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9日,采矿楼的大厅里,一纸红色感谢信吸引着许多来人驻足:“……住院近两个月期间,学校和学院领导及同学给予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帮助我们度过了这段艰难时期,现在易盛已经完全康复,作为家长的我们真的万分感激……”
这封感谢信是刚刚康复出院的我校安全工程2008级学生易盛的母亲所写。
这天,母亲陪着易盛带着锦旗与感谢信来到学院,回到离开近两个月的校园。虽然刚刚出院,但是年轻的易盛笑靥如花,看着她阳光明媚的笑脸,谁也想不到就在两个月前,她还是命悬一线,在重症监护室里抢救的危重病人。
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还得从两个月前说起。
10月13日,早上8点59分,资安院辅导员黄麟淇接到了安全工程专业某班的班长的电话:班上易盛同学突然头疼剧烈,情况紧急,同学们拨打了120,现已被救护车送往最近的市四医院急救。黄麟淇立即向学院报告,并把情况告知了易盛远在新疆的父母。
9点48分,资安院党委副书记孙胜与学工办老师赶到医院,为易盛垫付了医疗费,并一边向学工部报告,一边与易盛的家长进行电话联络。10点30分,医生诊断必须马上进行引流手术,抢救生命!此时的易盛已经完全昏迷,在重症监护室抢救。“我们同意签字,拜托了。”———简短的短信,传递着一位父亲对女儿最深的关爱和对学校最大的信任。
11点10分,收到消息的校党委副书记徐建军立即终止了正在召开的会议,与学工部李景升部长赶到易盛的病房外,现场指挥抢救。“高书记指示,要尽全力抢救,不惜一切代价挽救学生生命,学校就是学生的亲人。”徐建军副书记带来了校党委高文兵书记的嘱托,更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离开医院前,徐书记拿出学校给予的慰问金,殷切地嘱咐:“一定要妥善的与医院沟通好,接待好家长,有困难就向我反映。”
在学校领导老师的关心下,在同学们的祝福中,易盛的急救手术非常成功。主治医生手术后表示,幸亏及时送到医院,如果再耽误十几分钟,后果将不堪设想。
在住院治疗的两个多月时间里,学校一直关注着易盛的病情:徐建军副书记和李景升部长多次询问病情,并安排治疗工作;资安院李夕兵院长、许宏武书记和孙胜副书记亲自接待家长,多次前往医院看望,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同学们自发地组织24小时轮流陪床,给病中的易盛讲开心的事,帮她做护理;班导师和辅导员买来住院和护理用品,用棉签一点点沾湿易盛因发烧而干燥的嘴唇,握着易盛母亲的手传递信心和温暖。
时间一天天过去,一个接一个的好消息不断传来:易盛醒了,她能说话了,她能翻身了,她的体温下降了,她能走动了,介入治疗成功了!
12月5日,易盛终于康复出院。
出院后,母亲本想让她回家休养一段时间,可是她不愿意,“马上就要毕业了,我想和同学老师们多相处一段时间,学校就和家里一样。”
满怀感激的母女俩回到学校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制作一面锦旗———“感谢中南大学领导及资安院全体师生:关爱桃李学子,美德扬彻五湖。”易盛说:“大家都说我很幸运,我最大的幸运就是来到了中南大学上学!”
12月20日下午,天气阴沉寒冷。一直牵挂易盛病情的校党委书记高文兵,在徐建军副书记的陪同下,到校本部学生宿舍15栋513寝室看望了刚刚康复出院的资安院安全工程专业易盛同学和家人。
一张写字看书的床桌,几杯热气腾腾的开水,高书记一行和易盛、易盛妈妈及寝室同学围坐在一起拉起了家常。聊起两个月来的住院过程,高书记说:“学校就是学生的亲人,咱女儿很坚强”。在得知易盛本打算报考本校硕士研究生时,高书记嘱咐她现在的任务就是安心休养,早日康复,再续学业。同时专程带来了一套印有中南大学标志的青花瓷笔和自己珍藏的笔记本送给易盛,鼓励她健康乐观成长,珍惜青春和生命,书写出自己美丽多彩的人生。
易盛告诉高书记,在得知自己可能得了重病、意识不够清醒时,她生怕自己会忘记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们,就一遍遍呼唤她们名字,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昏迷的自己能感受到关爱自己的气息。原本家人要接她回家休养,但易盛不愿离开深爱的学校,不愿离开温暖的班集体。“我很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我就是喜欢中南大学,这里就是我的家!”
寝室四个人中,易盛年龄最小,从她得病住院到治疗康复,三位室友一直陪在身边,关怀无微不至。看着一直忙里忙外,端茶倒水的三位 “姐姐”,高书记动情地说:“其实住在一个寝室,就是亲姐妹。易盛多亏你们的照顾。”
病危学生易盛的救治纪实
一位特别“亲人”的探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