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简介 周恒涛,男,汉族,党员,博士,副教授,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1994年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2010年12月取得工学博士学位。2009年4月任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系副主任。
走进周恒涛博士的办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衣着朴实的周老师和条理整洁的办公桌。周老师用谦和的言语消除了我们彼此之间的距离,我们也随之走近了外表严肃、内心平实的周恒涛老师。
教学抓重点 事半功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有丰富教学实践和管理经验的周老师感触最深的一句话。在教学中,周老师非常注重通过与学生建立深厚的友谊达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引导学生了解更多专业知识。为了做得更好,周老师还把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融入专业教育教材之中,牺牲休息时间为新生讲解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相关知识,让学生尽快建立专业概念,明确专业职业现状和未来挑战。“日常教学中,我主张将课程的绪论部分详细讲解,以便学生能够把握学习方向,及时在学生头脑中构建起课程体系框架,让学生通过学习完成对知识框架的填充。只有这样,学习才不会盲目无绪”,周老师说。正是这样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使周老师的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工作系学校 勇担重任“我校作为教学型本科院校,突出应用性人才培养,因此,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是教师的根本任务”,周老师认真地说。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系近两年来吸引了不少优秀青年教师。周老师通过鼓励他们利用假期时间深入实践一线,理论结合实际,从而提高自身教学科研能力。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是国家级和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周老师和专业教师一起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整合专业教学内容,健全教材体系,教学改革工作成绩显著。他主持的河南城建学院高教研究项目“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CDIO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获得校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参与完成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标准及其评价方法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获得2009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参与完成的项目“融入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于今年通过河南省鉴定;参编的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空调工程》使用效果良好,受到暖通行业人士高度评价。
此外,据我们了解,管理工作较为繁忙的周老师,每年教学工作量饱满,且连续两年教学质量考评等次为优秀。
工作务实 勇于创新谈到大学生的价值观,周老师很郑重地对我们说:“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从教18年来,周老师坚持以身作则,用积极健康的理念引导学生。他踏实认真,坐得住,不浮躁,不急功近利,十几年如一日地以务实与创新的精神从事建筑环境与能源专业研究。
作为河南省“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重点学科“低品位能的高效利用”学术方向带头人,周老师积极有效地开展生物质能源、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空调领域的应用研究。2007年,由周老师主持完成的河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单产计量条件下供暖系统的研究”,经专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目前主持在研省级科研项目“非稳态供热系统研究”和“太阳能—生物质能制冷系统研究”进展顺利。2008年,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的“空调工程”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先后发表专业研究论文十余篇,其中EI收录5篇。这些光环都来自于周老师对教育科研工作的勤恳负责。
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周老师感慨地说:“我觉得人的一生中重要的东西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拥有健康的身体、亲人和朋友。大学里,学习是首要任务,学习之余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将会在人生路上收益良多!”即使大学毕业近20年了,周老师仍与当初的同窗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当周老师回忆起自己大学时踢球这些小事时,眼中依旧闪烁着光芒!
聊到最后,谈到座右铭,我们看着墙上那幅刘尊法老校长送他的用甲骨文书写的条幅,他详细地给我们做了讲解。“言事有高识,为学在敏求”,周老师一直奉为至宝,挂在自己的办公室,这也是周老师为人为事为学的真实写照。当我们离开时,周老师又开始忙碌了。(记者团 谢闯张云鹏 王冬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