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话题:
3月,万众瞩目的“两会”相继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代表齐聚北京,将涉及国家大政和百姓生活等方面的提案提交。“两会”的目的在于传递人民的声音,表达公众利益诉求,为国家大政方针和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决策提供意见和建议。
一年一度的“两会”,媒体聚焦的是国家领导、代表、委员,涉及的却是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作为大学生,我们有着独立思考的能力,是祖国未来发展建设的中坚力量,在“两会”召开之际,#万千大学生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关注“两会”议程,热议代表提案,我校更是积极组织师生收看。如果让我们来给“两会”上交提案,我们都有哪些好“点子”呢?文庭:
作为在校大学生,我们最关注的是就业问题。2011年,全国大学毕业生总数将达660万,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针对当前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地区人才流通不充分,大学生素质有待提高等现状,希望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能进一步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从调整教育资源的配置入手,缓和大学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间的矛盾,使大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大学生就业 问 题 的 解决,不仅需要社会各界给予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政府应对大学教育改革给予足够的重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而另一方面大学生也要正确认识、准确定位,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徯烨:
中国现在的总体经济形势虽然呈欣欣向荣之势,但是贫富差距却日益拉大。政府在宏观调控的同时,不能忽略宏观调控的对象。严重的贫富差距已经或多或少地引发了一些冲撞和纷争。
缩减贫富差距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政府应当加大民生方面的投入,坚持“和谐社会”的理念,强调行业内收入的公平。国家资源分配过程中要向农村和城市弱势群体倾斜,特别是要增加政府财政对社会保障和农村基础教育及医疗的投入。同时,建立起相应的利益表达机制,保障法治约束下的机会平等。若水:
中国房价逐年攀升,众多百姓承受着高房价的压力,生活成本空前提高。很多人成为“房奴”,长期下去,对其他产业会产生隐性危害,并导致经济泡沫。
住房问题是当前民生问题的重中之重,中国GDP的增长必须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让人民分享到改革的成果,安定民生才有利于中国社会平稳进步。政府应大力推行“限购令”,并且将“限购令”细化、严格化,打击囤地借机哄抬房价的投机分子。同时,大力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实际考察申请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家庭情况,让低收入家庭真正得到实惠。Mango:
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对于学前教育十分重视。近些年“入园难”、“入园贵”等现象比比皆是,贫富差距在孩子幼儿园阶段就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样作为花朵,为什么不能享受同样的阳光温暖?如果当前的学前教育状况不改变,那扼杀的不只是孩子幼小的心灵,更会阻碍祖国前进的步伐。
温家宝总理在去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推动全国城乡学前教育普遍发展,公办民办并举。政府应当扩大公立园办学规模和数量,填补新建居住区、边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空白,做好区域规划、科学配置资源,避免分布不合理造成的短缺。小雨:
作为暂时不用为柴米油盐犯愁的学生来说,自从上大学后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春运的压力。记得今年寒假CCTV有过一名学生经历十四天终归家的报道,算是创记录了。
如果全国各级各类高校在春运开始前二十天至一个月放寒假,车票实行实名制,凭身份证购票,那么将会极大地缓解春运中的学生潮。同时,希望铁路部门能在假期期间增开学生专列,各大高校错开放假时间,就能保证大学生安全顺利出行。结语: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我国的政治“风向标”,经济“晴雨表”,更是老百姓的“暖心剂”。作为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重要片段和缩影,“两会”起着承接去年,展望和引导明年的作用。虽然仅有十几天的时间,但对于广大代表来说,凝聚着过去一年的艰辛付出,也是对新一年规划未雨绸缪。对于民众来讲,则是提供了一个充分表达意见的民主平台。“两会”的集中效应,会让一些民生热点问题更容易进入决策层的视野,并进而制定出相应的议案,促进问题的解决。
针对本次论坛主题“我给两会提个案”,同学们畅所欲言。大家优先关注了与自身生活相联系的热点,表现出了大学生立足现实,独立思考,积极参与国家事务的主人翁意识。身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在关注“两会”的同时,要将其精神注入我们的思想,作为祖国未来发展建设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成长发展与国家的建设息息相关。因此,我们要打破以往“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围城”模式,深入学习和贯彻“两会”精神,关注时事动态和方针政策,展现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用“两会”精神武装我们的头脑,指导我们的行动,对个人、集体、社会的影响是深远且持久的。
“两会”不是一个片段,而是一以贯之的重任。今年两会,代表们讨论的焦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和科技等众多领域,但更加突出的是民生问题,民生问题第一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从住房、医疗、教育、交通等多方面入手,各个委员畅所欲言,无时无刻不盯紧民生,体现了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将民生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常抓不懈,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从制度层面着手改善民生,通过制度的完善以靠近关怀冷暖的目标,这显然是当今“两会”承载的重要使命。面对一份沉甸甸的“民生清单”,真正兑现起来,更需要政府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毕竟民生的改善不是纸上谈兵,大量更具成效的工作要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各项措施的出台,更需要倾听民声、贴近民意,呼应群众的期待;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更需要接受群众的监督,唯如此,才能“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