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不知不觉间,工业设计专业已经创办10年了。短短10年,工业设计专业的前景已经呈现出来无限可能性。作为本专业的一位老教师,我很荣幸能处在这个让人目眩神迷的发展进程中,目睹它从创办到发展,再到取得了一个个成就的整个历程。回头看看走过的路,有艰辛和汗水,也有荣耀和


  前几天听老师说郑航的工业设计专业已经十周年了,在母校的日子突然地就在脑子里清晰起来。
  我是去年6月从郑航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的。还记得刚进这个专业的时候,自己一无所知。大一时除了发现工业设计专业的课都比较好玩,老师都比较幽默,而且还可以借着写生的机会集体“旅游”外,没有什么太大的收获。然而,伴随着高中到大学所经历的转变,大学的新鲜感很快就闪过去了。
  大二的时候热衷于考试。借着高中时不错的英语基础,我在大二时考过了英语四级和六级,同时还考了计算机二级和三级。现在看来,英语的确很重要,但是计算机就要根据个人情况而论了。从那时起开始接触专业软件,但惭愧的是至今我都玩不转三维软件,所以每每做东西都会觉得力不从心。大三时,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做比赛项目。然而由于对专业知识的积淀太少,所以现在看来当时的作品都有瑕疵。在此,笔者建议各位学弟学妹要多看书,无论是有关平面的还是关于工业产品的书,都会对个人的知识累积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大三的时候决定考研。政治一向是我的弱势,所以我报了考研班。接下来的大四第一学期就是在准备考研中度过的,买齐参考书和真题后就开始分配时间,备战考研。在英语和政治上我用的时间比较少,大概就是上考研班的课上学学,没事的时候看看英语读物。剩下的时间平均分配给理论和手绘。也就是在大四第一个学期,我们在焦斌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张江杯”和“正泰杯”的比赛。记得在准备“张江杯”的时候,老师会根据个人的想法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那时候的想法碰撞对于我个人而言是获益匪浅的。
  现在的我依然走在工业设计的求学道路上,只是希望能做自己喜欢的事,设计好自己的生活。
  在母校工业设计专业开设10周年之际,感谢各位老师对我们的培养和照顾,也希望艺术设计系能发展得更好,工业设计专业人才辈出,同时祝愿郑航前程似锦!(作者是2006级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现在华东理工大学工业设计专业读研)
我于2006年考入郑航的工业设计专业,之后她伴着我走过了4年的风风雨雨。其间,自己对这个专业有过憧憬,也有过彷徨。憧憬的是将来自己可以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设计师,梦想着自己的作品成为普通大众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该是一件多么骄傲的事情啊!彷徨的是国内设计行业的一些弊端以及自身专业技能的欠缺一直不太令人乐观,尤其是工业设计专业在各个高校相继开设起来,国内又开始这样大范围的撒网。而该专业在国外的很多高校应该是属于精英教育。
  结合自己当时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我想对学弟学妹们重点说一下专业课程的学习。在基础阶段(主要是大一大二)一定要把结构素描和产品速写学好。没有结构素描就没有空间概念,自然造型能力也提不上去;而产品速写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提炼生活中的各种线条和形态。另外在基础阶段,要多看、多思身边的事物,因为设计从根本上说就是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见的东西多了,脑子里就对设计有了自己的理解和判断。
  提升阶段(主要是大三)就要开始加强自己的手绘功底,同时也要适当参加一些设计比赛。在学校里面可以多做一些概念性的设计,尽量打开自己的思维通道。
  实践(或方向)阶段(大四)是决定毕业之后发展方向的阶段。如果选择就业,那么基础阶段和提升阶段的练习将会助我们一臂之力;如果选择考研,则又是新一轮挑战的开始,坚持下来就是胜利。
  10年的时光可能并不长,但是对于任何事物来说,在刚刚起步的阶段,一定是经历了重重磨难和种种考验才得以扎根、发芽,最后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母校的工业设计还是要靠一届又一届的学弟学妹们继续传承下去。在此,我代表在校的和已经毕业离校的所有学生,向艺术设计系的全体老师说一声:你们辛苦了!我们走出母校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成就一番事业来回报母校!
  (作者是2006级工业设计毕业生,现在北京理工大学工业设计系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