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我的青春我做主———“感动同窗·青春在奉献中飞扬”先进集体和个人风采展示



















 
[编者按]为积极响应团省委、学校党委关于“双创双促双提高”创先争优活动,在广大同学中树立一批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榜样,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团委,在全校范围内联合举办了“感动同窗·青春在奉献中飞扬”评选活动。此次活动得到了广大同学的积极响应,经过学院推荐、学工部审核、全校同学投票,最终选出了校国旗班等三个感动同窗先进集体和卢静等五位感动同窗年度人物。现专版摘登他们的先进事迹,以飨读者。
 
在逆境中茁壮成长的刘丽
刘丽,临床医学院07中医班学生,因为身患先天性心脏病和脑血管痉挛,她受尽病痛折磨,因为家庭贫困,她尝尽生活的艰辛,但这一切却铸造了她坚强的性格、无畏的勇气、顽强的意志和自信的激情!
  大学是夯实基础、提高综合技能的重要时期。从进大学的第一天,刘丽就告诉自己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断进取。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的指导和鼓励下,她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被评为江西中医学院优秀共产党员,获得“2009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中国大学生新东方自强奖学金”、全国青少年主题教育“我的祖国”读书征文活动三等奖、2010年度江西省“三好学生”、并获得了三次“国家励志奖学金”、两次校“三好学生”、校“优秀学生干部”、校“优秀团员干部”、四次“二等奖学金”、两次“三等奖学金”、“单项奖学金”、四次“校学生精神文明督察先进个人”及“江西中医学院第33届学生运动会女子甲组800米第三名”;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那脊梁,那精髓,那灵魂》等文章,在校报上发表《从将军之官看中医治癌》、《养生先调气》等学术文章;通过了国家英语四级考试及国家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并作为江西中医学院2010年度“五四青年”表彰大会“先进个人”代表,在大会上发言。
  刘丽同学不仅在学习上勤奋努力,还有一颗挑战自我、服务同学的热心,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曾担任学生工作处教育科办公室学生助理、主任及校学生精神文明督察队副队长,班文艺委员,临床医学院学生第六党支部宣传委员,深得领导、老师的赏识及同学们的喜爱。在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临床实习期间,更是扎实肯干,虚心求教、乐于助人,获得医院工作者及病人的一致好评。
  刘丽说:“每一次心跳,都让我倍加自强,让我拥有活力,让我充满激情!”这也正是这位在逆境中茁壮成长的女孩的真实写照。
与病魔抗争的卢静
卢静,09级中西医临床3班的一名学生,来自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的一个偏远山村。
  2008年她刚刚开始美好的大学生活,就被确诊为骨肉瘤———尤文氏肉瘤,这是一种概率只有200万分之一的恶性肿瘤,巨额的医药费使得她本不富裕的家庭开始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在学校办理休学后,她便前往北京接受化疗和右肩胛骨切除手术。术后,又经过了时间长达一年的12个化疗疗程。2010年上半年,卢静终于回到了学校继续学业。然而今年春节,她又感到身体不适,在医院复查被告知病变部位转移到了肺部,只得再次接受手术和治疗,现在她的身体开始慢慢恢复,但仍在进行中药调理。
  重新回到学校后,她努力融入校园生活。为了让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新的班级生活,赶上学习进度,每次上课她都坐在第一排,课余向同学们请教,图书馆成了她常去的地方。经过不懈努力,大二期间,她获得了二等奖学金、三等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并获得了“优秀班干”的荣誉称号。现在她是班级心理保健员,心怀感恩,努力回报关心着她的同学们,为班级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命运跟这个年轻的女孩开了个玩笑,但她并没有被病魔击倒,她坚强乐观地过好每一天,并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他人,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精彩,让自己的人生不留遗憾。
坚强自立的杨培英
杨培英,1990年12月31日出生,护理学院10护理1班一名普通学生。
  从小学开始杨培英唯一的亲人就是舅舅,上初中后便一个人独自生活,政府补助是她主要的经济来源。上大学以后,学校为她免了学费,她开始在图书馆勤工俭学,挣取每月为数不多的生活费。杨培英十分细心体贴,天气要降温时她总是发短信提醒朋友。她生活节俭,自己从来不买衣服,穿的都是朋友和亲戚送的衣服,但她在减免了一年的学费后,第二年再次学费减免评选时却主动退出参选,将机会留给别的同学!她为他人着想的无私胸怀让同学们十分感动!在学习上,她努力刻苦,多次获得奖学金。每每拿到奖学金后她总是存起来,去买图书馆找不到的好书,她是那么热爱知识,求知若渴。
  瘦小的培英的事迹常常让我们感动,相信这样一个自强自立自信的女孩明天的道路一定会洒满阳光!
