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栏语
突遇风雨,一把小伞为你撑起一片晴空;偶陷无助,一句问候为你送来一股暖流。因你举手之劳,环境变得美丽;因你爱岗敬业,闻得书声朗朗。课堂上,你给老师一杯清水,老师还以满堂精彩;生活中,你给弱者一弯臂膀,两人共同变得坚强……
生活中,你一定接受过他人无私的帮助,你也一定给予过他人温暖的问候。如果留心,你能随时随地感受到“小善”的存在。它也许只是一个念头、一个微笑,也许只是一句问候、一次援手,但却饱含着你我的真情。
从今天起,本报推出“小善大爱”专栏,报道全校师生员工身边的人和事,请把你心中的感动、感激、感谢告诉我们,我们会让它像一粒种子,在校园肥沃的土壤里生根、发芽;让它像一缕阳光,播撒到每个师生的心中,温暖你我,温暖校园。
来稿请寄:xcxw1@mail.haust.edu.cn,邮件标题注明:小善大爱。
本报讯 (记者 韩卫红)2月13日,河南科技大学接到一封信,感谢学校培养了一个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好学生——外国语学院英语116班的王林森同学。
这封感谢信是开封市杞县高阳镇曹李王村一组村民刘善明寄来的。在感谢信中,刘善明述说了事情的原委:1月25日(正月初三)下午三四点,刘善明的儿子刘继成开着三轮车和母亲前往杞县宗店乡走亲戚。当他们路过宗店乡瓦岗村时,为应急躲车,再加上刹车失灵,三轮车连人带车一下子栽进路边长约四五十米、宽约三四十米,深约二三米的大水坑里。事发突然,路上的人们一下子惊呆了。三轮车侧翻淹没水中,落水的人在水中沉浮不定。见此情景,走亲戚归来快到家的王林森脱下羽绒服,毫不犹豫地率先跳进冰冷刺骨的水中。在他的带动下,又有几人也跳入水中救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刘继成和母亲被成功救出。被救上岸时,刘继成60多岁的母亲已不省人事,若施救不及时,后果不堪设想……
刘善明在信中说,我被贵校学生这种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精神所感动,希望这种精神得以弘扬。“林森救了我爱人和儿子的命,这是贵校的光荣,(他)是时代的楷模。”
王林森是外国语学院英语116班的副班长。“事情发生得很突然,当时来不及多想,救人要紧。”当记者采访王林森时,他腼腆地说:“这没啥,有爱心的人遇到这种情况都会这样做的。”据悉,王林森平时就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
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根成说,王林森同学冒着生命危险毫不犹豫地跳进冰冷水中救人的事迹值得大家学习,这种舍己救人的传统美德需要大力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