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修身治学 润物无声———记环境与市政工程系副主任郭一飞教授





  人物介绍 郭一飞,男,中共党员,1964年8月生,教授,河南省高校学术带头人,郑州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1987年7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给排水工程专业,同年入我校工作至今。具备环境工程高级咨询师、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的从业资格。现任环境与市政工程系副主任,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先后担任给排水实验室主任、环境工程系办公室主任、环境工程实验中心主任、环境工程教研室主任、科研处副处长等职务。
  当我们走进郭一飞教授的办公室时,他正在电话里与一家污水处理公司商谈合作项目。得知我们的来意,郭教授和蔼可亲地笑了。热情爽朗的笑声、平易近人的态度让我们亲切地感受到如同父亲般的温暖。
  为了学生,他甘当蜡烛、燃烧自己;为了学校,他甘当蜜蜂、辛勤劳作;为了社会,他甘当黄牛、任劳任怨。他与时俱进、治学严谨、精益求精,教学理念先进,善于理论联系实际。他用真知浇灌着众多学子,他用执着谱写着奔腾诗篇,他就是环境与市政工程系副主任郭一飞教授。
  用经验传授真理郭教授主讲《水污染控制工程》、《管道工程施工与监理》、《环保设备》等课程,教学理念科学,善于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因材施教,教学效果评价优秀。曾分别获得我校青年教师大奖赛中一等奖和二等奖,河南省高校劳动技能大赛优秀奖,04年教育部多媒体课件制作优秀奖。郭教授在教学中寻找乐趣,将热情融于其中。他认为,作为教师必须过“教师”关,要热爱教学,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底。古语云:师者,所以传到授业解惑也。这里一定要认清“讲课”与“说课”的区别,决不能只依靠PPT来讲课,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对牛弹琴”转变成“与牛共舞”。让学生热爱学习,主动学习,深入学习。对于工科院校的学生来说,更要走出校门,了解专业在社会上的情况。郭教授经常成立一些兴趣小组,让更多学生参与进去,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与经验。他在日常授课中,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通过课堂的直接传授使学生受益匪浅。他教过的学生都这样评价他:“郭老师讲课内容详实,语言风趣幽默,善于联系实际,课堂气氛活跃,互动性非常强。”
  用心灵开导学生郭教授在日常的教学中与学生的关系更像朋友一样。他认为,在课堂上是师生关系,课后则是朋友关系。郭教授说:“站在讲台上是一种荣誉,我常陶醉其中,能得到学生的共鸣,对我来说是一种精神享受。”他经常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与心理上的困难。曾有一个从俄罗斯留学后到我校学习的太原学生,因个人生活问题纠结不已,郭教授得知后,经常与他谈心交流。郭教授告诉他:“做人做事要有三心,即事业心、爱心、平常心。遇到困难时,以平常心对待,在释放心情后再深入思考。”该生感悟颇深。毕业之际,赠予郭教授的一首诗中这样写道:“听你的课是一种享受/和你交谈可以获得更多智慧……”
  用才华贡献社会郭教授不仅在教学方面成绩斐然,而且在社会上也作出了杰出贡献。近年来先后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6篇,第一作者5篇,其中被EI收录5篇。参与的《卫生陶瓷高乳浊白釉的研究》项目荣获2005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完成省部级项目两项,分别是《预氧化混凝处理大豆乳清废液技术研究》和《人造金刚石废水中贵重金属回收技术研究》,并于2004年通过河南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得2006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平顶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完成的《蒙脱石吸附氧化处理微污染水源水技术研究》荣获2008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编正式出版统编教材《水处理生物学》、《环保治理设备》、《管道工程施工与监理》三部。郭教授在教学科研中,除了满足教学大纲外,他更关注专业人才在社会上的需求。在社会上,讲求贡献,不求索取。他常与一些公司合作治理污水,好评如潮。郭教授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时刻谨记自己服务社会。他在上学时说过一句话:“为社会主义全民奔小康贡献自己的青春,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用坦然面对生活采访期间,记者看到郭教授办公桌上摆放着多项体育活动获奖证书。郭教授在忙碌之中,总会抽出时间锻炼身体。有句话说的好,“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郭教授认为,有了好身体才能做好工作,才能享受生活。在刚刚过去不久的平顶山八运会中,他荣获羽毛球男子单打一等奖。在假期里,郭教授也常常出去旅游,不仅可以放松心情,更能欣赏祖国壮丽山河,了解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状况。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采访结束时,郭教授真诚地告诉学生记者:“踏踏实实工作,开开心心生活,愉愉快快度过每一天!”(记者团 秦光明陈珊珊 郭琦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