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召开“提升质量 凸显特色”座谈会


  本报讯 11月10日下午,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全体教师围绕“提升质量凸显特色”主题召开了座谈会。座谈会由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杨云母院长主持。
  杨云母院长首先介绍了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提升质量 凸显特色”的具体规划和措施,包括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学生外语教学、加强实验班建设等10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她要求每位教师身体力行,从我做起,完成好自己的任务,努力使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强特色,快发展。随后,与会老师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围绕质量和特色展开认真讨论。
  王云凤副院长认为,“提升质量凸显特色”应该知道自己的特色是什么,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特色确定应该与我校发展特色分不开。我校的特色是培养财经类的应用型人才,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特点是外向型,所以学院的特色应该为涉外经济领域培养应用型人才。有了目标就要确定执行方案,具体方案制订应该从人才培养方案修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改革、教师培训等方面入手。目前首先应该做的是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和实践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和实践能力是学院每位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党总支书记樊征宇说,人才培养目标的特色非常明显,一是外语能力强,二是对外经济贸易理论和实际应用能力强,这一直是我们的特点和优势,我们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强化这些特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从大一学生一入学就教育学生,外语是我们的看家本领。要请优秀校友来学院给新生做入学教育。教师、辅导员要经常激励学生学好外语。要通过校园文化活动,锻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英语节”的系列活动、英语演讲大赛、辩论赛等。我们树立王星这个典型很好,不仅是表彰她的南非支教,她的学习和其它方面都非常优秀,是学生的楷模。
  刘丽娟副院长认为,从科研角度讲应该构建激励机制,搭建平等竞争的平台,应从加强科研规范化入手,从根本上提高学院教师的科研能力,打造学术精品,科研应面向国家和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
  韩岳峰老师说,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从专业建设上来讲一直比较有特色,现在外部大环境影响很大,学生思想变化也很大,在当前形势变化的前提下,如何坚持自己的特色,还有许多工作要去做。
  刘铁明老师就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关系谈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在教学管理方面可以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借鉴其它院校的经验和做法。
  李建民老师说,人才培养必须强调特色,应制定出具体措施坚持贯彻执行。他说,从新生入学开始就要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
  时雨田老师结合自己教学督导工作,介绍了教师授课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他肯定了外语部给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配备的外语教师好,并对怎样抓好学生的外语教学、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关嘉麟老师建议每个教师负责一个班级,定期深入班级,接触学生,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
  座谈会上,与会的各位教师表示,要在学校事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工作。(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