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的长沙丹桂飘香,我校迎来2011级新生。他们从五湖四海带着梦想、希冀,带着对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带着“少年壮志不言愁”的豪迈气概,汇聚而来。14天高强度的军事训练,224个小时的汗流浃背,是对他们的一次严峻考验。在教官们“绝不手软”的严格要求中,能否hold住,是坚持还是放弃,他们用行动交出了自己的答案。从此,他们对大学有了更深一层意义上的了解,使本来完美的想象更多了一点现实的色彩。
流汗不流泪
“我能行,我能行,我能行!”,这是在经过军训方阵时记者听到的嘹亮吼声,自信、坚定。站军姿,走齐步,踢正步,动作整齐规范,一路走来,我校11级的新生做到了,他们没有放弃,即使有伤有痛。一位哭得稀里哗啦但依然坚持的女生这样告诉记者:“我的腿骨关节以前受过伤,平时站立稍长时间都会痛,站军姿一动不动站差不多一个小时,非常痛。”当记者劝她多休息的时候,她却回到了队伍中,她说:“不管怎样,这是我在大学中的第一张考卷,我一定要倾尽全力,拿到全部的学分。”她隐含泪光的双眸很是坚定,倔强,这,就是“90后”隐藏的张力吧。
军训中成长
军训期间,学校在组织军事训练之余还给每位新生布置了“作业”———写家书,这已逐渐成为我校军训的惯例。说到写信,经济学院的张同学略带羞涩地说:“以前,我从来没给家里写过信,感觉现在都用电话了,写信好像很out了。但通过这次写家书,我发现以前在电话里不好意思说给爸妈听的话,写信的时候却可以倾注于笔端,感觉还蛮好的。”记者发现,很多同学都有类似的感叹,“90后”的他们也许因为羞涩,也许因为叛逆,有些人已很久没有与他们的父母平静地说说心里话了。军训的磨砺让他们开始对人生有了新一层的体验,懂得静下心来对父母表达他们的爱。
演兵场上过中秋,时逢佳节更思亲。辛苦的训练、背井离乡的孤独同时袭来,如何自主调整好心态、安排好生活、享受节日的愉悦是对新生的考验。八月十五的晚上,记者看到,新生按班级围拢在一起,有的坐在柔软的草地上,有的聚集教学楼前,有的站在开阔的球场上,井然有序地组织开展活动。多才多艺的新生们在皎洁的月光下载歌载舞,还与平日严格又“冷面”的教官打成一片,互动表演节目。一边吃着学校发的月饼,一边观赏节目,很多同学表示,这是第一次不在家过的中秋节,却没有想象之中的寂寞,可以和同学一起聊聊各自家乡过中秋的习俗,可以得到教官、代班、其他学长学姐们的关心,忽然意识到自己生活在集体之中,可以感受到同学们的热情与温暖,即使父母不在身边,“我一个人,也可以的。”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的最多的,最感动的一句话。
军训的感悟
每天晚上的训练是比较轻松与愉快的,这边唱“狼烟起,江山北望……”,那边和“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拉歌拉得有些同学的嗓子都哑了,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的热情。街舞,古筝,讲故事……“90后”的他们个性十足,花样百出。土木工程学院的吴同学笑着说道:“每天晚上我们同学都在一起唱歌跳舞,我们教官还让我和其他会武术的男生一起编一套武术动作表演给大家,虽说白天训练是有一点累,但大家在一起蛮开心的。”他认为,14天的军训,不仅锻炼了身体素质,也磨合了他们的性格,军训虽然将结束了,但军训教会的坚持、自信、开朗将会伴随他们一生。更重要的是,白天大家一起坚持训练,晚上一起拉歌交流,军训已将他们的情谊织成了线,围成了网,汇成一曲新时代的“90后大学生之歌”。
记者也为他们高兴,在这14天的军训当中,他们有哭过,有坚持不住的时候,但他们没有像温室里的花朵,在军训的风雨中,他们hold住了,就像他们保证书里写的,“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勇往直前;既然选择了军训,就坚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