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孝德芳香 行者无疆———记“全国百佳优秀志愿者”邓榕





“其实,生日也是母难日,作为子女,我们理应给父母打个电话,表示问候。”在接到妈妈打来的生日祝福电话后,记者分明看见邓榕眼角湿润了。
百善孝为先。小到日常生活中对父母的嘘寒问暖,大到关爱社会上的空巢老人,孝,早已融进邓榕的骨子里。
12月4日,由中央文明办、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中国文明网、央视网等单位组织评选的“全国百佳优秀志愿者”名单公布,我校2009级材料与光电物理学院学生邓榕因在孝老爱亲志愿服务工作中的突出表现,而成功入选。在此次“百佳”名单中,全国仅两名在校大学生入选。
与孝行协会结缘
邓榕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一个幸福的家庭,却因一场变故阴霾笼罩。2008年,邓榕的母亲不幸患上乳腺癌,医生给出的定论是:最多只能活5年。
“子欲养而亲不待”,妈妈的病情时常让邓榕感到害怕。“每每想起那句‘最多只能活5年’,便觉得如一枚埋在身边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带走妈妈。”以前总以为可以等待的行孝,现在对邓榕来说,却变得如此迫切。
或许是注定他与“孝”之间的缘分,大一的第二学期,一次偶然的机会路过金瀚林学生公寓,看到孝行协会在摆点招新,给他印象最深的是当时宣传海报上一个又大又鲜红的“孝”字。一个“孝”字牵动了他内心柔软的地方,他想起了妈妈,离开家来上大学,不能在父母跟前尽孝,尤其妈妈还重病在身,他急切地希望去做一些事来弥补。
“同学,加入我们孝行协会吧。”负责招新的同学的话打断了邓榕的思绪:“我们协会是一个主要为山区的贫困老人和空巢老人服务的组织。”他伸手接过宣传单,在上面看到了“杨怀保”的名字。
“杨怀保是我心中的偶像。”邓榕说。
杨怀保是“全国首届孝老爱亲道德模范”“陕西十大孝子”“孝基金执委会主任”,是邓榕心目中孝老爱亲的榜样。孝行协会在杨怀保的带领下创立。这个团队将要做的事正是邓榕想要做的——传播孝文化,推动社会老龄工作的发展,服务大学生德育,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加入孝行协会至今,邓榕已经走过了将近两年的时光,他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实践活动,走近老人身边,用一次又一次的真诚帮助,了解老人内心。同时邓榕也看到老人的生活因多了志愿者的加入而有了笑声。
践行志愿服务
孝行协会给了他一个行孝的平台。几乎协会开展的每一项“孝心服务”活动,邓榕都积极参与,投入其中。
6月6日,下着濛濛细雨。正值端午佳节,邓榕挂念那些老人,他组织志愿者赶到湘潭市霞城敬老院与老人一起过节。
大家一起包粽子,谈心,整个敬老院一派天伦之乐的温馨景象。正谈得高兴,突然有人发现邓榕不见了。原来他发现敬老院里最偏僻的一个房间里,有位老人独自坐着,他便坐在老人身边欢快地和老人聊天。
从此以后,每到一个敬老院,邓榕都要先“搜索”一遍,看看有没有被忽略的老人。
“他特别真诚。每一次都全程陪同老人,亲切地与老人交流,有他的地方,就能给老人带去欢笑。”与他一起参加志愿活动的黄敏这样评价他。
今年的中秋节,邓榕带领志愿者们去慰问映山村和青竹村中贫困的孤寡老人。为了节省经费,给老人提供更多的物资,志愿者们骑行了六个小时来到了村子。
当他们一到目的地,一位老人就认出了走在最前面的邓榕,热情地招呼志愿者们去家里,随后拿出了家中所剩不多的花生,一个劲地往每个人的手中塞。
“伢子啊,感谢你们常来看我们这些老人家,我们也拿不出什么好的东西来招待你们,来,吃花生。”老人们发自内心的感激之语温暖了每一个志愿者。
接力孝行之棒
今年的5月8日,他接过上一任的接力棒,成为孝行协会新一届的会长。
“一个团队,领头人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是相亲相爱一家人,邓榕则是这个大家庭的家长,他的一言一行影响着身边的人”,协会的会员如是说。邓榕有一个信条:只有让别人知道你做了什么,你才会影响别人。
