“这是一个思想政治素质较高、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自学组织,在这种高层次的组织中,不仅学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而且能把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生活中没有什么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帮助我们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增强我们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提高我们辨别各种理论和路线的能力。”
  在青马学会这个育人的殿堂,一只只雏鹰羽翼渐丰,展开翅膀,逐梦飞翔……“既然选择了自己热爱的青年事业,就要实践自己的理想。在校党委和校团委的带领下勇攀高峰,唱出时代的高音!”青马学会作为一个先锋力量的大集合,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学会成员的感召下,必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选择马克思主义,坚定人生信仰,为实现理想而奋斗。而以蒋晓姝为代表的这群有志青年将同广大同学一起,在传播真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他们在理工校园里播种的马克思主义之花必将芳香四溢、常开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