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标签教育应被摒弃



(图片来源:百度)


  2011年10月,陕西西安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为学习品德表现较差的同学发放绿领巾,这一做法引起广泛关注。校方的解释是鼓励上进、促进学习。然而,如此鼓励是否真能博得社会的肯定?非也,各种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首先表示不满的是学生家长———这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各路媒体网络的看法评论,也可谓汹涌波涛。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更是身戴绿领巾上镜,斥责如此教育方法。
  无独有偶,不久后,内蒙古包头二十四中学校也向初二、初三年级前50名学生及部分进步特别快的同学发放红色校服,以此鼓励优秀学生,树立榜样,校服由当地企业赞助。
  “绿领巾”、“红校服”的做法如出一辙。如此一来,“绿领巾”学生品学兼差,“红校服”学生优秀能干,学生被分得一目了然。
  学校发放“绿领巾”、“红校服”,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形成优劣中差的对比,这种非黑即白的不公,太过狭隘而且绝对。就“绿领巾”事件而言,正如家长所担忧的,这对学生的自尊心是一种残酷的伤害。在孩子心智尚未成熟的基础教育阶段,在孩子最需要引导的初级教育阶段,学校的这种做法,的确不利于孩子形成良好性格。学校给品行较差的学生发放绿领巾,美其名曰是一种提醒,能够起到激励作用。然而,这样的学生顶着老师、同学的指点甚至是歧视的压力学习生活,试想,他们该抱着何种心态来追求进步?他们感受到的是冷漠而不是温情,是一种没有生机与活力的坚硬。他们或许会想,原来学习和生活都不那么精彩……这对孩子性格的形成难免会产生扭曲。学校正是用这样的一种冷漠的竞争方式敦促学生进步。
  百年大业,教育为本。学校是教育的集中地,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教书,谈的是学习,而育人,意义就广泛了,那是一种由外而内的渗透,学生的心智、品质、性格、做人的准则等都应囊括其中。教育,学习成绩只是一方面,更要注重的应该是学生为人处世中独立人格的培养。学子需要教育者用心栽培、悉心呵护,好比幼苗需要不断被灌以养料才能长成枝繁叶茂。我们对“绿领巾”、“红校服”现象的声讨,实质是反对教育中的标签教育,诸如“重点班、普通班、座位按成绩编排、按成绩分配值日任务”等都是强调学生的差异性,并为学生贴上不同的标签加以强调、凸显。每位学生都不是一个符号,无法用一些简单的标签来概括。教育是公平的,标签式的教育应该被摒弃,教育只有在尊重学生尊严的前提下进行,它的教育宗旨才能真正得到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