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小王的一天


  2011年11月,已是河南大学11级新生在大学度过的第三个月份了,他们的生活或是多姿多彩,或是忙碌不已,又或是悠然闲适。我们不禁想知道,他们是否适应这里的生活了,又或是从中得到了什么吗?且让我们继续跟随11级新生小王,看看他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晨光熹微清晨,初升的太阳将微弱的光芒洒在阳台上,小王本想睡个懒觉,可那课程表上赫然写着:一、二节———大学英语视听说。在熙熙攘攘的食堂里饱餐后,小王随着上课的人群来到综合教学楼。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播放了关于乔布斯的视频,可小王的肚子却不是时候地疼了起来,心里只得盼望老师赶快下课。这时,后门“砰”地一声响,小王回头一看,已经有同学先他一步跨出了教室,而老师却像是不曾听到那声响般淡定自若。小王顿时纳闷了:大学里的老师和同学都相互“理解”吗?临下课前,老师布置作业,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说:“要求谈论关于乔布斯的那些推动科技创新的想法与举措,并说出我们应向他学习哪些精神。”老师特别强调,作业要求准备充分,形式不限,但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小王明白了,这就是高中老师口中所说的发散型思维,他顿时对大学有了新的定义。丽日当空接下来的高数课是最让小王头疼的科目,老师经常一节课就讲十几页的内容,如果课前不预习,上课时要想听懂都很吃力。“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就是虽然我上课没听讲,但是却发现认真听讲的你也没有听懂。”小王看着这条搞笑微博,自己也苦笑了。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小王和室友决定坐在前排,可以聚精会神,也能够听得更加清楚。可来到教室却发现前几排的座位都被同学占过了,要么是桌上贴着“占位”的便签,要么就是放着一本书,无奈,小王只能靠后坐了。“我们都是早上就来占位的,你这会儿来肯定没有好座位了。”旁边一哥们儿打趣道,小王顿时语塞了。终于熬到了下课,小王的书上却仍然干净如初,再看看黑板上老师密密麻麻的板书,小王懊悔自己又荒废了一节课。看来,在大学里找到适当的自学方法是很有必要的。日过正午一上午的课让小王累得没精打采的,吃过饭正打算回寝室好好睡一觉,手机却震了起来,是班长的短信:请各位同学于十二点半到院二楼阶梯教室集合,我们要举行素质大赛,辅导员要点名的哦。这下小王更加无力了,他本想好好睡上一觉,然后出去买点东西,放松一下,可是计划却被这活动给“破坏”了。
  在去教室的路上,小王的同学有的在狂奔,也有的像小王一样,没精打采地挪动着步伐,虽目的地相同,各自却有着不同的心情。素质大赛现场,选手们在回答着各种问题,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才艺,从歌曲演唱到乐器展演,精彩的节目羡煞了小王。看着自己的同学在舞台上尽显风采,小王忽然想起了自己看到素质大赛报名通知时的不屑,也开始后悔没有参加这样的活动。颁奖环节里,看着获奖选手那开心的笑容,小王似乎有点明白那所谓的“自由”是什么意思了。他暗暗告诫自己,大学里一定要把握机会,不断锻炼和展示自我。月影摇曳活动结束已经是傍晚的光景了,小王漫步回寝室,发现室友们都在玩游戏。他也打开了电脑,准备跟他们拼一把DNF,却忽然想起自己刚刚下定的决心,再回想一年前的此时此刻,他必定是坐在书桌前整理错题、做数学卷子。于是,小王合上电脑,理了理思绪,在日记里给自己定下了新的计划。午夜的“卧谈会”上,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课堂上老师的千姿百态,从老师的独特习惯谈到听闻来的奇人异事,小王回忆着,嘴角禁不住向上扬起。
  躺在床上回想这一天的生活,有高声的大笑,也有暗自的低落,但都已经成为过去了。小王知道,要想做得更好,就要勇敢迎接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