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个声部注意了!走台、做好乐器的校音;服装、鞋子准备好了没有?……组织部长做好节目切换,必须在30秒内有条不紊地进行;化妆师呢?怎么还没到?实在不行,男生的化妆由我来;指挥棒、总谱到位了没?大家稍安勿躁,做好准备,等老师过来……”每次在校民乐团表演现场,就会出现这样一个运筹帷幄的美丽身影。作为以医学学习为主业的她,个人会演奏十种及以上乐器,精通二胡、高胡等。音乐就是她的语言,她对于民族音乐尤其有着一份特殊挚爱。她,就是校民乐团团长———医政学院2009级的周汝婷。
学民乐:从胆小的姑娘到音乐精灵、
从小学习拉二胡,初中拿到十级证书,获得过全国少儿书画大赛铜奖。她还会演奏高胡、京胡、葫芦丝、竹笛、陶笛、吉他、架子鼓。小时候周汝婷极其内向腼腆,一被老师点到名字就哗哗地哭。为了练大她的胆子,家里决定送她去学习手风琴。说来也奇怪,她在音乐方面似乎有着特殊天赋,幼儿园时仅仅学了一年就拿到了手风琴四级。
不过说到学习的过程,这一年她可受了不少的苦。“那时候太小了,老师上课教的乐理知识完全听不懂,是奶奶每次陪我去上课,并把老师教的知识记在本子上,回到家再耐心地说给我听,我才能学会。”周汝婷的奶奶以前没有一点音乐基础,但是为了能让她学会,周奶奶很认真地学习那些如蝌蚪般密密麻麻的符号。教时,周奶奶可有她独特的一套方式。“奶奶说弹琴的时候手必须弓着,就像握着一个鸡蛋一样,姿势稍有不对,奶奶就会拿尺子打我的手。”
除了手风琴,她最擅长的就属二胡了,这是她深深喜爱并且一直割舍不下的一门乐器。学习二胡开始时候也有些阴差阳错,“小学四年级时,妈妈本来想让我学小提琴,面试时只刚打拍子节奏,老师看看我的手又瘦又长,就说我更适合拉二胡,于是就开始学习二胡。没想到老师的一句话让我一发不可收拾学了十多年。”
高三时当其他同学正埋头在作业的海洋中时,她每天深夜到家完成学习,还要再练半个小时二胡,即使再困也不能立即睡觉,必须强忍睡意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才行,正因为如此地努力学习,她才考取了南医大的艺术特长生。
除二胡和手风琴,她对于竹笛、葫芦丝、陶笛、吉他、架子鼓等乐器也有广泛涉猎。因为时间和精力有限,对于这些乐器虽然她都很喜欢,但是只能抽出一些空余的时间来把玩。“音乐都是相通的,学会几门乐器之后,只要有谱子,随便拿到一个新的乐器,自己就能琢磨着吹出旋律来。”她在逛街的时候,看到街上有好玩的乐器或是没见过的就会买下来,“没事的时候就会把家里收藏的乐器拿出来一一摆好,一个个把玩。”
比较起心爱的各种乐器,小周侃侃而谈:“高胡的弦较软,琴托的构造也与二胡不同;而京胡比二胡小,搁在腿上不容易控制平衡,音色也比二胡尖”。“二胡别看它只有两根弦,音域却很广,什么音都能拉出来。一根弦上下稍有偏差,它的音就变不一样了,用力的大小也对发出的音有影响。所以二胡的音准很难控制。拉二胡没有太多的技巧,只有多练习,熟能生巧。”
初中时有了一次去韩国表演交流的机会,“韩国人言行举止很开放,受他们影响,我也慢慢放开,不再那么内向了。”从那次韩国回来之后,她的性格和言谈都有了关键性的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再也不是当初那个因为害羞而哭的小女孩。
演出了几百次,如何缓解最初时的上台紧张?她自己独特的方法就是“把台下观众当成一颗颗大白菜”。在那么多次演出中,她也曾犯过小错误。有次校园“阳光杯”才艺大赛中,要在朗诵中穿插一段二胡演奏。不知是不是当时不在状态,她只拉了一首曲子的开头和结尾,就把中间部分的旋律跳过去了,曲子突然到结尾没调了,让在场的人都很尴尬。为了弥补这一段空白,小周只好现场发挥现编了一段旋律延续下去。不过之后演出中她再也没有出现什么大错误。
爱民乐:从民乐团新人到“一姐”
大一时,周汝婷担任所在医政学院2009级卫生法学班的团支书,并同时担任民乐团的执行团长。作为团支书,她得早起带领班上同学参加晨跑,跑完后立即冲进食堂吃早饭,7点左右参加民乐团晨练,就是每个人自己自主练习曲目半小时。晨练结束又得马不停蹄地赶去教室上课。院学工办、大学生活动中心、教室,一大早就要来回穿梭,工作量倍增,体重骤减。
民乐团每年都招新,一般保持着八九十人的规模,想要管好这样一个分工不同的团队非常不容易,一年内有4至5场的大型演出,团长的工作要兼顾全局。“今年就有3场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和1场新年音乐会”。
