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衣加衣”,将爱心叠成温暖———化工学院学生志愿者募捐爱心冬衣侧记









  冬天,是个寒冷的季节。然而,湘大校园里涌动着一股股爱的暖流。
12月8日,正午时分,阳光透过厚厚的云层洒下微光毛泽东铜像广场上,“‘爱聚你我,衣暖人间’爱心冬衣捐赠交接仪式”的横幅格外显眼。来自化工学院的志愿者们排着整齐的队伍,目送一袋袋辛苦募集到的衣物被打包送上“衣加衣”爱心公车,脸上露出了舒心的微笑。
因为心中有爱,因为心中期待,因为渴望看到孩子们温暖灿烂的笑容,志愿者们早已心手相连,踏上爱的征程……
募集冬衣,托起爱的希望
偶然的机会让一群人点燃了内心爱的火种。
一则新闻报道,触动了化工学院2008级环境科学班的赵君韬的心弦。央视《走基层》栏目报道了四川5·12地震重灾区——绵阳市平武县的一所新乾中心小学。天灾过后,这个小学虽然在社会各界的援助下建好新校舍,但贫困闭塞的大山中,171名小学生没有冬衣来抵御山区特有的严寒气候。
“此时此刻,我在温暖的教室,喝着开水,看着杂志。可灾区孩子却面遭受着严寒的侵袭。真想为他们募集一些过冬的衣物。”尽管梦想距离现实很遥远,但不是不能实现的。赵君韬想到了担任辅导员时带过的班级——2010级环境科学班。当他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和这个班的班长黄文科复述后,黄文科立即召集全班同学讨论是否接下这个公益活动。
面对“如果收不到衣服怎么办?”“邮寄费用从哪出?”“马上就期末考试了,怎么安排时间?”等众多的问题,大家犹豫了。
“那群孩子在大山里挨冻,我们怎能坐视不管?不如先去周边人家询问一下他们是否愿意捐冬衣;资金可以去拉赞助;如果决定做,我们就拿出最高效率来完成,尽量不耽误大家备考。”黄文科面对同学们的质疑,明显有些坐不住了。
“做!每件事情的过程中本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既然是爱心公益活动就不能只顾自己。”一个声音陡然响起,立即坚定了所有人的决心,“好,这个活动我们接下了!”班会的讨论成果,史无前例的统一,是每个人都未曾预想的。
联合2011级两个新生班级后,98人组成了庞大的志愿者队伍。当他们整装待发时,气温突然骤降,冬雨也不期而至。考虑到孩子们也在忍受着寒风冷雨,他们毅然选择了上路。虽然环境恶劣,但每个人都主动询问日程安排,积极替换疲惫的同伴,脸上都绽放着饱满的热情。谁说过90后是自私任性的一代呢?他们用自己最真切的行动表达了一种爱的语言。
11月28日清晨,志愿者们来到学校周边的长城中学宣传活动。在得到该校校长的大力支持后,志愿者们分成了若干个小组,课间时到各个班级发放“致家长信”,并倡导小学生们奉献爱心为山区的同龄人捐献冬衣。
“小朋友们,你们愿意把旧的冬衣拿出来,让那些和你们一般大的小朋友不挨冻吗?”