大二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点击了互联网上的“大公论坛”,偶然间发现了一个邀请参与论坛的人去长沙KTV唱歌的消息,他立刻感到这是一个让媒体了解孝行协会的机会,第二天下午,他就风尘仆仆的赶到了长沙,到达指定的地点,他才发现KTV的人都是来自各个知名媒体的“牛人”,就他一个仿佛有点不知天高地厚的学生。
在活动中间,他勇敢接过主持人话筒,幽默风趣的表现逗得在场的人哈哈大笑。在座的媒体人记住了这个开朗的男孩,此后,邓榕与《大公报》的记者一直保持着友好的联系,也借用一次次可交流的机会让《大公报》知道了孝行协会,了解了他行孝的理念。
“孝行协会所体现的‘孝老爱亲’符合社会道德的需要,以大学生为引导,倡导孝老风尚是一件值得支持的事。”《大公报》这样阐释他支持的理由。
在践行孝道的同时,邓榕认为作为一个“社团”不仅要体现它“团”的层面,更要重视它“社”的层面,和社会联系起来,这样它的意义才会更深远。
2011年暑假海南香蕉滞销,得知这一情况后,他发起“聚蕉活动”,筹建资金700元,网购海南香蕉500斤,送给敬老院的老人。志愿者们也通过自己的行动感染了众多社会人士。
在湘潭市响水乡青竹村开展活动时,有人捐款500元给老人,不肯留下名字,只是说:“你们做的事情很有意义!”有企业捐了2台太阳能热水器给敬老院,还有很多到当地的青少年志愿者参与服务。
近两年来,邓榕带领孝行协会成功举办了孝心班级、万封家书报平安、关爱空巢老人等孝行主题活动,并赴岳阳、永州等地深入开展心怀天下孝心行、笑脸计划、红歌下乡、空巢计划、关爱红老计划等系列特色活动,共建立孝心服务基地8个,服务空巢、困难老人超过5000人次,开展孝老服务次数1万余次。
弘扬孝行文化
“必须影响更大范围的人群,让更多的人理解孝的深刻含义,认识到行孝的重要意义。”现在的邓榕一直在忙着“湖南省首届大学生孝文化节”的相关事宜,“我希望今年是湖南省,明年是全国,通过孝文化节来创办全国首个大学生孝文化大本营。”
每天奔波在学生活动中心、寝室、教室之间,每期几万字的策划他已经负责写到了第11期,“我觉得我每天都是在跑着生活”,邓榕感慨自己这些忙碌的日子。
“有一次,从琴湖学生公寓六楼看到他穿着协会的会服走在学生活动中心通往金瀚林学生公寓的那条路上,突然觉得他好瘦,仿佛不是自己认识的那个激情满怀永不喊累的学长了。”一名2010级的协会会员回忆起一次看到邓榕背影的情形。
他的方案得到了支持,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对活动给予高度评价:“‘湖南省首届大学生孝文化节’非常有创意,内容很丰富,这将对全国的大学生起到一个示范和带头作用。”
在邓榕看来,孝行协会各项活动能顺利开展,离不开学校的重视和有关单位的支持。
“学校一直非常重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学生开展的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我们肯定大力支持。”校团委负责人说。
沃土育芳华。2007年以来,我校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学生,如全国道德模范文花枝、杨怀保,救火英雄夏形义烈士,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扶婷,抗震救灾志愿者张达等。连续涌现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被《光明日报》、《湖南日报》等中央及省级主流新闻媒体誉为“湘大群模现象”。
“与他们相比,我所做的微不足道。在行孝的路上,我一直以怀保哥作为自己言行的标杆,始终向他看齐。”邓榕切实感受到校园文化氛围对他的影响。
当记者问到邓榕,有一天,你会面临毕业和离开孝行协会的现实,有没有想过协会的明天会怎么样?
邓榕毫不迟疑地说:“《亮剑》里面有一个军魂,我的脑海里有一个词语叫‘孝魂’。孝魂是什么,它是一种传统,是一种使命。”
也许,这种传统和使命是这支团队在组建和磨合时,已由每一届负责人的性格和气质决定的,他们给这支团队注入了灵魂,从此,不管岁月流失,人员更迭,这支团队灵魂永在。
我们相信,行孝的路上,邓榕会越走越远,也会有更多的人追随他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