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中南军人———

国防生









  清晨的校园还是一片静谧,正是酣睡梦甜的时候,他们却已悄悄摸下床,循着微亮进入操场开始一天的训练。晚上,课毕,同学们三三两两地往宿舍赶,他们却喊着嘹亮的口号跑过林荫道,跑过大道口,仍然斗志昂扬。大学的第一堂课———军训,他们是严肃又可人的“教官”,开学典礼上,他们器宇轩昂,口号震天,他们组成了国防生方阵。
  统一的着装,没有差别的板寸,在偌大的校园里,他们总能被轻而易举地辨认出来;坚挺的步伐,昂扬的神态,他们是校园里无处不在的靓丽风景。他们,就是中南军人———国防生。
  今年的军训表彰大会,最大的赢家无疑是4营16连,三个单项一等奖以及综合测评一等奖将16连的军训行囊装得满满的。良好的成绩离不开辅导员老师的悉心指导,同时也离不开16连连长李佳东等优秀国防生的认真施训。
  从2006年开始,我校的国防生开始承担中南大学的本科生军训工作。军训的教官都需要经历广州军区组织的为期两个月的桂林暑期集训的考验,“四会”则成了一名“教官”是否通过考验,是否合格的标准:会讲、会做、会教、会做思想工作。
  李佳东是这些国防生教官中的一员,已经大四的他,是中南大学国防生模拟营综合部的部长,对待工作,他一直很认真,从担任排长到担任连长,从指导内务,到理论学习,再到实践训练,他越来越熟悉,质量也越来越高。军训时,观察同学们的身体状况,在大家的可承受范围内,不断提升训练的强度与难度;休息的过程中,与同学们谈心,了解大家的思想动态,提高大家的积极性。 “其实,十几天的军训对新生们的身体素质不会有太大的提高,我们教会新生的并不是简单的队列动作,我们要让他们树立一个积极的态度,不管是对待生活,还是对待学习,都要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15天的军训,事事尽心而为,时时尽力而行,“用心对待工作,才能对得起学校对我的信任。”
  “施训时,学弟学妹们都在看着你,只有自己变得更优秀,才有威信去管理别人。”但营教导员梁佳坦言,“现实和梦想总是有那么几步差距。”“小时候看电视喜欢看战争片,在那些黑暗的旧社会里,中国人一直都是被侵略者,所以从小暗下决心要将青春的激情和热血抛洒在战场上,可是当自己成为了一名国防生,当梦想逐渐靠近时,学习和训练的冲突却让我苦恼不已。高强度的训练让我经常觉得很疲惫,上课总想打瞌睡。”但是想成为一名出色的国防生,学习怎么能落下。此后,梁佳总是比别人早到教室,第一排成了他的专属宝座。梁佳笑着说:“坐在老师的眼皮底下,再瞌睡也要忍着,努力使自己认真听讲,慢慢坚持下来,习惯了之后发现一切都不是那么难以逾越。”如今,梁佳已经大四了,拼搏的精神、坚定的意志都让他在体能和学习方面成为国防生中的佼佼者。
  大四的梁佳即将毕业,但我们问到他将来有什么样的打算时,他表情严肃,一字一顿道:“祖国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成绩和体能优秀的他已经被保送本校读研,但是他想先去部队两年,了解部队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军人,自己将来还要做哪方面的努力。“这样再回来读研,目标更明确,会少走许多弯路。”他很认真地说到。
  时间紧,强度大,严苛的训练占据了国防生生活的大半。但是,当日复一日的单调训练成为平常,便会在那之外体验到一种特别的情趣。
  还记得今年的开学典礼暨军训表彰大会上那个飒爽英姿的举旗手吗?他就是赵炎,一个既普通又特别的大三国防生。
  因为身高的优势和以往训练成绩的优异,赵炎在数百名国防生中脱颖而出,成为今年开学典礼上的举旗手。“从确定我成为举旗手到正式出场,我跟我的队友共练习了两个星期。每天6时10分起床,集体的晨练过后我们便会开始训练。刚开始的时候,我和队友分别训练自己的动作,光训练挥旗这个动作,我就花了整整两天的时间。由于开学典礼那几天恰逢长沙大风的天气,所以必须要很用力才能将手中的大旗挥出去,到最后时,手臂几乎都麻木了。不过我不能辜负领导给予的信任,也不能为国防生队伍抹黑,所以我不断暗示自己一定要坚持到底!”单独训练完成后,赵炎便跟另外两名护旗手一起训练,协调动作、协调步伐,这期间的磨合又是一个星期,赵炎笑着说:“我们每天都要在训练场地来来回回地走,一遍又一遍重复同样的动作。两名护旗手也很辛苦,他们要单肩扛7斤多重的枪来回踢正步,每天训练完回去,大家的身体都很痛,但是我们都觉得身上有种责任,必须坚持下去。”开学典礼上赵炎和两位护旗手的表演不过几分钟,但完美的挥旗,无可挑剔的正步,都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兴趣爱好,赵炎也有,他偏爱摄影。有空的时候,他经常拿着相机,骑着单车,或去湘江边、或上岳麓山、或是更远的地方,拍下他喜欢的风景,“拍下那些美丽景色的时候,就会感觉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也会因此静下心来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思考自己的人生。”我们有幸见到了赵炎的摄影作品,询问他是否参加过摄影比赛,他摇摇头,淡淡地说:“我拍这些美景都是为了自己欣赏,不希望这些美好的东西商业化、利益化,所以还是自己留着慢慢地欣赏吧!”