每次一到策划大型表演活动,她就会忙得不可开交。她首先要定好流程,然后要敲定曲目,组织大家合练,提前半个月使节目成型,还要筛选出最终参加的成员。整齐划一,恢弘嘹亮的演出离不开严格的要求,团长还要定好大家的服装、鞋子,事先准备好备用的乐器,安排组织部长做好节目切换,切换必须在30秒内有条不紊地进行,切换必须迅速、整齐、安静。将要演出前她还要指挥同学将乐器捆扎好一起搬运,组织成员做好衣服调剂。到了演出场地还要考察,安排座位图,走台,更为重要的是做好乐器的校音。虽然每次演出会请两个化妆师,但还是忙不过来,她要兼任给男团员化妆。演出结束后,要做好收尾工作,总结演出成功和不足之处,通过开会总结来进一步改善全团工作。事情多起来,她晚上有时都睡不着觉。脑子里会想象各种场景,比如开会要讲哪些内容,就跟放电影一般在脑中闪现。即使好不容易睡着,做梦也会再梦到这些事。
虽然在民乐团工作很辛苦,但是她并不觉得厌倦,相反,她对她带的团有着一份眷恋与热爱。每当乐团获奖的时候,感觉比我自己获奖还要开心”,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器乐比赛,她们表演的节目是根据 《长城随想曲》改编的一首曲子,“虽然只获得了第二名,但是在我心中这是我们乐团表现最出色的一次,因为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最适合的演奏方式,发挥出了他们的最高水准。”
在工作中,她对乐团成员很严厉,做错事一定会严格批评,很多人都敬畏她;但是私底下她与成员关系处得很好,带他们一起玩贴烧饼之类的游戏,还组织大家唱KTV,“在这个大家庭中,我能感受到亲情般的温暖,每当听到他们喊我‘姐’的时候,我就觉得有这么多弟弟妹妹真好。”
“做团长以后让我感觉自己变化很大。与人交谈能力变强了,做思想工作的能力也变强了,以前解决不了的问题现在也能学着帮老师分担。比如碰到乐团成员请假,以前我会让她直接找老师,但现在我会努力做她工作,说服她。”
传民乐:加入新鲜元素会更贴近年轻人
在繁忙的医学课程学习之余,音乐给予周汝婷更多的是情感的缓解与释放。“在心情低落的时候,就会拉一些像《二泉映月》这样悲伤的曲子;在情绪高涨的时候,就会拉《新赛马》这样的新民乐。”
面对民族音乐生存的尴尬境地,她说,“民乐可以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一些现代新鲜的元素。就像新民乐,它就是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改编的。它与传统民乐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形式上的创新。它一改以往坐着演奏的形式,而是站着演奏,演奏者可以根据曲调运用肢体语言充分表现曲子。而且伴奏中加入了更多的金属元素和歌舞特色。它对演奏者的要求也很高,除了技巧上的‘奏’之外,更重要的是能用心去‘演’。”
“民乐是属于民族的,它包含了很多像西北、苏北等地的地域文化色彩,可以让人不用到各地就能感受到不同地方的人文气息和风土人情。”相比西洋乐,在她看来,民乐更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其中有更多体现民族地方特色的内容。“听《苏南小曲》,我能感受到苏南一带小桥流水人家这般的风土人情;听《新赛马》,我能感受到骏马奔驰在大草原上的豪迈;听《长城》,我能领悟到北方汉子的雄壮与浑厚……”
曾经的她也想过报考艺术类院校。“中考的时候成绩没考好,本来想往艺术这条道路上走的,但是我不甘心,我相信靠我自己的实力一定能考上好的大学。所以一直以来,我都在非专业学习中感受着乐器的乐趣。”
作为团长,她需要把很多精力放在民乐团上。作为一名医学生,她要承受的和付出的远比其他人多得多。同时还要不影响学习,当其他人在休息睡觉的时候,她还要熬夜攻读医书。“只是作为一种兴趣爱好,在繁忙的医学学习中,通过它释放情感、陶冶情操。我不认为医学学习与民乐爱好是矛盾的。现阶段医学还是我主要学习掌握的方向。我并不想把民乐作为她的终身事业去做,我会把它当做一种爱好,在繁忙的医学学习中它可以帮助我走出困境,换一种思维去思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