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展工书记与我校学子共进午餐
2011年12月6日上午12点半,省委书记卢展工在校党委书记关爱和以及校长娄源功的陪同下,来到金明校区北苑餐厅就餐。卢展工书记和我校潘锦瑞、魏湲丹、邵正波三位同学坐在同一桌吃饭,并与他们进行了愉快的交谈。
卢展工:同学你是哪里人啊?几年级啦?
潘锦瑞:卢书记,我是安徽合肥人,是大一新生。
卢展工:那还是外省的同学啊,怎么会来河大上学呢?
关爱和:河大每年招生,外省的学生都占一定比例。
潘锦瑞:卢书记,我们河大的历史很悠久,而且我学的地理科学专业也很不错呢。
卢书记看看潘锦瑞的餐盘问:你的这一份套餐要多少钱啊?
潘锦瑞:我的4块钱一份。
卢展工:哦,那和我的一样嘛。
这时,工作人员给卢展工书记端来一碗面。
卢展工:“这不是我点的,我要的是一份榨菜清汤,这不是我花钱买的,我不吃。同学,给你吃吧。”卢书记说着把面推到潘锦瑞面前。
潘锦瑞:卢书记,我们的饭菜还合您的口味吗?
卢展工:嗯,挺不错的,和我们省委机关食堂的差不多。现在大学生的伙食标准,比起我们当年要好得多啊!你每个月的生活费大概是多少啊?
潘锦瑞:我每个月生活费在700元左右,包括伙食费以及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的开销。
卢书记又问身边的魏湲丹:你是哪个专业的?
魏湲丹:我是新闻学专业的,卢书记。
卢展工:哦,那不错啊,这可是很热门的专业呢,搞新闻的要和政治打交道啊。
关爱和:今天卢书记还观看你们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演出了呢,不过由于行程的原因,没有观看完。
卢展工:嗯,今天的表演很不错,有一个模仿“新闻联播”的节目没有看呢。你是几年级的啊?
魏湲丹:我是研究生一年级的。
卢展工:那你们研究生有工资吗?
魏湲丹:我们没有工资,我们有补贴。以前的补贴是每人每月200元,今年提高到每人每月600元。
卢展工:哦,那应该能解决每个月的吃饭问题了。我们那个时候研究生可以上班拿工资呢。
这时,朱钦同学来到卢书记身边问:“卢书记,您是浙江人吧?”
卢展工:嗯,是的,同学你是哪里人啊?
朱钦:我也是浙江的,我是浙江绍兴人。
卢展工:哦,那我们还是老乡呢。你会说绍兴话吗?那个“没有”用家乡话怎么说啊?
朱钦用绍兴话说了“没有”,卢书记很开心地笑了,让朱钦回去吃饭,别等饭凉了。
过了一会儿,卢书记端起汤碗喝汤,他说:“我们河南人就像这大碗一样大气,一样豪迈。”他又扭过头对朱钦说:“姑娘,在浙江看不见这样大气的碗吧?”
大家都被卢书记风趣的话语逗笑了。
潘锦瑞:是啊,卢书记,我们河大学子也像这碗一样大气。
卢书记微笑着点头,看到摄影的时勇老师在旁边的餐桌边坐着,他说:“你也辛苦了,快去吃饭吧。”
邵正波:卢书记,明年就是我们的百年校庆了,到时候还请您光临。
卢展工:是啊,明年就是河大的百年校庆了,河大可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几所百年老校呢。
卢展工对潘锦瑞说:小伙子,你很幸运啊,正好赶上明年的百年校庆呢。
潘锦瑞:是的,我很庆幸自己能赶上我们河大的百年校庆,我们河大百年积累下的厚重的文化底蕴让我觉得很自豪。
卢展工:这一百年确实需要好好总结,明年的百年校庆要注意三点,这三点我已经和关书记交流过了。(见本报一版新闻)大家用餐完毕,卢书记亲切地跟三个同学握了手,并说:“跟你们一起吃饭,我很高兴。”学子感言潘锦瑞:和卢书记以及校领导同桌共餐,最大的感觉就是卢书记很朴实,很亲切,并不让人感到有压力。卢书记谈话很随和,让人很放松,愿意和他交谈。当卢书记把那碗面给我的时候,我觉得很温暖。卢书记说话很实际,很风趣。卢书记和我握手时那股从手心里传递而来的温暖,让我感动。
魏湲丹:和书记一起吃饭的20多分钟里,我感受到了书记的亲切和对河大学生的关爱。他就像一位和蔼的长者,关注着我们的生活起居,关心着我们的学习成长,这让我感到十分开心与激动。这是一次很难得的经历,也让我感受到了他平易近人的风范和心系群众的情怀。
邵正波:卢书记给人亲和的感觉,为人朴实,不摆官架子,关注民生,切实为学生,为教育着想,是党员代表中的先进模范,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潘锦瑞 魏湲丹 邵正波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