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女孩的大学之梦记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刘芳源
【编者按】
我院一直坚持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博雅精专的高等职业教育之路,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自国家将民办高校纳入国家奖学金范围以来,我院的王莹莹、冉启娟、杨玉璧、沈旭维、陈蓉蓉、王薇、陈净含、强悦、黄蕾润、李玲、刘芳源11名同学获得了这一殊荣!这11位同学是学院众多优秀学生中的佼佼者,应当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和楷模。本报特辟专栏介绍李玲等同学的事迹,希望其奋斗历程也成为激励广大学子们不断学习,不断超越的驱动力。
“我在标榜学院这片小天地里以自己的方式快乐地成长着。这样的步伐是轻快的,生活是幸福的。”站在熟悉的领奖台上的刘芳源袒露了内心最纯真的想法。时间很快,距离3年前,站在同样位置、踩着脚下同样的这片土地的她还是一个青涩、腼腆、茫然、胆怯的女孩。如今以优异成绩获得国家奖学金,站在毕业十字路口的她多了一份从容、自信与阳光般的微笑。
学习就像长途旅行,累并快乐着
刘芳源喜欢旅游,喜欢用心去感受不同地域的人文风情。她说,学习就像一次长途旅行,只有全身心的投入其中,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并有所收获。
作为一名环境艺术系景观专业的大三学生,在过去的两年学习生活中不论有多么辛苦,她总是严谨认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业,风雨无阻地出现在课堂上。身为班长、学校广播站站长、系团支部副书记的她给人的总是忙碌而热情的形象。忙碌地参加学校各类文艺活动,忙碌地做好老师的助手为同学服好务,忙碌地参与社会实践与公益活动。虽然生活这样忙碌,她却能很好的平衡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专业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
她说她作为一名旅游爱好者很喜欢《Lonely Planet》里面惠勒夫妇说的一句话:不停地旅行,让我们相信,旅行不单单是让人与人见面的“唯一方式”,旅行还可以拉近这个误解重重的世界。学习同样如此,在标榜学院的大学生活中,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认识景观设计这个领域,通过学习播音主持结交了不同专业的优秀同学,通过学习怎么做好一名班长收获了同学间那份浓厚的友谊……
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学习的道路是漫长的,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很多年轻人开始思考自我价值和精神归宿。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途径使得更多的年轻人在朋友的建议下纷纷背起简单的行囊,带着问题独自上路。对于他们来说,“旅行”的目的地固然重要,但是“旅行”中的经历体验更是他们所关注的。无论是一个人独行还是众人结伴,他们都不是沿路看着风景,而是尝试体会自己从来没有经历过的生活磨砺。
在这个漫长的学习道路上,刘芳源同样如此。她对待工作的认真与负责,她对待学弟学妹的耐心,每个人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班上的事她也处理得井井有条,安排得妥妥当当,所有人的反应都很好,你从来都不会在考勤表上看见她的缺勤情况,每节课她都按时上课,从不迟到,从不早退,就这样她默默地坚持了三年,做了三年,可你从不会听见她的抱怨,她的不满。待人诚恳,做事认真负责就是她给人的印象。
暑期在新疆的实习生活,恶劣的气候条件与简陋的居住环境,并没有让这个坚强的女孩退缩,“面对生活,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迎难而上”。大约两周后,由于不适应新疆的环境,她生病了——真菌感染。面对身体的不适和各方面的压力,她依旧选择坚持,没有丝毫的抱怨。现在回忆起来,刘芳源说在那段辛苦的日子里她最要感谢的就是朋友的关心和老师的照顾。一句暖暖的问候、一杯温热的开水、放在手心的小小的药丸,这些普通的举动,刘芳源都记在心里,她说,她很珍惜这份友谊、珍惜身边的朋友、珍惜每一次的休戚与共。
心怀感恩 放飞梦想
今天我们看见的刘芳源乐观、自信、开朗、活泼,但又有谁知道在这一路的成长历程中她经过了多少荆棘、面对过多少伤痛?在这一路上是那份“旅行”的心境让她更加珍惜今天的自己,现在的生活和美丽的新家。
刘芳源说,她曾一度向往过拥有云南浓郁人文气息的昆明文林街、自然景观奇崛多样的茶马古道、传奇浪漫的泸沽湖畔,激越奔腾的虎跳峡;但在她的心中最美的还是自己的家乡——四川新北川。说到新北川,刘芳源手舞足蹈地向我们描绘起北川新面貌。她说如今的北川最漂亮的是民居,最现代的是医院,最牢固的是学校,最满意的是群众,最幸福的是能继续生活在北川大地上的每一个北川人。
从北川到成都到标榜,刘芳源说,一个沉甸甸的梦想一直深藏在心中,它陪伴并激励着她度过了最快乐、充实的三年大学生活。在这条通往梦想的道路上,她从未停止过追寻的步伐。只要一有时间,她会独自躲藏在图书馆的某个角落,静静地享受着允吸知识的快乐,静静地让自己不被喧嚣的尘世所左右与彷徨。她悄悄告诉我们,这个梦想和自己的专业有关,和美丽的家乡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