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提高教学质量 凸显专业特色统计学院召开专题研讨会


  本报讯(学生记者 焦小琳 通讯员 台安忆)10月26日,统计学院召开了“提高教学质量,凸显专业特色”研讨会,会议由副院长马秀颖主持,院长马敏娜就研讨会的意义致发言辞,全院教师积极参与探讨,针对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凸显专业特色,围绕学科发展、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学生工作等方面结合自己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各自见解。
  王静敏副院长就培养学生应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之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要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坚持培养具有经济学和数学理论知识,系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熟练使用统计软件处理分析数据,理论和实践综合业务素质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指导学生把基本统计理论与方法加以灵活的应用,使学生掌握统计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独特的统计思维、统计洞察力和数量分析能力,引导一部分有兴趣、有潜能的学生及早进行统计科学研究,培养他们的学科创新意识和能力。在课程的设置上要有所侧重,在结构上要特别注意相应学科的有机结合。
  马秀颖老师主要从统计软件课堂教学问题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当今信息化社会离不开统计软件的运用。而统计软件英文显示、操作性强的特点使得在统计软件课堂上出现机械化记忆,机房上课不易控制的问题。她提出,要增强实践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避免机械记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李国荣老师对提升教学质量,提高统计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学生缺乏积极主动学习的意识,更缺乏主动实践的意识,教师对实践教学的参与程度不够,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教学管理者对统计教学实践连续性支持不足。针对不足,李国荣老师提出:要提高教学参与方对统计教学实践的重视程度,加大实践教学在教学体系中的比重,编写系列统计实践教学资料,设计系统的实践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科研能力。
  南英子老师围绕“统计学毕业论文”的话题作了发言。她指出,毕业论文从确立选题到文件收集,从课题研究、分析论证到论文撰写,都需要高度专注、潜心思考。她分析了统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现状及成因。最后,南老师提出了自己对于提升本科毕业生论文质量的建议和对策。她认为,高校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毕业论文在统计教学中的重要性,积极引导学生,增强双方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让学生对毕业论文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邓秉德老师从就业和学业两方面讲述了本科导师制度的重要性。他指出,现在本科导师制的定位,实行有限度的本科指导制度,应将重点放在指导方面,在思想、学业和就业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建议应将此制度与学分制结合,为大一同学配备指导教师,这样有助于明确学生的自身发展方向,同时凸显各个专业的特色。
  陈知之老师根据自己所教的计量经济学课程中学生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继而引出数学建模在突出统计学专业特色方面的用处,数学建模比赛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参加比赛的学生具有良好的素质,提高学生对统计学专业的认知程度。然后提出了对如何更好的以数学建模为平台推进统计学专业教学质量提高的建议:建立数学建模小组;建立数学建模素材库,整理以前的试题汇编;开设此方面的课程。
  针对“教”和“学”两手抓方面,徐江老师指出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校应该大力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最后,他总结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严格严肃考试纪律、建立健全导师制度的意见。
  团委书记张冬春老师针对学生工作作了发言:一是强基础,提高质量,加强学风建设,提高学生专业兴趣,加强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二是促科研,凸显特色,提高学生社会实践和科研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会议最后,针对提高教学质量,凸显专业特色,马敏娜院长总结出以下方面:一是通过引进、培养、提高三种途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二是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注重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三是优化教学条件,优化实验室的设备配置和书籍的储备;四是优化教材的编写与选用;五是完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激发教师教学积极性,提升教师能力,健全考核机制,尝试考教分离、分层教学等方式;六是突出专业特色,加强对学生实践创新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