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七月流火,暑期如期而至。在近两个月的悠闲漫长的假期里,有一群学生,他们背上简单的行囊,跨出三道拱门,走基层、进社区,或调查研究,体验基层百姓生活;或实习锻炼,加强专业知识的熏陶;或参加支教,用知识的火种温暖边陲的孩童……在这个炎炎的夏日里,他们一
下乡调查孝暖老人心学生记者 傅培莉“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在暑期三下乡两个月后,老人们动听的歌声,依稀会出现在我的梦中。 2011年暑假,我随“孝行”协会志愿者服务团一起走近了一群可爱的老人们的世界,让我深刻的理解“孝”的含义。
7月9日 ,我与队友们一起踏上了行孝之路,共计16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张家界慈利县通津铺镇暂告一段落,在此过程中,团队成员热心慰问孤寡老人,挖掘红色革命素材,初步了解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将 “孝行”落实到实处。烈日酷暑,阡陌崎岖。在艰苦的环境下,志愿者们克服天气、交通等不利因素,挥旗帜,唱红歌,为贫困老人送去关怀。在湘潭市响水乡兴隆村,志愿者走访了10多位贫困老人。 72岁的宋奶奶家中只有她一个人了,或许是因为独处惯了的缘故,刚开始见到志愿者的时候防备心理比较强,志愿者被拒之门外,我们在经历了第一次失败后并不气馁,耐心地为老人说明我们的来意,第三次到宋奶奶家时,宋奶奶放下戒备,拉着志愿者的手,话起了家常,看到奶奶脸上的笑容,我们心里更是乐开了花。
在张家界慈利县通津浦镇敬老院度过的四天四夜更让是让我记忆深刻,自给自足的新型敬老院运营模式,虽然让老人们的生活有了保障,但是没有家人陪伴,纵使衣食无忧,还是让老人们的晚年生活感到有些寂寞,志愿者们的到来,为敬老院平添了几分活力。“离别VCR”“红歌PK赛”“洗被单计划”……为老人们精心准备的小项目都顺利展开了,短暂几天的相处,老人们与志愿者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在志愿者队伍里,有不少90后,在经历了半个多月的社会实践活动之后,比之前要懂事、稳重多了。曾记得有位老师说过:没有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此话颇有道理,我想多参加一下社会实践,多了解一些社会现状总是好的,对于农村的养老问题,一直都是备受关注的,虽然说现在养儿防老的观念已经淡化,但是这并不能成为不赡养父母的借口,在接触了那么多空巢老人后,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老人对物质生活要求并不高,他们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能做的其实很多,关爱老人,从身边做起,常怀助人之心,呼吁更多的人去关注那美丽的夕阳,那时你会发现,夕阳很美,她的余热依然可以让你倍感温暖。
暑期实习的日子学生记者 陈 露假期,看着QQ上同学们发表的各种说说,我意识到大家都没闲着,有人在学校接受学生干部培训,有人去当地媒体实习,还有人外出打工,原本悠闲地在家当“米虫”的我终于不淡定,找到一家杂志社实习。即使只是在其下设的记者站实习,我还是觉得自己得到这次机会是最大的幸运。
实习的前一天,我浏览了一篇名叫《我们为什么不招实习生》的日志,受益匪浅。作者在文章中告诫大家:要有礼貌,要勤快,要主动向前辈要活干,不要抱怨自己是个“打杂的”,切忌太过拘谨,如果办公室没有地方给你坐也不要觉得委屈,甚至要记得自备电脑以及插线板。我将之奉为圭臬,对明天的实习期待不已。
实习第一天,我向一位看起来很像大学生的姐姐要了几本以往的杂志,琢磨这本杂志的风格和特色。恰好这段时间杂志社筹划建党九十周年专刊,采访、整理录音、写稿子,大家都任务繁重,于是我实习第二天被分配去整理录音。但是五分钟后,我发现破旧的录音笔,每听两分钟就会死机一次,解决办法只能是开机重听一次,快进键和后退键几乎失灵,可是有时轻轻一碰它又会马上调到另一段录音,而且噪音很大。再加上那位被采访者是一位山村的村支书,方言难懂,语速又快。于是我一遍又一遍地按后退键,其间出现无数次死机和后退到上一段录音的情况。有时一句话要听六七遍甚至十几遍。整整一天,我只整理出20分钟左右的录音。