  因为对军人这个职业的崇高向往,赵炎毅然报考了国防生,“选择当一名国防生,就是希望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军人,奉献自己,报效祖国。”“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每天都在一起训练,国防生们之间自然也有着很深厚的感情,李佳东就说“我们之间的感情不是一件事或者是几件事情累加在一起形成的,我们的感情是在日复一日的一起训练中磨练出来的。”
  每年4月份,国防生模拟营会举办军政素质比武大赛,在比武大赛里,国防生们不仅是比赛中的竞争者,更是同一个团队的兄弟姐妹,相互帮助,互相关爱,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扶持的动作,在不断超越自己的同时,也让国防生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假期,李佳东他们会骑着单车开始一段行程,可能是去旅游,也可能是去做社会实践调研。李佳东说:“我们骑着单车去过衡山游玩,也骑着单车去过浏阳开展‘重温党史,追溯军魂’的暑期实践调研活动。还记得有一次骑车出去玩,我们班的一个女国防生没有力气了,我们大家就用绳子拴在她车子的前面,一同把她带上山顶,在我们这里,绝对不会抛下任何一个人不管。”
  宋琦是国防生模拟营的副营长,现在他已经成为国防科技大学的保送研究生。不过宋琦和一般的国防生不同,他只有三年的国防生生活。宋琦笑着说:“大一的时候,我只是信息院一名普普通通的学生,在大一下学期末的时候,通过每年6月到8月的国防生再选拔实现了自己的军营梦想。”也许正因为如此,对于普通本科生和国防生的生活区别,他有更深刻的感受。“普通本科生是一个大集体,同学之间交往的机会不多,而国防生是一个小集体,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训练、一起娱乐,生活中有许多交集。我们之间除了同学情之外,还有浓浓的战友情。”每天除了学习和训练,宋琦还喜欢打篮球,他说:“所有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生活节奏,每次去打球都是一呼百应,而不像普通的本科生,大家各忙各的,要统一组织一次活动比较难。”宋琦回忆自己刚成为国防生的那段生活,“当时最大的困难可能就是五公里障碍,大一的时候都是只跑1000米,两圈半就结束了,而国防生每天要跑十二圈半。第一天是排长一直跟着我跑,不断地告诉我:‘不要放弃’;其他已经有一年的国防生生活经历的同学们经过身边时,也总是不断地鼓励我,告诉我怎么调整呼吸。当所有人都给你加油时,你就没有理由放弃自己。就这样,只用了十天时间,我就克服了五公里障碍。”正是因为生活在这样一个温暖的集体中,宋琦凭着过人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意志,经过08年一个短短暑假的训练,完成了从一个普通本科生到国防生的完美过渡,并且连续三年都一直担任每年九月份新生军训的教官,直到现在成为国防生模拟营的副营长。
  如今就要毕业的宋琦,对这三年的国防生生活有着诸多不舍,从一个普通兵到一个管理者,他付出了自己的努力,在严格要求别人的同时,也不断要求着自己。而更多的“宋琦们”,都坚定着报效祖国的信念,锤炼自我,努力让自己蜕变成一个真正完美的“军人”。
不断向优秀靠近的“教官们”
真性情的“准军人”
亦师,亦兄,亦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