“愿意!”“我有很多衣服。”
“他们穿上我的衣服就不会冷了。”
……
二年级的一个班像炸开了锅,他们把志愿者们团团围住,用稚嫩的语言表达着对山区孩子的祝福。
11月29日后,志愿者们大部分的时间都奔走在学校周围的社区里。濛濛细雨中,他们一户又一户地走访,每一扇门,都是一份希望。
人们捐赠的冬衣在志愿者手中化成了股股暖流,暖遍全身。
“谢谢你们!”志愿者们向好心人表达着最真城的谢意。
“我们也要感谢你们,正因为你们这群大学生,我们才有这个机会帮助到那些灾区的孩子。”人们的善良与朴实深深地打动着志愿者。
八方支援,架起爱的彩桥
11月27日晚,南苑食堂内暗黄色的灯光缓缓流淌在焦虑的氛围中,眼看冬衣捐助活动从最初的雏形一点点成长起来,邮递费用的来源却成了活动进行下去的最大障碍。
“绝不能浪费好心人的爱心”,想到这,黄文科不由得焦虑起来。随后有同学建议他去化工学院的爱心账户问问看。
28日上午,一份凝聚着三个班98人期望的募捐方案,被黄文科带到了化工学院团委书记胡阳老师面前。
“以前,我也曾看到过类似的报道,思考过自己作为一名教师能带给学生什么,能引导他们去做什么,但当时的我只停留在心动的环节,并没有真正去做。今天,我们学院三个班的同学能通过一则新闻报道,将触动化为行动,尽一己所能去做这件事,我感到欣慰和感动。对于你们的活动,我们会大力支持的!”胡阳老师的话给黄文科吃了一颗“定心丸”。她不仅承诺爱心账户会出资赞助这次募捐,而且细心地指出了募捐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爱心账户——化工学院的爱心品牌项目,是该院学生传承爱心的一种方式。自2004年成立以来,该院学生通过“每天一毛钱”爱心助学工程基金、寝室可回收物回收工程基金、爱心募捐、爱心义卖等途径共筹集爱心资金83579.5元。八年间,爱心账户资助贫困学生430余人。2007年向患病学生司磊捐赠10000元;2008年向患病学生卢森堡捐赠22200元,向汶川地震灾区捐赠23587元;2009年向雷超、邓丽暖、李倩等学生捐出金额共计11310元……
“冬衣募集过程中,给我感动的不仅仅是同学们的热情、老师的关怀,还有好心人对公益事业的支持。”想到走访社区时,2010级环境科学班的团支书单红锦感慨地说。其中一位年迈老人令她记忆尤深——听志愿者说明来意后,老人为一颗颗炽热的爱心所感动,步履蹒跚地找出了孙子的冬衣,口中不断念着“中国之魂”四个字,还送志愿者好远一段路。
当志愿者将一件件冬衣分类打包后,中通快递的负责人得知这一募捐活动后,爽快地答应了将免费邮送700件棉衣。
“听到这一消息后,同学们都高兴地跳起来。”黄文科回想起当时的场景,历历在目。
来自各方的支持,成为这次募捐活动坚实的后盾,让98名志愿者有理由坚信,这个世界正有一股股爱心汇聚成的暖流,在悄无声息地融化着冰雪,并将温暖带到它所流经的每一个地方。
爱心接力,传递人间温情
随着载满冬衣的汽车缓缓出发,大家了结了一桩心愿。
为期半个月的爱心活动共募集到2000件冬衣,其中约700件八成新冬衣被精心挑选出来运往四川省新乾中心小学。
12月15日,黄文科接到新乾中心小学校长的电话。虽然湖南与四川距离遥远,但校长言语中的喜悦与激动仍跨越了几万里传到了志愿者们的耳中。
活动到这里似乎有个不错的结局,但对于志愿者们而言,这又是一个美好的开始。
随着家长、老师们的呼吁,学校可能会组织起一个固定、长期的旧衣物收集机构,并通过书信往来、赠送书籍等形式与小学生进行心灵上的交流。
活动的策划与宣传、收集并邮寄衣物等一个个看似简单的环节,却包含着诸多令人难忘的细节。人们的爱心,让这个冬天持续升温。志愿者们希望这个冬日里的小火把不断燃烧,烧出一个爱的春天。
活动募集到的其余1300件冬衣则由“衣加衣”温暖行动长沙机构代收,最终会转运到需要帮助的孩子们的手里。21日,冬衣如期到达娄底新宁“衣加衣”爱心公益项目基地。
“衣加衣”温暖行动是大型微公益项目。该项目旨在面向城市人群,为偏远地区贫困群体募捐冬季衣物。
对于许多偏远地区的孩子们来说,这个冬天将不再寒冷,他们将感受到无数好心人发出的问候和祝福。
“衣加衣”等于温暖,“1加1”等于不再孤单。
学生志愿者将爱心冬衣叠成了温暖,让人们看到了公益行动的真谛。他们以爱的名义把社会的善意凝结起来,将会在我们的生活中唤起巨大的能量。
彼时,每个冬天,你我都将享受温暖,不再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