第一次带我出去采访的老师是一个四十多岁的老记者,采访对象是某高校的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采访途中,我在聊天的过程中向老师说了一些在学校采访的经验,短暂的交流让我得到了老师的认同,为我赢得了在采访中提问的机会。可是采访归来,我并不兴奋,反而有些低落。因为这位教育工作者身上有很多闪光点,在我看来值得深入挖掘的地方有很多。虽然中间我问了一些问题,挖掘出一部分素材,但是这样仓促的采访还是让我觉得遗憾。
有一天,当站长说要让我写一篇人物通讯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只是一个大一的实习生,却能得到站长这样的信任,我感动极了。我没有推辞,因为我知道,我要学会把握机遇。当文章定稿时,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自豪。但是,我还是有些委屈,因为前面加上另外一个记者的名字,虽然她几乎没有给我的稿子修改过一个字,提出一个意见。但是最后我释怀了,我知道我需要的不是名字,而是经历。
四十天的实习生活转瞬即逝,最后一天,我向前辈们道别,和他们拍照拥抱,心里很舍不得。这一个假期,我整理了近十万字的采访录音,采访过优秀教师和著名画家,完成了两篇人物通讯。再次走进三道拱门,我沉下了心,利用学校给予的广阔天地,吸取养分,充实自己。义务支教我在美丽的湘西驻足学生记者 张金平离去湘西支教的日子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在一个阳光不是十分强烈的下午,我在键盘上敲击这些文字,怀着一种难以言说的心情。
学期末,看见支教在摆点招募志愿者的时候,出于好奇就顺手拿了一张 “三下乡支教”的报名表。结果初试过了,复试也很侥幸地通过了。
7月3日的下午,夕阳的余晖染红了一片天空,我们从三道拱门出发了,到株洲,到吉首,经过一个晚上半个白天火车与汽车的颠簸,从黑夜到黎明,终于到达了我们要支教的地方———湘西永顺勺哈。这时忐忑的心突然静了下来,告诉自己:“我将在这里生活二十天。”
第一节语文课,我想了很久,决定给他们讲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出乎我意料的是他们没有像其它老师说的那样很捣乱,而是很认真地听我讲海子的故事,一起大声地朗读,一堂课下来,觉得自己嗓子哑了,课后有很多孩子追问我:“为什么那么有才华的人会选择自杀……”后来的课堂一直很顺利,舒婷、汪国真、纳兰容若,《红楼梦》、《三国演义》、《平凡的世界》这些都一一按照我的计划教下来了。
依稀记得那天我们出去玩,回来的路上,望着渐渐下坠的夕阳,一路上欢歌笑语,走过弯弯曲曲的小路,穿过田埂,突然间发现这里的水太清了,忍不住走进了水里,在水中挑了各种颜色的石头,和孩子们一起拼成了一个完整的“心”。很多孩子叫我“平姐姐”,说实话第一次有人这么叫我,心里暖暖的。
一次家访的经历,真正走到这些学生的家里,才发现他们大多是留守儿童,父母不在家,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有时候我无法把阳光的孩子和他的家庭联系起来,也从心底里开始理解为什么有时候他们会那么孤僻。
要离开的前几天,一些学生给我写信,并叠一些心型的卡片送给我,最后一天授课,站在讲台上,我问他们:“还记得老师教你们的诗吗?”他们齐声将我教的《山高路远》背诵了出来,离开教室的时候我的眼睛湿润了。第二天早上离开的时候,很多家长在路口张望,很多学生特意在学校等着送我们,我们唯有说让他们好好学习,别的真不知道该说什么。
别了,湘西;别了,这里的山山水水和可爱的孩子。愿一切安好。打工经历体验别样的生活学生记者 周彩丽一本书上说,有些事流浪过才懂。当自己离开学校去体验另一种生活的时候,我想我懂得了该怎样去把握自己青春的方向。
今年暑假,我留在长沙的一个电子厂做暑假工。员工要赶在 8:00之前到工厂打上班卡。从我居住的宿舍到工厂没有公交可乘,走路需要40分钟。早上八点钟的阳光已很灼热,脖上挂着厂牌的工人陆陆续续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厂房门。嘴里嚼着馒头,手上拎着豆浆,额上沁着汗珠。
脱鞋,进厂房,打卡,进车间,流水线生产,4个小时不见天日,不知外面是晴是雨。无尘服裹得全身只剩下眼睛,再戴上口罩,有些透不过气来。“习惯了就好。”我刚来时工友对我说。
