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服务他人 升华自我———我校青年志愿活动侧记□黄欣欣


  “我们出去谈谈心好吗?”“出去就出去,你有什么了不起,我才不稀罕!”树木岭小学四年级学生小军冲出了教室。教室的气氛一下子变得紧张而冰冷,全班同学的目光齐刷刷地看着讲台上的谢榈潜,坚强的他不禁泛起阵阵酸楚,眼泪不自觉地涌满眼眶,“我们志愿支教小学,为什么一腔热血换来的是他们的抵触呢?”
  “今天,我们在广场上举行四川灾区儿童手绘明信片义卖。一个衣着简朴的老人拿了一百块钱给我们,告诉我们他想捐款。从他的外表看,生活大概并不富裕,但无论我们怎么劝说,他仍执意什么都不要,他说他特别高兴我们能在学习之余为别人做些事。听了他的话,我默默地低下头,觉得鼻子酸酸的,但是我们也特别希望老人感受到我们在工作时的快乐和满足,于是,我又抬起头,微笑着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这句话在不同的场合说过很多次,唯有这一次没有掺杂半点虚假和敷衍。我看了看旁边的袁野,她的泪水也早已情不自禁地留了下来。”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2010年3月的一个周日,支教队员谢榈潜如常在树木岭小学进行英语口语的教学活动,不料调皮的小军却吵吵闹闹极不配合,谢榈潜担心影响其他学生,就想单独和他出去谈谈心,此时就发生了开头的一幕。第二个故事被一位志愿者记录在自己的日记里,他在日记的最后写道:“服务他人,升华自我,这八个字在我脑海中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日记中所出现的八个字 “服务他人,升华自我”正是我校青年志愿协会的服务宗旨,“社区服务、敬老助孤帮残、农民工子女关爱、绿色公益大型赛会专项服务”,志愿者们奔波在学校里、街道中、赛场上。近十年来,我校累计75000名大学生向社会提供了超过约500余万小时的志愿服务,获得了全校师生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沧海拾贝,让我们走进志愿者的生活故事,感受他们的境界吧。
  空巢服务队管理员刘淼的故事:有一种欣慰叫做被依靠我们服务队一共有十个组,每一组负责一户空巢老人。一位叫邹慧媛的老人,她丈夫去世多年,也没有儿女。从大一开始,我们其中一个组就一直坚持每周去奶奶家,除了陪她聊天,帮她打扫卫生外,有时候几个人买点菜去奶奶家做饭吃,或者约上几个好友,去奶奶家看球赛。奶奶总是很欢迎我们过去,知道我们星期天要过去,有时就会在前一天买些吃的,专门留给我们。已经毕业的队员冯亮告诉我,第一次去奶奶家的时候是夏天,屋子里蚊子很多,奶奶看他不停地抓痒,跑到房间拿了风油精,抓着他的手就给他擦,他说那是他记忆中最深的事。
  今年10月底,奶奶摔跤犯了病,在医院做了次大手术。以前我们去她家里的时候,她总说,你们别经常来,耽误你们,这次奶奶却坚持天天让志愿者来陪她,她跟我们说她年轻时候的故事,说她想冯亮了,想这个了,想那个了,我们队员轮流去守护她,我们内心都觉得奶奶会好起来,还会拉着我们的手告诉我们她的趣事。11月5日,我 突然接到奶奶去世的消息,当我赶到医院时,远在外地工作的冯亮学长听到噩耗也连夜赶回了长沙,组员们早已经泣不成声。次日我们一起护送奶奶的遗体回乡下。临走时,楼长叫住我们,他说奶奶走前拜托了他一件事,她说要给每一位孩子所在的院系写一封感谢信,感谢孩子们这几年来一直陪着她。听到这里,我们都忍不住了,奶奶临走前,念叨的还是我们,我们如此有幸能做这样的事,得到这样的肯定。
  当我回来坐在电脑前整理这一组空巢队资料的时候,仍然忍不住流泪。厚厚的一摞资料,详细记录着这一组队员们的活动,还有一些注意事项:1、奶奶身体不好,经常生病,所以要经常问候她;2、奶奶的胃不好,不要让她吃太多东西,喝太多饮料;3、奶奶坐公交车时会很不舒服,可以陪她说说话或者给她找个舒服的姿势;4、奶奶喜欢聊天,可以经常陪她聊聊天……奶奶走了,但她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我们得到了快乐和家的温暖,懂得了如何照顾人,如何真诚地待人,如何做他人的依靠。我们也会带着奶奶给我们留下的财富继续为更多的李奶奶、王奶奶、周爷爷服务。
  义务家教部志愿者袁雪丹的故事:“高龄儿童”的蜕变2008年,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们在云麓园社区碰到了无聊乱逛的阳阳。阳阳出生在一个很不幸的家庭,爸爸患有精神病,妈妈没有照顾他的能力,而他也因为小时候生过一场大病导致大脑受损,智力受到一定影响,一些同学整天欺负他,最后因为和班里的同学发生冲突,被退学了,此后一直是爷爷奶奶教育他。
  我们刚开始给阳阳做家教的时候,虽说他已经十几岁了,但发音吐字十分模糊,也不认识字,甚至连最简单的计算也不会。但阳阳很珍惜我们给他讲课的机会,每次才进他们家门,他就已经很自觉地坐到了每次给他教课的地方,做起作业来也一笔一划,丝毫不马虎。我们从最简单的拼音以及1加1开始教,然后到字、词、句,到稍微复杂的数学运算。三年下来,阳阳的进步非常快,他能清晰地跟我们表达自己的想法,能自如地读书写字,二十以内的加减法也没有问题;有时候,阳阳会缠着我们陪他打我们教他的乒乓球或者下象棋,他也会给我们表演他拿手的武术;甚至,他在学会了打理好自己的生活外,也学会了如何关心身边的人。有一次,我忙着准备考试,阳阳打电话邀我出去玩,因为要准备考试我就拒绝了。没想到等到考试那天,他给我发了一个信息,叫我加油。现在的阳阳已经找到了一份比较轻松的工作,开始承担家庭的责任,而阳阳以后的教育也会交给我们更加专业的特殊教育志愿者来负责。
  队员东荣、福成都先后加入了负责阳阳教育的队伍,从原来的口齿不清、不识字、不会计算的“高龄儿童”到现在读写自如,会编短信,会使用电脑,撑起家里的一小片天的“小小顶梁柱”,我们都为阳阳骄傲。我们义务家教部正式建立于2006年,可以说,在我们见证阳阳成长的过程中,他也陪伴着我们家教部以及我们队员变得更加成熟。
  采访中南大学青协敬老队,我们询问了他们一直坚持下来的理由,他们说如果一周不去,老人就会挂念,就会担心,他们有一个目标:让爷爷奶奶们每天醒来都会问“今天星期几?还有几天是星期天?”这是一项没有终点的事业,不论是敬老队还是空巢服务队、义务家教部,所有中南大学的青年志愿者们一直都在努力,兴许只是为了一个期盼的眼神,为了一抹希冀的笑脸,“服务他人,升华自我”,与时代同步,为社会分忧,给群众解难,有了他们,这项 “当代社会主义社会十分高尚的事业”无疑会进行地更加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