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绿色迷彩绽放别样奇葩———2011级新生军训侧记











6日上午,雨后天晴,庄严而又激昂的军乐飘荡在第二田径场的上空,2011级新生军训阅兵式正式开始,为期7天的军训亦将结束。放眼望去,一片绿的海洋映在红色的塑胶跑道上,阳光温暖着那片橄榄绿,美丽的花海中绽放出别样的奇葩。7天里,他们身披戎装,在大学生活里留下一段永不褪色的缤纷记忆。
八千学子,体味军人生活
28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校园里到处可见身穿迷彩服的身影,脚步声、哨声此起彼伏,八千余名参训新生正在赶往各营各连的指定地点集合,2011级新生军训正式开始。
文化广场、第二田径场、第三田径场、体育馆、图书馆前坪……这些以往看似熟悉的地点,却成了新生们在接下来7天里栉风沐雨的场地。
“那天早上我们紧急集合,有的腰带没有系紧,有的鞋带没有系好,有的帽子还没带正。”在第二田径场集合的女生们回忆起第一次集合的场景,仿佛还历历在目。
军训的第一天,还是艳阳高照,第二天,便是滂沱大雨,无形之中加大了训练的难度。第二田径场跑道洼处存有积水,第三田径场跑道上也布满了泥浆,但是这并没有减退新生训练的激情。“当时我们的衣服都湿透了,黏黏地贴在身上,回到寝室,我们用电吹风将军训服吹干,第二天继续穿上训练。”二营方阵的一名新生说。
10月1日,国庆节。开始大家还因为一天的假期欣喜不已,但是中午多数班级都接到了当天下午加训的消息。那天下午雨越下越大,新生们在雨中,头发湿了,水珠顺着发丝流入脖颈,不禁打起阵阵寒颤。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的教官曾强问自己带的女兵:“下雨了,我们还要继续吗?”这群九零后女生扬起倔强的脸庞大声呼喊:“练”。雨越下越大,这群还在训练的女生格外引人注意,他们坚定的意志深深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雨中,衣服、帽子、鞋子都湿透了,但是大家还在坚持。经过几天的勤学苦练,新生们都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他们的军姿更加规范,对齐步、摆臂等动作要领更加熟悉。2日上午,各个方队开始选拔参加分列式和阅兵式的方阵的新生,以进一步组织训练。在二营里出现了一个名为“天字一号特种混兵方阵”的队伍。由于各个方阵的人数限制,或是因为一些人动作不协调,文学与新闻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以及外国语学院等被“刷”下来的同学便组成了这个特殊的方阵。他们不属于任何编制,也没有院旗,甚至开始连名字也没有。
“当时觉得有种被抛弃的感觉,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挫败感。记得第一次正式集合只来了一半人,训练时我们也是敷衍了事,整个方阵死气沉沉。”该方阵新生回忆道当时的场景时还带有几分无奈。 二营副营长张陆祥了解到这一情况,便马上过来为他们加油打气。于是,有了“天字一号特种混兵”这个称号,有了“龙头老大,雄霸天下”的口号,整个方阵开始“活”了起来,站军姿、走齐步、踢正步,一板一眼地展开了训练。
整个军训安排中,白天多为队列的训练,晚上便会各陆续组织军事形势报告会。2日晚上,大礼堂内人声鼎沸,在军事形势报告会之前,参加报告会的一营和二营便在会前上演了拉歌比赛。一营的彭鹏教官站在一楼的椅子上,一手挥舞着腰带,一首高举着扩音器,激昂地指挥着全营队伍唱歌、鼓掌,调动起全营“将士”的士气,与二营展开了“竞争”。
晚上除了进行军事形势的报告外,只要天气允许,便会继续加训。4日晚上文学与新闻学院的刘园园在休息时唱了一首《想起》:“我独自走在寂寞的长街,回忆一幕幕重演……”,想起这些天教官们的辛苦,想起辅导员的全程陪伴,每个人都心有感触。“感谢教官,感谢辅导员!一、二、三敬礼!”方阵百余人,齐刷刷举起右手,向教官和辅导员敬起了军礼。这个动作没有彩排,没有预演,有的只是最真挚的情感和最朴素的表达。
4日晚上的训练是新生们最后一次加训,经过一遍遍演练,5日下午,这批新生终于迎来了分列式预演。国旗护卫队迎校旗后,新生国防队与六个营的各个方阵陆续登场,用标准的队列动作,气势恢宏的口号,交上了一份份完美的答卷。分列式预演打分结束后,各营返回原地。此时,他们心里是否也在想象着6日上午阅兵式时正步走过主席台接受检阅的场景?