乐于助人的吴金鑫
吴金鑫,1989年12月出生在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现为高职学院09级药学1班学生,团支书。在学习上,他认真刻苦,获得过一次一等奖学金,两次二等奖学金,一次三等奖学金和一次英语单科奖学金。在生活中他热情助人,当同学有困难时他总是主动为同学排忧解难,他和符运舜同学的故事,一直感动着周围的同学们。
  2010年春天的一个下午,吴金鑫路经学校篮球场,看到患小儿麻痹症的学长符运舜因为手摇残疾车车胎破了无法行走,于是主动送符运舜回宿舍,还帮他修好了车。就这样,来自海南和江西的两颗心就此走到了一起。去年符运舜面临毕业,毕业前需要办理离校手续,从一个部门到另一个部门对符运舜来说比较困难。吴金鑫便主动帮符运舜办好了所有的手续。符运舜去年参加研究生考试失利,决定再考一次,吴金鑫非常理解和支持,给了他莫大的鼓励。在符运舜准备考研的一年里,吴金鑫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予学长生活上的帮助和照顾,让学长能以最佳状态面对繁重的复习。在考试的那两天他全程陪伴:为学长买好饭菜,提考试用品,护送符运舜往返于住处和考场,陪符运舜聊天,学长考试去了,他就顶着寒风守在考场外。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符运舜以345分的优异成绩被广州中医药大学录取。符运舜感激地说:“是在你的关心和照顾下,才实现了我梦寐以求的理想,是你用爱点燃了我新的希望!”
  吴金鑫所做的都是平凡的小事,但是正如一首歌中所唱:“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更美好的人间”。
身残志坚的占亮生
占亮生,临床医学院09骨伤1班学生,因为幼时患小儿麻痹症留下了后遗症,他的右下肢废萎,不能正常行走,脊柱弯曲变形,影响了他的学习和生活。
  占亮生出生在农村,从小读书靠国家和学校的资助,因此他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每天从寝室到教室,对于正常人来说5、6分钟的路程,他却要走上30分钟,88个阶梯,一天要走两三个来回。夏天走到教室,衣服、头发全湿透了;在雨雪天里他经常摔跤,但他觉得这都算不了什么,因为,有机会上学吃再多的苦也值得。他期望上午、下午都上四节课,这样就可以走同样多的路,上更多的课。课余,他喜欢看书,他觉得书能扩展一个人的生命广度和深度。天道酬勤,凭借自己的努力,他获得了一次二等奖学金,一次国家励志奖学金,两次三等奖学金。
  在生活上,占亮生总是尽量靠自己,不去麻烦别人。他承受着比普通人多得多的不易,却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他感谢学校和国家的资助,让他有机会完成大学学业;他感谢在求学路上帮助、关心过他的人,他们都深深地铭刻在他心里。
  占亮生说:“能够修复心灵创伤的人都是坚强的,我会自强不息,奋斗一生!”
