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火,写在黄土地上的狂欢
几场鹅毛大雪过后,广袤的黄土高原逐渐安静下来。外地打工的人买了各色鲜亮衣裳,并给亲朋好友、家里老少带了礼品,从城市回到家乡。孩子们放了假,呼朋携友地在村庄游荡,每个小孩子兜里都揣着拆开的鞭炮,什么时候高兴就点上一个。高原上的农人终于暂时撇下永远也干不完的活计,穿上干净衣服,到集市上置办年货。村民们在这个时候常常在村口支起一架大锅,请来杀猪师傅将喂了一年的肥猪宰杀,挂在架子上。老人坐在向阳的墙根下,谈论今年的收成,谁家发达了、谁家没落了、谁家的小子又考上大学之类的事情。偶尔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姑娘经过村头,俩小伙子眼睛直直地从门前看到门后……是的,在黄土高原上,年的大幕就这样拉开了。
说起黄土高原上的新年,黄土地上一年一度的的社火表演最令人难忘,同时这也是高原人过年的高潮所在。
按照习俗,大年初一到初三,本姓人一般是不允许到外姓人家去的。所以从初四开始,社火传人便早早吃完饭,丢下饭碗就四处物色装 “身子”的人。所谓“身子”指的就是各人所扮演的角色,一般以当地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为主。具体来说也不是各种人物的大杂烩,而是展现一个故事,譬如“过五关斩六将”之类的。除了涉及故事的主要人物关公皇嫂之外,还要加入观音等其他角色来丰富社火队伍。
社火的准备工作一般在各村的“活动室”展开,主要是化妆和道具之类,别看只是这么一个简单的脸谱和着装,可千万大意不得!按照老人们的说法,你扮上了谁,所代表的就是谁。如果脸谱画错或者这个角色穿了那位大仙的衣服,拿了自己的 “法力”驾驭不了的法器,惹怒了神仙,那是要出大事的。相传,如果哪家社火中有人走路摔倒或者身体不舒服,检查他的衣帽配饰脸谱,因为这一定是哪一样有偏差。所以社火虽然很有趣,但是大家都异常严肃地对待!家里的年轻人有时候不懂得的话,还要请老人在一旁给予帮助。
社火扮好之后做什么呢?一般有三件事:“敬神”“转庄”“唱地坛”。
敬神和平时我们去寺庙烧香祈福没有大的区别,主要是平时我们在寺庙需要下跪磕头,而“装身子”的人是不需要这样的,他们只需要鞠躬就可以了。这也难怪,人家可是“大神附体”呀!
所谓“转庄”指的就是到村庄里去转。怎么个“转”法呢?就是在每家每户的院子里沿着院子边转三圈。当然不是原地打转,“神仙们”按照地位高低排好了队转圈,表达对主人的美好祝愿。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身子”可千万别把自己身上的道具之类掉在主人家院子里,因为这会给主人带来厄运。
“转庄”的时候有时会碰上几个村的社火撞在一块的情况,这时候每一家的“身子”都要打起精神,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哪家的衣服道具崭新,脸谱画得细致,看起来自然风光无限,趾高气扬;衣服稍微旧点的,心里想着,我在气势上胜过了你!走路越发铿镪有力了。而到底哪家好,还是观众说了算!表演得好,大家年过去好久还会议论上一两句。
至于“唱地坛”那可就不是谁都可以了。它不像“装身子”那样简单,任凭谁都可以来,“唱地坛”有点类似于唱戏,除了装“身子”,还必须唱出来。唱词念白都是老先人传下来的,没有接受过学习是想来也来不了的。“唱地坛”一般选在晚上,在村子里德高望重的人家演出,剧中的内容涉及劳动、爱情、日常生活、神话典故,往往以劝诫人们勤俭持家,远离赌博,家庭和睦为主,有的演员还会把现场观众“偷梁换柱”编进唱词中去,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也有的人因为升官发财各种原因把“地坛社火”请到自己家里演出,这就不仅仅是为了娱乐了,主人的其他目的一目了然,观众除了观看之外,也暗暗下决心来年好好打拼,在自家院子里也举办这么一场晚会。
正月十五的时候则是社火表演最高潮。各村各乡的社火、秧歌队、舞狮舞龙队伍齐聚县城,有时候学校各机关单位也会精心布置自己的花车,在县城广场来一个大PK。这一天,真个是 “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把道路围个水泄不通。司机们见车开不过去,索性把该干的事撂在脑后,也融入了这狂欢的大军中。
春节期间还有逛不完的集市、走亲访友、年轻人在旷野放风筝等等数不胜数的活动,真是几部书也写不完,只有你参与其中才体会得到。当忙碌了一年、辛苦了一年之后,勤劳的黄土高原人民在这忘我的狂欢中得到了所有的满足。
过了十五,该上学的上学,该外出的背起行李漂泊,该务农的擦洗犁铧,时光不等人,就趁着春光正好,赶紧播种下一年的希望吧,好让来年这“地坛社火”在谁家院子里唱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