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我粉节能”是开始不是结束



图为董英杰同学在比赛现场采访报道。


  不久前,以“挑战一升,环保一生”为主题的2011年第5届Honda中国节能竞技大赛在广东国际赛车场如期开赛。由中国青年报社组织的大学生记者团———Honda“节能传播使者”作为身份最特殊的媒体人,以其独特的视角,通过全媒体平台见证了本次大赛全过程。我校《南航报》学生记者董英杰同学亲临赛场,通过文字、图片、视频以及微博直播等形式对本次大赛进行了全程报道。
  本次大赛创办了“我粉节能”话题,以轻松活泼的文字搭配视角独特的图片,将节能竞技大赛赛场内外完整地呈现给受众。
  当赛事奖杯花落各家,当五彩的礼花在广州国际赛车场上空绚烂绽放,第5届Honda中国节能竞技大赛也在梦想和希望中圆满落幕。忙碌了整整两天的“节能传播使者”也登上了开往广州市区的巴士。“节能传播使者”对于大赛到底有多少 “心”意?也许你只有在现场,才能体会到他们的与众不同和不可或缺……一蓑烟雨,一程美丽“也许在活动之前,你对汽车领域一无所知;也许在学校里,你是汽车爱好者协会的明星成员;或者,通过校媒联盟的推荐,你知道了本次活动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Honda‘节能传播使者’……总之,2011年11月,我们在广州相遇。”这是 《致Honda“节能传播使者”的一封信》里的一段话,也是Honda“节能传播使者”的一程美丽之旅的开始。
  话里话外,总会说起采访的车队从暑假开始就过着只有节能车的日子,而忘记自己是从何时开始“我粉节能”。从六月份报名,到九月份筛选,再到十月份传播,最终十一月份出征,“节能传播使者”一直在“我粉节能”,跟车队、做宣讲、写报道,坚定地行走在如何更好地传播本次节能竞技大赛、传播节能环保理念的道路上。一蓑烟雨只任节能。
  如“节能传播使者”培训会上,组委会纪珽老师所说:“这将是一段美丽的旅程,是你一生受用的记忆。”25位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传播使者,从报名结束时就已出发,开始了这段可能影响其“一生”的传播之旅。
  一抹风景,一种新鲜从大赛开始的前一晚,“节能传播使者”已经进入应战状态,集体培训会、搜集资料、新浪微博“我粉节能”、策划第二天的行程和采访方案……凌晨睡、清晨起,白天不间断采访、微博直播,晚上返回宾馆写稿件、发微博……不要以为这就是传播使者的全部工作,这只是他们的部分任务,事实上,他们还有很多待你慢慢观察才会发现的特殊角色。
  他们是传播使者,也是车队成员,还是现场工作人员。“请铭记此时的你不再仅代表个人,希望你们能以真实客观的视角将本次大赛呈现给未能亲临赛场的每一位读者。”这本是《致Honda“节能传播使者”的一封信》中的一句话,在现场却可以成为“巧克力不要说话”的总结句。只要你关注新浪微博本田中国,即使你不在现场,也可以对现场了如指掌,因为有传播使者吴巧婷的“巧克力不要说话”,每时每刻、随时随地,只要有事情发生,你就会在微博上第一时间看到“有图有真相”。虽然知道自身的任务是对跟进的车队进行及时采访,但是他们还默默地跟在队员旁边,递一把钳子、传一声口令或者说一句鼓励的话;当自己跟进的车队进入跑道,他们比车队成员还忙碌,一边拍照、一边急切地关注着节能车的动向,“很庆幸我们车队有随车 ‘节能传播使者’,感觉底气一下子足了很多,踏实!”因为“节能传播使者”与现场工作人员着装统一,很多车队成员将他们误认为是志愿服务人员,便向他们问询流程、寻求解答……因为他们的记者身份,他们能够在各个场地自由穿行,就像是一抹靓丽的风景,给各支比赛车队、给整个大赛带来了新鲜和活力。
  一扇新窗,一泉活水正如培训时武卫强老师所说:“我们作为‘节能传播使者’,重要的不是死板地做多少宣传,而是自己先有一种理念的转变,汽车不只是简单的冷冰冰的代步工具,它有感情、有温度,是一种文化,一种现代性文化。”虽然在现场的“节能传播使者”不能全面领会这种传播精神,但是至少他们有这样一种意识:去发现汽车与生活、与科技、与环保的紧密关系,玉米淀粉 “变身”小汽车车体材料、“让节能成为一种习惯”,现场及时采访节能新亮点、挖掘节能车背后的故事……就如大赛的口号 “挑战一升,环保一生”,他们开始在慢慢地用一种人文视角来看待大赛、宣传大赛和看待汽车、看待现代社会。他们是未来的建设者,是变革的先行者,更是一扇正在开启的崭新的窗户,以大赛为契机,宣传环保节能理念,倡导一种新的汽车“革命”。
  虽然大赛已经结束,但是“节能传播使者”的节能传播之路才刚刚开始。“我粉节能”,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