午饭的伙食和学校食堂很相似,只是午休是个问题,车间里冷气导致室温很低,很难入睡。于是,十几个人找个小房间,一横排躺在地板上,双臂抱在胸前,蜷着身子,抵御寒冷。这场景总让我想起夏衍在《包身工》中的描述: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 “猪猡”。
和自己一起工作的员工大多是80、90后,最小的17岁,最大的也只有26岁。然而,他们大多数都有了几年工作经验,聊天话题多是关于原来那个工厂怎么样、自己原来做什么工作。很多人都是从一个厂辗转到另一个厂,而且这也是年轻打工者的常态。其中,又有很多人已经结了婚,甚至有了孩子,4岁的、1岁的,甚至有的才 10个月大。那一刻我震惊了,他们看起来和我差不多大,却已经在为下一代而拼命工作。上班、回家、做饭、洗衣服、带孩子、继续上班,周而复始。
其中一位工友是长沙某职校的学生。他说:“我毕业了,只是没拿毕业证。”原来,他由于专业没学好,去实习只能做打杂的事,而且没工资,还不如来工厂做工。“对我来说,毕业和没毕业一个样。”说完这句话他开始沉默,我亦无言。机器运转起来,巨大的轰鸣吞噬彼此的沉默。
“与机器相伴的青春。”是《南方周末》记者对富士康员工的一句评价,然而与此同样命运的并不仅是富士康的员工,与他们相伴的也不仅是机器,还有各种想不到的苦楚。
八月的长沙气温已将近40℃。宿舍里没有风扇,更没有空调,床上没有褥子,只铺了一张凉席。在很多人看来,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走的,被褥、风扇之类的准备了反倒是累赘。下了班,踏进宿舍,一股热潮扑面而来。躺在床上,凉席都是烫的,有时一个晚上会热醒好几次,坚硬的床板硌得骨头疼的厉害。有时夜半醒来,望着窗外,盼望着城市的霓虹早些退去,盼着早点天亮,真的好想逃离一个个难熬的夜晚。也许,每个夜里真正令人辗转反侧的,不仅是高温,也许更多的是一份对生活的思考。
谈及以后,很多员工都是一脸茫然。先在这个厂做着,做不下去了就换个厂做,走一步看一步,每一天都是昨天的重复,对未来麻木无希冀。同样的青春年华,却过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在我看来太过无望,不知道这种白天冻得够呛夜晚热得要死的日子是否适应。他们过早辍学步入社会,未能从学校获得知识与技能。我很庆幸,他们所缺失的,我还来得及获取。家教体验容易实现的,不是梦想学生记者 刘 芳很久之前,就计划完全凭自己的力量去远方旅行,给自己仅剩不多的青春一份惦记,但行动的时候像极了蜀之鄙的富僧,畏忌前行,一步一步将梦想无限地延期。偶然读到雪小禅《18岁那年曾远行》的时候,我趴在桌上,突然哭了。我决定要实现我要的旅行。
实现旅行的第一步便是赚取旅行的资金。于是,在放暑假之前,我四处寻找假期兼职。去过5个培训学校应聘校长助理,也给2家中介公司递交了简历,但消息一直遥遥无期。经过忐忑地等待后,终于在暑假开始的第八天得到了一份家教工作。当我兴致勃勃地跑去工作的时候,却被现实的巴掌狠狠地打在脸上。
每天下午两点半从寝室出发,顶着毒辣辣的太阳,乘6路车到砂子岭再转 5路车,下车后要再走2千米,一路上要花费将近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才能到工作地点。我的工作是给一个家住市区板塘铺的高三尖子生补习物理。她每天都会高质量地做完我布置的作业,还会要我帮她找某种题型的试卷。讲解知识的时候,她可以迅速消化,还提出一些比较深奥的问题。“降服”这样的学生,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第一天,我按普通学生的理解量准备了两节课的知识,可她只花了一节课就理解了。不知所措的我很没底气地讲了第二天的课。结束教学的时候,她说她可以接受更大的难度。尽管她说得很委婉,我依然感觉到了她的鄙视。
回到寝室,满脑子却不停地回想着拥挤的公车、毒辣的太阳、漫长的路程、刁钻的试题、聪慧的学生、菲薄的薪水,好想放弃。那晚,我在网上乱逛,不经意看到我的好友“米饭”的动态,心里重重一颤:“十天,2413公里。搭三十辆车,蹭四顿饭,照一百七十五张照片,花四百七十多块钱。川藏线结束。”看见他 QQ在线,我询问他的川藏之旅,到后来却变成了我的诉苦。最后,他对我说了一句话:要么滚回家,要么就拼,你还记得你留在这里兼职的原因吗?
