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师德教育为统揽造就高素质的师范生师德教育是教育学院学生工作中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自师范生入学后,学院就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开展师德教育,寓师德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把握教育主线,坚持主题活动高起点教育学院学工队伍在设计主题活动时结合学院实际,一是通过专业认同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活动,引导师范生树立为教育事业奉献终生的职业理想。二是通过对党校培训和团日活动注入新内涵,引导师范生把握师德原则和具体的师德规范。如通过组织师范生学习《弟子规》,辅导员讲解《弟子规》以及将《弟子规》作为粉笔字和手抄报作业的练习教材等形式,促使师范生明晰“孝亲尊师,与人为善”的真谛,促进师范生实现师德教育环节的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真正做到身正为范。
弘扬志愿精神,营造“德者永恒”新风尚在多年的师德教育实践中,教育学院学工办通过组织志愿服务等活动,不断加强以爱心和责任心为内核的师德培养。多年来,学院学工队伍以爱心学校等志愿服务为载体,着力培养师范生的爱心、公益心和社会责任感。如从2000年起,学院与长宁区华阳街道合作开办了“华阳爱心学校”,十几年来,这所学校由教育学院的师范生们代代相传,从未间断;此外,爱心义教等活动也营造出了浓厚的“师道绵长,德者永恒”新氛围。2011年启航的“大带小”课外阅读体验志愿者服务也使得师范生在带读的过程中收获了“师爱无疆”的师德体验。
以基本技能为抓手培养师范生核心能力师范生基本技能是师范生未来从事教学工作必备的基本技能,也是他们能否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关键。在教育学院的师范生培养中,除专业课程教学外,院学工办根据各年级的实际情况,依托第二课堂中的多种渠道对师范生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基本技能训练,呈现出“进阶式、差异化”的鲜明特征。针对低年级师范生,重点在于培养技能、夯实基本功;而针对高年级师范生,重点在于提高技能、提升品质。
以专业性的系统训练培养师范生技能在教育学院开设的基本技能课程中,写字课主要培养师范生规范用字的意识,训练他们写字规范正确,笔画清楚;口语课则重在培养师范生养成较强的朗读、讲演和口语表达能力,使听者观者获得较好的美学享受;美术课和音乐课旨在促进师范生养成基本的艺术素养。在院学工办的日常工作中,始终以这些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为牵引,依托第二课堂不断巩固和强化师范生的专业技能。
首先,为帮助师范生熟练、准确掌握3500个常用汉字的结构、书写、使用规律和规范的三笔字(毛笔、钢笔、粉笔)书写方法,学院为小学教育专业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每位师范生提供一块小黑板,以供其在寝室内练习粉笔字,每周由辅导员对其粉笔字作品打分,旨在督促师范生练习提高板书技能;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则需定期递交钢笔字作业,由楼管会挑选出优秀的作品在楼内展示,以期达到“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效果。经过两年的严格训练之后,初等教育系将会对师范生的基本技能进行考核,以确保师范生学习的有效性。这一培养模式使得第二课堂成为第一课堂的重要延伸和有力补充。
其次,院学工办还邀请众多校内外专家为师范生进行专业培训,如简笔画制作、讲故事技巧等,旨在进一步提高师范生的职业技能。学院每年都会邀请知名小学校长、上海市优秀班主任以及已毕业的校友,以讲座、座谈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指导,旨在提高师范生对当下教育事业和教育领域的认知。
再者,为使师范生对小学和幼儿园有更直观的认识,学院还安排师范生在大三、大四期间进入小学和幼儿园进行见实习,并且通过观摩学习、深入访谈讨论等方式熟悉小学教材,提高实际教学能力。每年,学院还组织学生进行海外考察研修,汲取国外儿童学教育的宝贵经验。
以高质量的学生活动强化师范生技能教育学院学工办在开展各类学生活动时,也将师范生技能的培养和提高融入其中,达到了“紧扣实际、有的放矢、突出重点、提高能力”的良好效果。
首先,通过学院学生会、楼管会等学生组织开展各类竞赛与评比活动,促使学生在比赛中实现自我调整、自我完善,从而掌握规范、扎实的教师职业技能。
其次,利用微格教室对师范生进行教学基本功培训,提升师范生从事教学的基本技能和素养。2011年5月,教育学院承办了首届上海师范大学师范生技能大赛。期间,粉笔字比赛、讲故事比赛和教师风采大赛都做到了“人人参与”,促进了师范技能训练工作的深入开展,收到了“以赛促练”的良好成效。
此外,学院学生工作部门还以主题团日活动、集体舞大赛、教育节等活动为契机,精心筹划,在活动过程中激发师范生的创造力,培养师范生的创新意识。
以多样化的学生社团完善师范生技能教育学院鼓励师范生积极参加一系列具有专业色彩的学生社团,如爱心学校、讲故事团、木偶社等,促使师范生在实践中感悟、成长。如“华阳爱心学校”不仅让低年级师范生得以不断提高教学技能,也让高年级师范生获得了教育领导者、学校管理者、学生引领者的素养和技能,增强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2010年,上海市委副书记殷一璀也亲临华阳爱心学校看望了在暑假里放弃休息的教员们,让师范生们备受鼓舞。
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的师范生还成立了木偶社。社员们除了通过专业课程学习手工外,还邀请校外教师指导他们如何制作木偶。社员们还利用双休日的时间在少年宫进行木偶剧表演,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和家长们的好评。
2011年,学院学工办还通过班级选拔的方式挑选了48名具有良好口头表达能力的师范生组成“百灵鸟故事团”,并前往各所爱心学校和见实习基地为小朋友讲故事,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欢迎。
以综合素质为中心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教育学院学工办不仅重视培养师范生扎实的基本技能,同时还通过学生自主管理团体、校外社会实践等途径,着力提高师范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反思能力、合作交往能力,最终达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比如,鼓励师范生积极参与校院学生会、九大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楼管会等学生自主管理团体,以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较强组织和管理能力的师范生。
西十三宿舍楼楼管会作为教育学院培养、提高师范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平台,为师范生提供一个全面展示自我风采,展示专业技能水平的舞台,多年来为历届师范生提供了锻炼自我,提高素质的机会。通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西十三宿舍楼不仅成为我校宿舍自主管理的成功典范,而且从这里走出了一批批高质量的师范生。
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教师,其综合素质关乎国家教育的兴衰。师范生是教师专业发展历程的起点,其接受的教育是教师专业的基础性教育,它决定了新教师的质量以及教师未来发展的可能性空间。教育学院一直在探索师范生培养的最佳模式,也在不断总结经验,以期为国家和上海的基础教育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胡若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