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讲座,你hold住了吗?
每年新生初进大学,学长们总会这样告诫:在大学里,一定要听过一次讲座,丢过一次自行车,谈过一次恋爱,这样的大学生活才算圆满。听一次讲座,俨然成了“大学三件事”的头等大事。可见讲座在“过来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要说文化之最盛处,无能出大学之右者。大学内汇聚了一大批专家学者,学术自由,各类思想撞击竞发,更通过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兼职教授等方式,网罗了不少名家。他们的智慧和思想在讲坛上得以展现和激发,形成了大学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最深入:专业讲座针对与专业联系密切的社会热点问题,学校通常会邀请相关专家对该热点问题进行解读和探讨,这种热点类的讲座往往很受欢迎,除了校内学生,某些主题讲座还常常引来不少社会人士的关注。而今股票等投资方式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很自然,金融与证券就成了最热门的关键词,而与经济相关的各类名人讲座也都因此火了起来。我校工商管理学院院长魏成龙教授曾受邀解读股票价格变动规律和股票投资十法则,这一场讲座的热门程度可想而知。
社会名人以及文化名人等一切具有“票房号召力”的人物是公众特别感兴趣的人群,大学对这类人群也有足够的吸引力。时机恰当的时候,名人们也会到大学“客串”一把。此外,世界名校的校长以及诺贝尔奖获得者来高校访问时,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定动作”,就是在高校举办一场讲座。如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龙·西查诺瓦以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蒙代尔都曾经登上过我校的讲坛,受到了“粉丝”们热烈的追捧。
知名校友也常会选择前往母校,以讲座的形式与学弟学妹们零距离接触。本校的著名教授、学术大师,更是莘莘学子慕名许久的“偶像”,许多同学自入学起就一直期盼能够与名师对话,过一把“百家讲坛”的瘾。
知名企业家、著名作家和主播等,也常常光顾高校与学子面对面。著名主持人李咏到我校演讲时,大礼堂的门差点被蜂拥而至的学生挤破。由于名人类的讲座主题相对大众化,亲和力较高,容易被更多人接受。也正因为名人会吸引到大规模的听众,这类讲座一般会采用提前发票的方式来限制听众人数,不过场面依然十分火爆,甚至过道和座位旁边的空地都站满了人。最实用:学术讲座学术类讲座一般由某个院系或研究机构主办,邀请的嘉宾多为该领域的知名专家,而讲座的主题也会围绕领域内某一具体问题进行。常言道,隔行如隔山。这类讲座对该领域内的人来说,是一顿大餐,可是对于领域外的人来说,可能连热闹都看不了。但正因为此,讲座内容相对高端,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研讨价值。参加这种讲座,往往能体验到思想的火花式碰撞,也能了解到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特别是一些基础学科的讲座,更是成了相关院系学生除上课和实验之外的第三课堂。
在大学里还有一类常见的讲座类型,那就是各式各样的论坛或者研讨会。这类讲座通常围绕某一个较为宽泛的主题进行一至三日的探讨,与会人员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侃侃而谈,风度翩翩。有的论坛还设有分会场,师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议题,仿佛是自助餐一般可自由选择,于适意之中享受学术资源。
由于论坛持续的时间比一般讲座更长,通常都会设置中场休息时间。这时感兴趣的听众还有与嘉宾面对面单独交流的机会。碰上院系举办学术周,系列讲座更是异彩纷呈,让听众痛恨自己分身乏术,有时常常要忍痛割爱,在不同议题的讲座中做出选择。最直接:考研讲座文学院的小培刚参加完考研公益讲座回到寝室,马上就和两位室友交流起来。当听到小培说考研讲座请到专家专门讲解复习方法及考试注意事项时,两人都很后悔没有一起去听。
每年的考研季,各类考研讲座便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考研公益讲座通常能够给学生一些有效的指导,邀请到的考研辅导专家会根据学科特点系统介绍复习方法和考试方向,对考研复习有一定指导作用,而且现场往往会分发资料作为赠品,如《考研英语核心词汇》等,都是复习期间不错的辅助工具。
很多考研同学在考前比较迷茫,同时专注于复习而忽略了很多常识性的东西,而考研讲座则可以帮助同学们调整心态、综合梳理,往往对考研成功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