"新生"教官,展示军人风采
10月2日,天空依旧飘着绵绵细雨,第三田径场泥泞的跑道上,一位教官正在为一位新生单独训练正步走,“先来定腿练习:左脚向正前方踢出约75厘米,腿要绷直,脚尖下压,脚掌与地面平行,同时,重心身体重心前移,上身保持正直,微向前倾。挺住,基本功一定要扎实!”风雨中,新生的身体开始微微摇摆,教官默默地站到他身侧,与新生平齐的地方,“从现在开始,我和你做相同的动作,我的腿没落下去之前你的腿就不能动”。
也许很多人都不知情,这位对新生军训要求近乎苛刻的教官自身也是“新生”,他的另外一个身份是返校读研的现役军官。记者从军选办了解到,与这位既是新生又是教官身份相同的共有6位,他们分别担任了今年军训团六个营的营长。他们有的来自高山海岛,有的来自边防哨所。在自己的岗位上,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由于在部队都有参与重大活动的经历,他们这次主动请缨领军本次军训,既是对自己两年军旅生涯的汇报,也是对母校多年培养的回馈。”我校军选办主任肖继光说到。
两年的军旅生涯锤炼了他们的军人特质,重回象牙宝塔的他们在领兵方面也别有特色。一营营长刘小海在2008年担任过国防部学生部部长,在学习方面有着更深的体会。平日里他与新生们的交流方式也很特别。不是聚餐,也不是K歌,而是 “闲话家长”,真真切切地把多年来学习的经验传授给新生们,偶尔是训练的间隙,或者是检查内务时,他都会给新生们讲如何把握美好的大学时光,包括怎样规划大学生活,怎样成功应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等等。他幽默的谈吐以及诚挚的忠告成为了新生们军训生活最宝贵的记忆。
“营长的军事素质过硬,队列体能样样那得出。”、“营长做思想工作很到位,句句话都能说到我们的心坎里。”、“他是优秀的学长,更是我们的榜样。”不仅新生对他们的营长赞不绝口,而且教官对他们的营长也佩服不已。
这群以“严肃、严格、严厉”著称的新生教官们,短短七日里,名副其实成为了公众的“全民偶像”。风雨的洗礼,让那身军装更加闪耀着迷人魅力。
七天戎装,收获别样感动
虽然阅兵式结束了,感动与留恋却还在上演。
二营营长召集全体教官集合。在主席台上,二营全体教官站成一排,为大家演唱《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告别亲如兄弟的战友,走出热气腾腾的军营回头再看看熟悉的营房,历历往事再次涌上心扉……”台下新生们的眼眶早已湿润,不时用手背擦拭感动的泪水。三声响亮的“杀杀杀”已喊过,教官们喊着“一二一”的口号有序地跑出二田。
看着教官们离去的背影,新生们愣在原地,一时不知所措。“时间过得真快,7天的军训就这样结束了。”文学与新闻学院新生陈泽清望着第二田径场的出口,还在搜索着教官的踪迹。
新生们合影留念后,久久不愿离开军训场地,仿佛在追忆着7天里的点点滴滴。从6日下午起,各个新生班级都陆续组织活动,聚餐、k歌、聊天……教官们都褪去了熟悉的橄榄绿军装,生活中,他们也一改往日的严肃面孔,和新生们打成一片。为了和战友、和教官保持联系,新生班级也纷纷将教官加入本班的交流群里,各个连队也有建立自己军营的QQ群。
军训中,新生之间、新生与教官之间、新生与辅导员之间已经结下了深厚的情感,即使他们走出“营盘”,真情仍在心中默默流淌。
短短7天,他们用坚强和毅力为绿色迷彩镀上一层金色,任风吹雨打,依然光芒四射。他们勇敢、独立、坚强的青春形象,令人刮目、流泪,更令人喝彩。青春路上的这一抹新绿,不是代表一段记忆的结束,而是象征着大学生活的开始,愿这八千学子能够在今后的求学路上收获无悔的青春。
(张金平 周彩丽 周敬橼 谢芳芳 唐佩佩 张笑笑、肖敏参与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