校园文明的守护者———校学生精神文明督察队
无论是烈日炎炎的酷暑,还是寒风凛冽的严冬,在江中的校园总可以看到这样一群人:他们在烈日下迎新,在风雨中值勤,他们的身影像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温暖整个校园。他们就是江西中医学院精神文明督察队。
  为了树立我校良好的学风校风,他们每周对全校同学进行早锻炼排查,上课抽查,晚自习抽查,风雨无阻;每当学校举行大型活动,他们总是提前到达,做好各项入场准备工作,确保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为了维护会场秩序,他们经常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他们的工作有时得不到某些同学的理解,但是他们从不抱怨,不松懈,总是默默地做好每项工作,用微笑诠释“惟学惟人,求强求精”的校训精神。
  在队内,他们相亲相爱似一家人。学习上,一起探讨学习方法,分享学习资料,集体参加晨读;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队友生日时,都会收到真诚的祝福和手工制作的礼物;队友生病时,感受到有饱含情意的关怀和问候。校学生精神文明督察队就是一个充满着友爱和温馨的大家庭。
  “模范带头,率先垂范,文明督察”,是他们嘹亮的口号,“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是他们永远坚定的信念!
心中有爱 感动你我
———校青年志愿者协会
穿梭在美丽的江中校园,你会听说这样一个组织,他们用心做着公益活动,他们共同筑造爱心,维护着一个温暖的家。这就是江西中医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这群可爱的人就是青年志愿者。
  21年来,这个组织始终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承诺,始终从事着简单又平凡的公益活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着身边每个人。他们唱着歌,骑着单车去义务支教;他们开设硬笔书法班、绘画班,给小朋友们讲解科普知识;他们去敬老院慰问老人,给老人做健康按摩,讲解养生知识,陪老人聊天、下棋、打牌……;他们去聋哑学校;他们去南昌“仁爱之家”,陪残疾朋友做手工,给他们上课,和他们交朋友。每一次的情感交流都传递着奉献和爱……他们不顾风雨,不顾劳累,没有怨言。“青春似火,青春闪光,青春无悔,青春不朽。”他们牢记自己的名字是青年志愿者。
  今年10月,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武术散打、武术套路的比赛在我校举行。可爱、可敬的志愿者开始忙碌起来:他们比赛前微笑着引导观众入场;在比赛时微笑地为运动健儿提供后勤保障;比赛后微笑着挥手送运动健儿们回家,他们的微笑灿烂了七城会江中的天空。
  “牺牲你的享受,享受你的牺牲”是青年志愿者们都记得的一句话,这成了他们努力的方向。爱,永远是青年志愿者共同的语言:“伸出你的手,初次相识却已是朋友……”。
挥洒激情 谱写青春
———校国旗班
伴着清晨的曙光,32名队员穿戴整齐,踏着整齐一致的步伐,大声喊着口号,奔跑在空旷的校园内,这就是江中国旗班。他们的生活,看似单调而辛苦,但他们早已习惯,并风雨无阻地坚持。
  江中国旗班,一支成立于2000年由校团委领导的半军事化学生组织,至今已在风雨中走过了11个春夏秋冬。2009年,国旗班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被学校党委授予“校园文化建设十大品牌活动”;2011年上半年,国旗班获得团省委、省教育厅、省学联授予的“全省优秀社团”荣誉称号。
  寒冬的风肆虐地拍打在队员们的脸上,单薄的迷彩服却被汗水浸湿。倒功、军体拳、俯卧撑、蛙跳、环校跑……只要教官一声令下,这些艰苦的训练从没有人退缩。每周的升旗仪式只有短短几分钟,但他们为了把动作做到标准到位,往往要准备一周。深夜,当其他同学准备就寝时,旗手却还在仲景广场练习升旗。他们的迷彩服补了又破,破了又补,鞋底也被磨平。
  在国旗班,没有津贴,没有福利,甚至很少有人关注,他们却始终将责任与使命感扛在肩上,不曾懈怠。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如今第十二届国旗班队员们正履行着自己当初的誓言:“精诚团结,努力拼搏”,这就是一届又一届国旗卫士用青春热血谱写的永不磨灭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