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执教有道 科研有果学海无涯 待人以诚———记环政系韦连喜教授





  人物简介 韦连喜,男,南平舆县人,中共党员,1984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化学系环境保护专业,学士学位,2004年转评为副教授,2007年被平顶山工学院聘为教授,现任环境工程系实验中心主任,是环境科学与工程重点学科的骨干人员。主持完成了《平顶山矿区环境状况调查与生态规划研究》、《平顶山新城区环境建设发展研究》,达国内领先水平。参与省级鉴定成果7项,有20余篇论文公开发表,参编3部正式出版的教材。2006年主持完成教改项目《环境工程实验中心规划·管理与改革发展模式研究》,通过学院鉴定,获该年度唯一特等奖。目前,主要从事环境污染物监测、分析和水处理方面的教学和科研。
  提到韦连喜教授,学生和老师都觉得他是一个随和且容易接近的人。走进他的办公室,韦老师正忙于整理东西,桌上打印出来的文件正待处理。一本《万世师表》呈现在我们面前,采访让我们知道了韦老师不仅热爱读书还是一位执教有道的老师。


  师者也,教之以书而喻诸德也

韦老师是我校最早的一批教授之一,在教学工作方面,他有自己独特的经验和方法。“在教学中要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必须以理服人,为人师者必须以身作则,通过沟通,以诚相待,学生们都会积极配合老师。要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社会实践很重要,老师应该把自己丰富的人生经验介绍给学生,心平气和的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以便使他们在某一点上有所突破。”韦老师这样说。
  教学的同时,我们从韦老师的语言中了解到他非常酷爱读书。《万世师表》是他对学生的责任也是对书的喜爱。不同版本的《上下五千年》被韦老师读过多遍并从中吸收了儒家和理学的精髓,他也以此教育学生。韦老师特别强调读书的重要性,“老师应该博览群书,有自己的见解。朱熹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让我治学求进。”他还鼓励学生多看各类书籍。在教学之外,韦老师更注重学生的品行,“学生的成绩没有品行重要,老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教导,因材施教,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质,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能仅从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一个人,只要他具有高尚的精神品德就行了。”韦老师这样说,同时也坚守着一个老师该有的品行。“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以身作则。现代社会物质诱惑大,应该把教育当作自己安身立命的地方,勤奋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学生上课不迟到,首先自己上课不迟到,这应该是韦老师对自己以身作则的通俗解释吧。

  科者也,钻之以研而晓诸理也

教学工作的出色表现并没有使韦老师减轻对科研的热情。自2007年他被聘为学校教授,见证了学校的巨大变化并为环政系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情。现任环境工程系实验中心主任的他,已成为环境科学与工程重点学科的骨干成员。主持完成了《平顶山矿区环境状况调查与生态规划研究》《平顶山新城区环境建设发展研究》,达国内领先水平。参与省级鉴定成果5项。目前正主持两项省级立项在研项目。韦老师说:“我现在主要从事环境污染物监测,水处理工程和水分析,和其他老师一道参与实验室建设工作。”他一直强调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我校未升本时,学校基础差,科研设施可谓一穷二白,韦老师同老一代的科研人员,致力于制定发展计划确定方向,为环政系的稳步前进发展作出了他们的贡献。“传承教研,和年轻教授博士们互相学习,使科研慢慢进入轨道,稳步前进,解决生产的实际问题,寻求某一点的突破,使环政系向专业特色化方向发展。”韦老师这样说。2009年,环境与市政工程系实验中心成为河南省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韦老师说这是各代领导共同努力,抓着国家教育发展契机的结果,我校各项工作都在稳步前进。
  韦老师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马克吐温的“每个人都可成为自己幸运生活的建筑师。”“不被现在社会中存在的腐败所迷惑,要相信中国的民主化进程,要保持正直的品行和强烈的责任感。与人为善,身体力行,坦诚待人。帮助别人无所求,严格要求自己。”韦老师充满感情的说。他希望学校的科研能一代代的传承,培养学校的文化氛围,也致力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文化的传承。最后韦老师说他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上不抛弃不放弃不抱怨,要相信明天会比今天好!(记者团 付露影张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