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 帆 起 航 正 当 时———2012届毕业生就业现状解读
11月25日,和煦的阳光洒在湘大这片充满热情和灵性的土地上,华彩四起,暖人心脾。“热烈祝贺2012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胜利召开”,横跨三道拱门的巨型横幅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我校应届毕业生云集学校体训馆和第一教学楼,选择由近300家用人单位提供的万余个工作岗位。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就业形势呈现怎样的新特点和新挑战?毕业生又该如何端正就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呢?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同解读本届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用人单位:亮出“择偶”新标准
有人说,找工作如同找女朋友。用人单位招揽人才也如同择偶,双方都按各自的标准耐心寻觅着。每年用人单位都会开出各种应聘条件,而今年不少企业又亮出新标准。毕业生能否在“一面之缘”下,让用人单位“一见倾心”甚至“一见钟情”呢?
“两个字概括我们的要求——创新。”湖南卓正科技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戴先生精炼地指出所需人才的要求。“当然不能从一次简单的面试就能看到创新精神,但从对话中基本能确定对方是否是我们需要的人才。”企业很看重毕业生的思维反应能力。另外,很多学生在面试过程中能用英文介绍自己,戴先生表示很欣赏这种创意表现。
广告学专业的刘同学在应聘《潇湘晨报》的广告策划一职时递上策划案,招聘人员对此很是赞赏,并回递名片。确实,简历可以从网上直接下模版,但也缺乏创意与亮点。这给毕业生提出了一个新考验,在面试过程中用新颖的方式展现自己更能突出特色,赢得青睐。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到来,各学科间相互渗透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社会迫切需要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新型人才,企业开始重视有“双学位”的综合性复合人才。
相比往年,今年供需见面会上出现了一个新特点:我校修读双学位的毕业生首次亮相。自2010年上半年我校开设了双学位课程,如金融、会计、法学、英语、人力资源管理等热门专业,不少2008级学生修读了双学位。双学位是否真能增添求职的“砝码”呢?
2008 级社会学专业的韦炜利用第二专业会计学签约一家国有企业——云南建工集团第三建筑工程公司,从事会计相关工作。“这的确出乎我的意料,两年双学位的学习为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但压力很大,接下来的时间我会更加深入地学习会计知识。”韦炜道出了难以抑制的喜悦。
湖南云箭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多一方面的专业技能固然很好,双学位是一个利弊共存的选择,大学生在有限的精力里能否做到兼顾两边?两个专业的融会贯通是最好的结果。”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倡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而企业也重视文化建设,有这方面特长的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湖南省通信建设有限公司招聘篮球、羽毛球特长生两名。负责人解释道:“招此类人才主要是为了本公司与其它公司打友谊赛,更好地加强团队交流与合作,促进公司文化建设。”随着企业文化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拥有某方面特长的毕业生在求职中大放异彩。
面对企业亮出的新标准,毕业生在向复合型人才发展的同时,要敢于创新、丰富自我,就能打开属于自己的那扇就业之门。
毕业生:端正心态,从容上阵
求职时方知光阴似箭,几年的磨砺,精心的武装,就好比建一座金字塔。深厚的专业知识是承受力量的塔底,一言一行是外露的塔身,敏捷的思维反应能力则是刺入云霄的塔尖。面对招聘方的新标准和新要求,怎样才能脱颖而出?
学好专业是王道。
“带了成绩单吗?”招聘会场时不时会听到这样的提问。“成绩能体现一个人的学习态度与学习能力。”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如此解释成绩的作用。可见,学好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质是敲开成功之门的基础。
细节反映精神。面试中,不少企业不动声色地观察求职者的言行举止,包括服装搭配、坐姿、走姿、语调等。现场用英语自我介绍、现场写新闻、现场画电路图等,外国语学院李同学很赞同企业这种不唯简历选人的方法。毕业生在面试过程中应从容淡定,轻装上阵,把最自信的一面展现出来。
受我校地缘因素的影响,有些企业没有到我校进行招聘,但很多毕业生主动关注企业的招聘动态,锲而不舍地走上漫漫求职路。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毕业生祁国荣五六次奔波在湖大、中南、长沙理工的招聘会现场,最终成功签约中建三局。“了解到中建三局在湖大招聘,我就提前一天去熟悉场地,提前一个小时进入会场跟负责人交流,并主动帮忙布置场地,派发传单等。正是这样的一个个小行动,给负责人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并最终以3000元左右的实习工资成功签约。”
学会主动,把握机遇,适时出击。绝对的自信、坚决的气场在求职中不可或缺。面对严峻的形势,毕业生可转变心态,扩宽视野,向海外“进军”。
毕业生伍鹏和曾辉就选择了一条非同寻常的道路,他们分别签约了上海、湖南建工的海外部——东南亚的柬埔寨和非洲的坦桑尼亚,从事三年的援助性工程施工管理。曾辉面带微笑地说:“我们还年轻,年轻就要舍得努力和付出,坚持下去就是价值的提升。之所以选择海外,看中的是发展前途。”据了解,签约海外工程的发展速度比国内迅速,年薪大概在10至20万,3年内可望培养为项目经理。
转变心态,放宽视野,坚守信念,在就业的潮流中浪遏飞舟。这是一种心态的转变,也是一种时代的适应。
就业形势:严寒中弥漫春风
“如果你是一条鱼,就不要错失跳龙门的机遇!”
“如果我是一匹千里马,我的伯乐又在何方?”
近十多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扩招,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据国家教育部统计,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大约有680万。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的不断增加、再加上往年未就业的毕业生,近几年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十分严峻。
记者从招聘会上了解到,由于国内经济刺激政策效果不断显现,加上企业在竞争过程中品牌意识增强,主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或产品、技术升级,而吸纳优秀毕业生已成为其转型战略的重要措施,使得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出现放量增长。无论国企、外企和民营企业都表现出了积极的参展愿望。
部分毕业生还持观望状态。专家提醒,今年的就业压力虽总体有所缓解,但招聘企业都千方百计招优秀学生,因此竞争还是比较大的。由于每年可提供的新增就业岗位有限,对就业拉动效果不会特别显著。同时,国内外贸易依存度较高的企业生产和出口减速,吸纳毕业生能力有所减弱;再加上历年累积的待就业毕业生以及结构性、知识性、观念性就业难问题依然存在;另外,在新一届大学生即将迎来求职高峰时,国际经济环境再度出现波动,欧债危机尚未完全解决,国内部分地区中小企业出现倒闭潮,2012届毕业生就业压力仍然较大。
在“找工作难”与“招不到人”鲜明的对比中,鲤鱼与龙门,千里马与伯乐,上演着太多的坎坷艰辛,但严峻形势的背后春风依旧在。
麦可思研究院独家撰写的《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指出,2009届和2010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连续两届呈现上升趋势,2010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全国总体就业率为89.6%,比2009届全国总体上升了3个百分点,高于金融危机前2007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约2 个百分点。其中本科院校2010届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2% 。
我校每年毕业生人数也是呈不断上涨的趋势,从2009届7000多人到2012届近9000人,就业大军日益庞大。但我校2010届、2011届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0%以上。学校与各类企业达成协议,多次举办各种校园招聘会、供需见面会,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在湘潭大学就业信息平台上,就业信息也在不断更新。
长风破浪迎旭日,扬帆起航正当时!求职路上会有荆棘坎坷,会有风雨兼程,也会有雨雪初霁,但只要奋起拼搏、敢于挑战,端正就业心态,我们就能凭着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强的综合能力收获无悔青春,开启人生新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