我突然间醒了,从我离开家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我的青春无法回头。时间那么少,青春那么短,我想的最多的,应该是怎么样去接近梦想,而不是是反复的不安疑惑。一个人一辈子能去几个想去的地方,能看过几个难忘的风景,又能经历多少次难忘的旅行。如果我有梦想,我一定要捍卫它。
接下来的日子是一段 “狼与狗的时间”的较量,我逼迫自己变得比学生“强大”。每天早上,我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研究高考物理题,出寝室门之前我不仅会把三本资料书上与今天教学有关的题目通通看完,而且还会自己做三套物理试卷,反思考点与难点。每天从寝室走出的那一刻,我会拍拍自己的脸,暗示自己是战场上迎战的兵,分分秒秒与我的学生进行着一场隐形的较量。
终于,在某一次给她上课的时候,她告诉我,我是教得最用心的老师,我假装镇定却忍不住偷笑,很是欣喜自己的努力得到认可,也开始把遇见一位优秀的学生当做是上天的恩赐。
即将来临的日子,我将用自己辛苦赚来的钱奔向我的梦想之旅。人的成长不是为了证明之前的不切实际和幼稚,而是让自己知道,梦想是用来实现的,但是容易实现的,不是梦想。都市观察上海之旅学生记者 丁德凤“别了,上海。”
心中默默地对身后渐行渐远的上海挥手,躺在火车上,打开电脑,指尖敲击着键盘,我整理一个多月以来的思绪。今年暑假,我再一次来到上海,感受着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繁荣的气息,此时的我,对她更加熟悉,更加珍惜。
依稀还记得去年的自己在上海,怀着激动的心情,迈着陌生的脚步,踏上了这片东方乐土,感受极具中国风范的大都市的五彩缤纷,聆听世界科技进步的声音。 2010年是个值得上海铭记的一年,而我,十天的停留,勾勒了一幅永不退色的回忆,这一年,她演绎了世博会的精彩。世博园里来自全世界的优秀文化,先进科技,刻在脑海里,清晰永久。记忆这头,还停留在梦幻紫的日本馆、高科技的 USA、现代化的德国馆;记忆那头,我又再一次来到上海,它以另一种耀眼的姿势呈现在我的眼前,一切都是更加地迷人和神奇。
今年大半个暑假,我似乎在慢慢融入这座城市,这座充满诱惑,散发魅力的都市。也渐渐懂得什么是社会,什么是混社会。据说《蜗居》里的江州市是以上海为现实模型,生活节奏和地铁速度一样,让你来不及停留,只知道奔走,为生活狂奔。我住在姨妈家,他们家有二十几间小房子,全部租给外来务工人员。十几平米的房间里,暗淡的灯光下,一张床,一张桌子,住着三人以上,他们吃得极其简单,每天上班下班,重复着无聊而单调的生活。我并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外来人口涌入这座城市,是爱慕虚荣,是被灯红酒绿陶醉,还是倾心于豪华奢靡?看他们的脸上更多的是无奈,无奈于高价的房租,高价的消费,一切只为生活。
我怀着体验社会的心态,或多或少地明白现代人跻身于繁华都市的艰辛。站在学生的角度,我有些庆幸,可庆幸之余更多的是担心。几年后的自己,生活对自己意味着什么?二十天的工作,初入社会的经验,让我更加清晰地走好接下来两年大学时光。
为了等一个保安同意,为了等一个经理签字,为了等一个没有任何意义的章,你会发现自己有多么渺小,渺小到自己也看不见自己。“只有自己优秀了,就不用等那么多无所谓的等待,这就是现实,这就是社会。”一位姐姐对我说过的话还依然浮现在耳边。在我单纯地被新鲜事物吸引的同时,小小的心灵里不得不为这数也数不清的高楼大厦折服。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虽然累却快乐着。
躺在火车上,此时此刻,我闭上双眼,高耸的东方明珠塔,各式各样的金融大厦,豪华恢宏的陆家嘴,繁华拥挤的南京路,宽广美丽的人民广场,人山人海的滨江大道。浮在眼前,挥之不去。耳边响起火车启动的长鸣声,我已离开你了———上海。