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赏理念与科学精神的秉持者————记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系胡明江博士
人物简介 胡明江,男,汉族,博士,副教授,中共党员。1974年3月出生,1998年7月获得洛阳工学院内燃机专业学士学位;2004年7月,获得河南科技大学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工学硕士学位;2004年5月,到我校任教至今;2009年6月,获得江苏大学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09年10月晋升为河南城建学院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系副教授;2009年9月至2010年10月,在商丘职业技术学院进行挂职工作,担任商丘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助理。IEEE和IITA会员,为该机构主办的国际学术会议论文评审专家。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赞赏也2004年5月,胡明江博士到我校任教,便开始了充盈赞赏理念的师者使命。
教学工作方面,胡老师精力充沛,认真负责,先后承担过《传热学》、《工程热力学》、《能源与节能技术》、《汽车运用工程》和《热工基础》等课程的教学与辅导工作,同时也承担过《CAD课程设计》和《制冷技术与空调设计》课程设计指导工作。他所主讲的课程获得了学生的认可和好评。主讲过的《传热学》被评为2008年河南省省级精品课程。
如此不俗的成绩究竟是怎样获得的呢?胡老师的学生娓娓道出了其中的缘由。“大三上学期,胡老师教我们《能源与节能技术》。一次讲到太阳能蓄电池方面的知识,我当时有一个问题没弄明白,可下课后,老师主动要我到他办公室,给我仔细讲解。后来他支持我们做一些项目,我选的课题是《沼气在农村的应用与拓展》,原来不熟悉论文写作,而胡老师一直鼓舞我、激励我,前后四次耐心帮我修改,直至完稿。”建能系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火力发电方向)08级卢晓伟同学感激地说。
“人性中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赞赏。”———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名言。这是胡老师最欣赏的一句话。他解释道:“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每个人都需要善意的赞美。善意的赞美实际上是一种投入少收益大的感情投资,是一种催人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动力源泉。”
教师要学会赞美学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常常听到有的老师这样说:对学生中那些脸皮厚的“死硬份子”必须要严格要求,毫不留情地指出他的缺点和毛病。可能很多老师会觉得此言有理,但细分析一下不难看出这些所谓的严师,他们对学生的教育只是强调反面批评、教育,而忽略从正面积极地引导和激励,低估了赞美学生达到教育目的的力量。
古人说:“良言一句三冬暖”,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胡老师坚持认为最重要的是“身教胜于言教”。在教育工作中,有的学生往往因为教师的一句不逊之言心灵受到伤害,并因此一蹶不振;也有学生因为一次表扬、赞扬而走向成功,并能使之终生难忘。像科学家那样前进教师必须成为学生向科学家学习的带头人和示范者。同卢晓伟一个班的苏楠有着深切的感受:“胡老师每每在上课时候总会这样提及,关注你们能源方面学术的最新进展,查阅相关杂志,了解最前沿的信息。这对你们考研选报方向大有裨益。”胡老师从内心感到:虚度年华再没有任何理由,无所作为再没有任何借口!并且情不自禁地立下誓言:像科学家那样学习,像科学家那样工作,像科学家那样生活,像科学家那样做人!“尽可能拓展知识面,不仅仅局限于某个方向,英语要优秀,对搞研究有直接影响,老师上课时总是强调这个。”学生韩利银补充道。
教学上,胡老师细致入微;科研上,胡老师坚持创新。截止目前,他主持在研项目有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2008A470008)“基于OBD排放标准的柴油机控制策略的研究”;江苏省动力机械清洁能源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 (QK09007)“生物柴油发动机NOx3排放衍生过程研究”等五大项。同时他参与完成项目有河南省科学技术厅两项,分别是“400L/min3液控内缷载乳化液泵站系统研制”、“矿用液压支架超强板焊接工艺研究”,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以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生物柴油配制、燃烧与污染物控制技术研究”的项目为国内领先水平。
胡老师笔耕不辍,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1篇。其中,目前已被EI收录17篇;SAE会议论文1篇,国际学术会议论文10篇;国家一级期刊2篇;中文核心期刊17篇。先后荣获河南省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河南省首届自然科学学术奖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2项、河南省教育厅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等多项殊荣。百忙之中,先后参编教材2部,17万字。值得一提的是,他还以第二完成人身份拥有国家发明专利1项。
秉承着这样的执念,胡老师在科研上,有着自己最深刻的感受:“兴趣是动力,创新是关键”。他的科研信念是“追逐梦想,挑战困难,少说多做,永远质疑,争当冠军”。(记者团 娄亚北王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